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特林堡的戏剧创作历程及其表现主义作品

2015-08-15 00:53张艾琳
关键词:斯特林表现主义戏剧

张艾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849年,斯特林堡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商人,又当过轮船经纪人,是个刻板而且严厉的人。母亲是个女佣,虽地位卑微但不失善良温柔。母亲去世后,女管家成了斯特林堡的继母,他常常遭受继母的虐待。这在童年时期的斯特林堡心中留了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歧视和折磨是他复杂内心感受和敏感的性格的导火索,也是他反叛、孤独的最初原因,更影响了他整个人生的发展和戏剧创作指向。7 岁时斯特林堡进入小学,进入中学后在一所贵族学校就读,这使得他有了超乎常人的自诩。18 岁时考取大学,因为经济困难加之不断改变的兴趣所以一直未能获得学位。他曾从事于各种职业,遭受一系列挫折之后打算创作并希望因此扬名,于是便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众所周知,斯特林堡是表现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前期文学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成功之作。其后期的戏剧创作是走向现代戏剧的起始站。他一生创作数十部戏剧,勇于探索及大胆革新使作品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再到表现主义,艺术影响力极大。

斯特林堡早期创有《在罗马》、《被放逐者》、《奥洛夫老师》和小说《红房间》等。《奥洛夫老师》是具有现代思想和主观感知的历史剧,主要写宗教改革运动延展到瑞典所引发的一系列争端,描写了一个不断同社会、灵魂、命运作斗争的年轻改革家抗争失败的过程。该剧大体上使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并始终展现着作者个人的经历和现代思想,表达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与此同时发展的是其独特的艺术创造。戏剧的场次变化相当频繁;悲剧与喜剧穿插进行;运用幻想与联想;人物刻画细致等都展现出明显的现代特征,并且呈现出区别于同一阶段戏剧作品的特点,凸显出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强烈的内心矛盾。所有的这些特点不仅是使这部作品成为斯特林堡的第一部成功创作,更被研究者认为是开创瑞典戏剧史的新时代的一个标志。然而斯特林堡早期创作的戏剧中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和宗教信仰的体现,如《被放逐者》。此类思想由于并不在斯特林堡心中占有主要地位,所以并没有延续下去。

19世纪80年代后期,斯特林堡创作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戏剧《父亲》,剧本重点讨论了各个层次的男女关系,并开始关注人的精神层面。之后在戏剧《朱丽小姐》中,作者把细腻的内心剖析加之于自然主义风格当中,塑造了性格相当复杂的贵族小姐朱丽的形象,叙述了主人公在现代和古老的文明碰撞过程中心灵破碎的事实。实际上,这两部作品都是在左拉的影响下写出的。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斯特林堡那时的戏剧创作在描绘现实、应用生理、遗传等知识上大体保存了自然主义风格。但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自然主义框架。两剧都侧重描绘人物心理,主角、配角极少,人物的特征就是没有个性。语言看似凌乱破碎却不失内在逻辑,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在布景方面斯特林堡借用绘画中的不对称原则编织出梦幻的色彩,从而展现人物复杂又神秘的思想。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主人公的心理,他还大胆地采用象征手法,这里的象征物既是人物心理斗争的媒介,也是灵魂的外在体现。这些在艺术表现上所展现出的特征区别于自然主义对于现实的简单描摹,是对亚里士多德所提的“摹仿”的又一次颠覆。戏剧艺术本应当作为一种“表现”。斯特林堡在戏剧中并不只是简单“摹仿”哪一部戏剧的应有行动,而是凭借简练易懂的动作传达自己具体的审美理想。把呈现本质作为目标,对于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挣脱了一系列自然主义对艺术形式上的束缚,直接指向人物内在的灵魂,所以说斯特林堡在这一段创作历程中的戏剧作品是对自然主义风格有所突破的。

1893年,斯特林堡在德国放弃文学创作继而转为从事科学研究。在此期间,他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拮据,也一直没有摆脱失败婚姻所带来的孤独。他大量阅读神秘主义和有关宗教的书籍,于是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慢慢地在他思想倾向上占据一定位置。至此,斯特林堡开始了戏剧创作的新阶段,更加深入地描写灵魂内部斗争,展现人物的内心。主要作品有《到大马士革去》(1898-1904)、《一出梦的戏剧》(1901)和《鬼魂奏鸣曲》(1907)。从《到大马士革去》到《一出梦的戏剧》的写作过程中,写实主义戏剧法则的地位受到不小的冲击,人物进一步类型化。

他的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是最早显示出表现主义戏剧特征的作品。剧本具体写一位漂泊者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闷和痛苦之后最后皈依天主教,从肉的世界走向了灵的世界的故事。在经历过程当中凸显人的精神变化。这部作品实际上是斯特林堡本人追寻并企图获得内心安宁的一种表现。整部戏剧通过主人公的独白和幻觉展开,先前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被突破了,现实、梦境被混在一起。这些特点足以能够看出剧本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的趋势,已然离开自然主义创作进而走向表现主义。

《一出梦的戏剧》创作于1901年,主题是展现原始基督教和佛教所提出的人生哲学。斯特林堡用梦幻的形式揭示人物自我灵魂的痛苦与挣扎,运用错落荒诞的形式凸显梦境看似不合逻辑的表面下的真实存在。这部戏剧的主题并不简单,它通过剧作家心灵轨迹变化的图像,展现生活当中的各种苦难与不公,以此提醒我们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本剧扑朔迷离又变化不断的剧情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的颠倒和不公平是必然的。正如《一出梦的戏剧》主人公最后所说的,不论是世界、生活还是人,那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假象,甚至是梦境。《一出梦的戏剧》的创作展现了斯特林堡作为一个优秀剧作家的强大包容力,因为我们能够把这部戏剧认为是表现主义的体现,同时也能认为它兼容了象征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特征。此剧作在艺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该剧冲破了时间跟空间、梦境与现实之间的限制,人物性格不断被割裂、不断地被异化,给人以光怪陆离之感。时间与空间都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作者在微乎其微的真实基础上展开想象以形成新的图像。以主人公天神女为例,她不过是作家心中的幻象与影子,在她身上承担着作家对消除人世间的罪恶、摆脱人世中苦难的所有理想,主人公天神女的角色不断被转换,这也恰恰显示出作家对于痛苦人生的矛盾心理以及对未来的焦虑心理。所以说天神女并没有完整的性格,她基本上是作家自身思想情感的象征性符号,一方面,天神女代表着神圣、善良、纯洁、正直的救苦救难者,从这层意思上来看她是耶稣的化身;另一方面,她又是苦难的经历者和体验者,常常为世俗的苦难所羁绊,她同样没有办法逃避那原罪似的苦难。在她升天时人世罪恶的消灭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同样,军官和律师这两位人物也是如此。其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感受,这其中既有整体象征又有局部象征。其实从总体上来说,这部剧即为一个巨大的象征体,象征着人生如梦的主题。除此之外,该剧具有完美的语言运用,对白既能起到叙述情节的作用,又能体现出作者把对人生的抽象感悟具象化的过程。剧中人物的破碎和混杂同样是通过简单的对白传达给读者的。总的来说,《一出梦的戏剧》是斯特林堡在革新戏剧形式过程中的初步探索,他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较为准确反映了时代发展演变的模式。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鬼魂奏鸣曲》中,斯特林堡精心描绘了一整幅荒诞不经的戏剧画面,由此出发进而使这部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主观意识色彩。在剧本当中既有挤奶姑娘的幻象,又有死去了的领事,同样还有能够说话、自由活动的“木乃伊”。死人、亡魂同活人一起登台,展现出令人惊诧的人鬼同现、生死交叉的独特场面。斯特林堡通过安排一场上校家的“鬼宴”,让人世间的黑暗、社会的阴沉以及丑陋的人性经由鬼魂之口暴露无遗。诸如此类神鬼同时出现的戏剧场景是表现主义作家所青睐并经常使用的手段。这样的设计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与客观世界所展现出的自然形态并不吻合。剧作当中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万物被随意扭曲、驱使,仿佛整部戏是由一系列离奇怪异的片段场景拼贴而来。这样描绘场面的创新手法有效地将作品与传统剧作的戏剧效果区分开来,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表现主义戏剧特征。在结构与线索方面,作家突破了客观真实的限制,运用变形的方式创造出带有主观化的场面,营造出一种神秘怪诞的气氛。在人物塑造上让人物成为某种观念的化身。此类戏剧在安排情节上不再根据矛盾冲突创造出符合逻辑的内容,而是根据创作需要自由地进行驰骋想象,将眼下之事与过去之事、现实世界与鬼魂世界融为一体。虽然《鬼魂奏鸣曲》在情节安排上显得不连贯、缺乏理性,但它所展示的恰恰就是表面离奇非理性之下的深度理性,也就是说,这一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除此之外,《鬼魂奏鸣曲》还延续了斯特林堡之前创作中的梦幻色彩,戏剧末尾大学生寄托自身希望于东方宗教,从而给结尾盖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的面纱。从这一方面,我们能看出斯特林堡在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创作中所透露出的东方宗教意识。斯特林堡用他理解当中的佛教精神去观察周围的社会现实,进而发觉世界的苦难是由不可抑制的贪欲横流、尔虞我诈造成的。这一切恰好印证了当时西方社会当中人与人关系的僵化与变异。如此可见,东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使其更加敏锐地洞察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的荒诞与可笑。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道,就斯特林堡一生的文学创作来说,其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最为重要。他的早期戏剧体现写实与自然主义,之后《父亲》和《朱丽小姐》把自然主义戏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一直到《鬼魂奏鸣曲》的创作,斯特林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独特且相对成熟的戏剧表现手法和技巧,建构出表现主义戏剧在艺术创作上的基本框架。斯特林堡的创作手法发展更迭却又互相关联,这些特点最终奠定了“全新戏剧流派”即表现主义流派形成的基础。斯特林堡运用自己的剧作为欧洲戏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应当之无愧地被封为表现主义戏剧创作先驱!

[1][瑞典]斯特林堡.斯特林堡文集:第1 卷总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吕长发.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徐曙玉,边国恩.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斯特林表现主义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詹姆斯·斯特林:粗野派与凝固的音乐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沙漠魅影——SAS与斯特林
斯特林堡与《乘槎笔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关于表现主义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老板的故事 唐纳德·斯特林 吝啬鬼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