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2015-07-27 05:56沈怡陈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沈怡++陈弹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AMI 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50例及同期50例经冠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病变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较健康对照组MPV和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PLT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VP、PLT、FIB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相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系列参数;纤维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AMI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逐步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全部或部分堵塞,进而使心脏长时间缺血,最终致使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研究证明,血栓的形成与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有紧密关联。另外,FIB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它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PLT、MPV、PCT和FIB 4项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研究上述指标变化分别与AMI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稳定性心绞痛50例;AMI组男41例,女9例,年龄42~90岁,SAP组50例,男43例,女7例,年龄45~73岁;均符合1979年WHO的AMI诊断标准及国内冠心病分类标准。选择同期行冠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1~6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空腹用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球仪和东亚CA35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小板系列参数和FIB含量检测,检测2 h内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以“x±s”表示,统计采用x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证实,AMI组患者的MPV及FI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PLT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与SAP组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凝血和纤溶的失衡是AMI最主要的病理过程,也是导致常见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诱因。研究表明,AMI患者MPV在发作前12 h就明显升高[3-4]。发生AMI时血栓在冠状动脉内已形成。血栓的形成使血小板减少,降低血液循环中PLT的含量。健康对照组和SAP组的PLT较AMI组的高,且差异显著。原因有可能是发病初期局部血小板减少并释放出的活性物质刺激巨核细胞生成新的血小板,以及炎性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动员储备的血小板进入循环有关。随着心肌梗死的加重,患者心肌缺氧的程度越发严重,引发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降低[5]。加之血小板大量损耗,所以最终导致PLT显著降低。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AMI发生过程中PLT受破坏影响其数目下降而MPV上升有关,至于PCT的确切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6]。

FIB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应激反应蛋白,是反应血凝状态的重要指标。研究证明FIB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重要指标,FI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后能够促进后者聚集并参与炎性反应,从而使冠状动脉病变的进程加剧。

研究结果表明,AMI组的患者MPV、FIB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LT则明显低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由此证明,临床检测时将FIB含量和血小板系列参数联合一起检测对判断AMI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琪彦,王 莉,王培昌.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136-138.

[2] 陈伯良,陈克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3,(7):45-48.

[3] 李秀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3(2):86-87.

[4] 陈科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7(3):46-47.

[5] 邹 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2:136-138.

[6] 平龙玉,杜立树,王际涛,熊 伟,张曼俐.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4:36-37.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脏素mRNA基因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