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2015-08-15 00:53雷德雨
关键词:贝克尔加里最大化

雷德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28)

一本书开启一个时代,人类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由于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对人类行为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加里·贝克尔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加里·贝克尔及其《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标志着经济分析方法在人文学科领域如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使用,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西方经济学取得了自20世纪初期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学以来的巨大发展。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启,加里·贝克尔和此书就处于争议之中。因此,应当探索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当运用范围。

一、加里·贝克尔的杰出贡献

加里·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精辟概括了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即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经济人稳定的偏好这三项综合假定。加里·贝克尔的杰出贡献在于拓展了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为经济学者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如何在非市场领域运用经济学思维方法做出了杰出的示范。

1.在政治学中,竞选时各位候选人往往倾向于提出偏于中间的竞选路线。加里·贝克尔指出,利用了最大化行为假设条件,经济分析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方案,不过于偏于任何一方的竞选路线类似于数学中的“中位数”,能够有效地调和选民的各种偏好,因而吸引的选票更多,实现了候选人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2.在歧视问题方面,加里·贝克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歧视行为纳入经济模型,从而使经济学的最优决策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加里·贝克尔认为,歧视的来源是个人偏见,而且相对于垄断和政治歧视等因素,个人偏见导致的歧视偏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建立在新古典充分就业理论框架内,加里·贝克尔的歧视经济模型假设雇主对白人雇员具有特别的偏好,并将这种偏好纳入其效用函数中,由此分析雇主使用白人雇员和黑人雇员时的收入,两者的差额就是由个人的歧视偏好带来的,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竞争中发挥作用的个人的歧视偏好才是基本的决定因素”。

3.在时间分配理论方面,加里·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有关家庭模式中,他将家庭利用非工作时间生产出的产品纳入家庭的效用函数。为实现家庭效用的最大化,每个家庭对诸如从事不同性质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同用途物品的购买安排,以及家庭成员的分工安排等做出若干选择。加里·贝克尔所构建的时间分配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段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结婚、离婚、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从而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过在时间分配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分析。在加里·贝克尔之后,有关人力资本的大量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著作纷纷问世,这些著作支持、发展和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

二、经济分析的应有界限

诚然,如加里·贝克尔引用的萧伯纳的名言:“经济是利用人生的艺术”。经济分析在具有明确交易性质的人类行为的分析方面表现出色,成功地展现了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力量。但在不具有明确交易性质的人类行为的分析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使经济分析招致不公平的指责。实际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同时对“条块分割”的人类行为提供令人信服的统一分析,这些指责是经济分析不应该承受的,而且对于经济学进一步拓展其适用领域也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必须对其适用范围做出清晰的界定,以避免经济分析适用范围的无限扩张。

1.经济分析适用范围的无限扩张。经济学的基础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定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经济本身包含在伦理政治的范围之内,经济学是关于家务规则和家务管理的知识,是农民经济的理论。在1890年那本划时代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新古典经济学之集大成者马歇尔把政治经济学改称“经济学”,抹掉了“政治”一词,把曾深深根植于道德哲学的经济学分离出来,成为“超政治”的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纯科学”,新古典经济学由此正式形成。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加里·贝克尔那里它获得了帝国主义式的扩张。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业已发展到第三阶段,即研究人类的全部行为及有关全部决策;经济学的含义也由研究商品交换这样的实质含义全面扩展为解释人类全部行为的完全形式含义了。

在理性选择模型中,经济人的效用最大化选择只受到偏好、预算约束。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研究问题的本质,因而不在乎商业性、物质性与否,凡涉及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选择都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通过对经济分析核心的三项假定的精辟总结,加里·贝克尔将经济分析推向了一切人类行为领域,他认为“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能够印证萧伯纳的名言‘经济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至此,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核心,即所有追求效率的行为的逻辑,新古典经济学帝国就此而来。

2.经济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如果借用管理学上有名的“彼得原理”来分析,笔者认为任何知识的发展都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如果某学科分析方法解释力很强,能够对很多现象提供杰出的统一解释,那么,人们自然会不断延伸这种分析方法的解释范围,最终将使这种分析方法从原来胜任的解释领域延伸到无法胜任的解释领域。正如加里·贝克尔指出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的中心在于:“人类行为不能被条块分割。”对此,加里·贝克尔指出,人类行为可以定义为,在参与者具备适当信息和投入一定市场要素的情况下,使得参与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而且,参与者的偏好是稳定的。这说明,加里·贝克尔意识到经济分析的使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存在经济分析使用的范围,经济分析方法不能在至少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一是人类行为不是基于最大化的;二是人类行为的动机不是稳定的;三是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性。

那么,加里·贝克尔是如何使经济分析克服使用前提,从而胜任如此宽泛的分析呢?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讲中,他是这样表述的:“我所说的经济方法是一种分析方法,不是关于具体动机的一个假设。”在对人类行为及其效用的界定方面,加里·贝克尔进一步指出:“行为是被丰富得多的一个价格和偏好集驱动的”,这说明,经济人的行为及其效用并不仅是狭隘的交易范畴,而是涵盖了较多的领域。通过对自利的涵盖范围进行拓展,经济人的效用函数包含更加广阔的偏好的集合,只要使得经济人的效用最大化,许多过去常常列入非经济领域的事物,如情感、权利、道德、正义等,也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因此,加里·贝克尔那里的效用突破了物质的效用,也包含心理上的效用。这种效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人可获取的物质利益和财富,而是包含很多非物质的,体现为非理性的行为,这在过去往往视为伦理学研究范围的内容。可是若任何行为都可以带来某种效用,那么人们追求的效用究竟是什么呢?效用所涵盖领域的泛化,实际是不加限制地使用效用这一概念,这势必会伤害效用对人类行为的真正解释力。由于效用的模糊性,加之对信息的积累也难以达到最优的状态,人脑未必总能够计算各种可能结果的价值并且以一种一致的方式对这些结果进行排列,以便选择最佳的结果。这些人类行为的“条块分割”,使得经济分析在向非市场领域拓展的时候有时是不那么胜任的。这突出表现在,在与市场交易联系不显著或者非市场交易的领域,经济人往往不会表现出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计算,而是会超越利益最大化的计算,甚至与自利行为完全相反,在某种精神的感召下,做出利他行为,表现出极大的牺牲精神。因此,加里·贝克尔承认:“经济分析尚未对各种人类行为提供同样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这是由于“有限的努力导致有限的成功”。但更确切的原因是,加里·贝克尔将经济分析方法由其胜任的市场领域分析推向了全部人类行为的解释。由于经济分析胜任的解释领域乃是具有交易性质的人类行为,因此,对于不具有交易性质的人类行为,经济分析方法是不适用的。

三、如何划定经济分析方法在人文领域使用的界限——一个示范

按照经济分析的核心,现在以友谊为例考虑经济分析如何在人文领域找到适用的土壤。对于友谊及其给人带来的效用,亚里士多德曾做出经典的说明。他认为友谊包括三种类型,即寻求愉悦的友谊、获得裨益的友谊和真正的友谊。他认为,第一种友谊和第二种友谊都有清晰的目的,带来的效用也是明确的,即由于朋友讨人喜欢带来的心情愉快的效用,以及从朋友身上带来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好处。而第三种友谊乃是真正的友谊,是“本性善良的人之间的友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第一种友谊和第二种友谊具有交易性质,因而经济分析方法是适用的。为寻求愉悦的友谊类似于为获取心情愉快的感受,从而得到快乐的效用,因而是一种消费性行为;为获取裨益的友谊可划分为投资型关系,如在业内培养同僚或者是在业外拓展人脉,希望借此推进事业或提升地位等。通过将消费型友谊带来的心理效用和投资型友谊带来的期望收入纳入广义效用函数,理性选择模型的约束就是个人收入和时间禀赋。人们交友的决策就是权衡收益与成本之后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亚里士多德眼中的第三种友谊即真正的友谊,其前提是“本性善良”,这种善良大可理解为友谊的非交易性质,既不把周围的人视为娱乐之源,也不视为对将来有用处的东西。这种友谊无法用得失来衡量。“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从亲密的友谊中获得快乐,不纯粹是在消费快乐;人们和好友之间的来往,特别是在一方需要帮助时给予的援手,并未在施予帮助时计算将来获取期望收入的现值,因而这种行为不含有效用最大化的动机,无法用经济分析来衡量。经济分析的逻辑是效率最大化,对这样的逻辑来说,从市场化领域跃入非市场领域无疑是应该小心翼翼的,因为人类的行为具有高度复杂性,对于非交易性的行为,经济分析难以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因此,类似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这类用词揭示的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新鲜的分析方法惯常遇到的排斥和抵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伦理的价值观范畴的冲突。为有效拓展经济分析这种有效的方法的使用,同时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在使用时必须对经济分析的适用范围做出应有界限。首先明辨哪些人类行为可以适用,哪些不可以适用,适用的人类行为又是在哪些程度适用,在哪些程度上不适用。人类行为具有与生俱来的复杂性,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获得对人类行为动机更多的认识之前,这种有效的区分和界定难以做到物理学般的精确,但这至少能减少经济分析因为无限扩展到不适用领域而招致不该有的指责的风险。

总而言之,尽管加里·贝克尔承认经济分析无意贬低其他社会科学的价值,但事实上他在书中至少未对他展示的经济分析适用的领域施加明确的限制,经济学似乎成为亚里士多德定义中的“王冠学科”。时至今日,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科门类也日益丰富,人们早已认识到实在没有什么学科能以“王冠学科”自居,经济学也概莫能外。即使是在当今经济学思维方式占据主流话语权的全球化时代,笔者也要强调经济学确实也只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1][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2][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杨春学.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经济研究,2001(4).

[5]杨春学.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J].经济研究,2009(1).

[6]杨春学.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J].经济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贝克尔加里最大化
贝克尔 网球巨星的坠落
艺术体制理论的社会学解读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棕色语法”的隐喻思考:加里·斯奈德生态智慧的认知解读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德网球名将为躲债假冒非洲外交官
昔日网坛金童,如今无奈破产
真正的胜利者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