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时代的体育文化表征研究

2015-08-15 00:53,宋,高
关键词:媒介数字化数字

韩 惠 ,宋 亮 ,高 俊

(1.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2.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体育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受信息化浪潮的影响其发展已与数字媒体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字媒体技术将体育与经济、影视、传媒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同一终端,以整合后的数字化图像显示出来,让体育与原本分殊的不同行业有了联系与交叉甚至融合为一体。在改变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同时,以数字化的媒体形态演绎创新后的体育文化,实现其文化表征由摄影图像向电子(数字)图像转变。作为深刻影响体育文化表征的现代科技,数字媒体技术从表征内容、表征媒介和表征传播等三个方面展现基于电子(数字)图像表征的新型体育文化。在丰富体育文化资源、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文化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同时,推动体育文化在全世界范围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让体育文化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依托,成为全球关注和投入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并以“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本质回归”的传播体系和“精神生命”的传播延伸,改变体育文化与人、社会的交往方式,达到人自由的生命体现。在实现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同时,彰显数字体育文化的竞争力。基于此,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下的体育文化的创新表征与价值进行研究,提出我国体育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为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一、体育文化表征与数字媒体技术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虽然迄今为止体育文化的概念还较为模糊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国家《体育大辞典》中广义的体育文化“指为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1]的定义,为数字媒体技术下体育文化表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征是西方文化研究和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据《钱伯斯20世纪词典》统计,作为动词的表征是使用或者充当象征,通过模仿来展示、描画、扮演、显明的一种形象;作为名词的表征是形象、图像、戏剧表演、意象等关于事实或理由的意见之陈述[2]。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表征是被大脑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之后的信息的一种呈现方式[3]。它不是对事物一种简单的再现,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被加工的客体。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代或者文化背景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但这些表征只有得到解释才称其为表征[4]。基于此,笔者认为,任何表征可以被看作一个文本或符号系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看作符号的系统。而理解一种文化,就意味着对它的符号系统进行探测和解释。符号并不包含明确的意义或者观念,而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某些线索,让我们能够借助解释去发现文化所蕴含的意义。

体育文化表征就是机体对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并借助信息符号系统进行探测和解释,以此表达体育文化所蕴含的意义。因此,传统社会,人们以文字和手绘图像对体育文化进行信息加工、解释,形成了以文字符号为表达方式的体育文化表征;现代社会人们以摄影图像对体育文化进行信息加工、解释,形成了集语言、文字、图像于一体的模拟图像符号为表达方式的体育文化表征;后现代社会的数字化时代,作为数字技术之一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在对体育文化进行媒体信息的创建、存储、传输的同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让体育文化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行业壁垒,实现了体育与经济、文化、传媒、科技等原本各自独立不同行业的交叉,形成了获得社会承认的、以电子(数字)图像符号为表达方式的数字化的体育文化表征。

电子(数字)图像表征的体育文化,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语言下的文化表达[5]。与摄影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用数字任意描述像素点、强度和颜色来表现含有大量细节的对象,以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再现过程相比[6]。它通过数字化技术语言构建含有大量细节的对象,以对对象超越现实真实的虚拟再现过程,展现数字化时代的体育文化。使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再以对对象的逼真还原为目的,而是基于虚拟构建下的对技术与文化的双重选择[7]。以体育文化与人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无限复制、开放兼容和虚拟性等特点,扩展了摄影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信息单向传递、去意识形态等单一功能。在摄影图像表征的体育文化以图像反映体育文化,为认知一个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打开了秘密之门的基础上[8],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体育文化,使具有电子图像表征的数字体育文化,在人、社会等各种物体之间可以即时无差别地传递,以数字化的视觉感知体育文化。体现出在数字化时代,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数字技术上的竞争,其次才是文化内涵上的竞争发展特点[9]。让体育文化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加工、存储、传输下,实现表征内容的多文化组合、表征媒介的多载体选择和表征传播的多路径发展,以“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本质回归”的传播体系和“精神生命”的传播延伸,在实现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同时,彰显数字体育文化的竞争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下的体育文化表征

(一)表征内容的多文化组合

数字化媒体技术拓殖了文化,它以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数字技术来创造新符号、新意义、新的交流方式,让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审美兴趣及认知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10]。通过对体育文化中的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的编码处理,从反映现实,到解构现实,最后到重构现实,创造出全新的体育文化形态,以电子图像的方式展示体育中的真、善、美与新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促使体育文化内容由真实再现向真实重构转变。以超越摄影图像表达体育文化的“视觉经验”,再现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内涵。通过数字体育游戏、数字体育动漫、数字体育传媒等创新的数字体育文化形态,把人们从追求图像消费体验和快感为主的摄影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带入到以数字虚拟情景消费和身心娱乐体验为主的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将人们的“实际需求”演化为“身心体验”,从而感受精神上的愉悦与生活中的休闲。

(二)表征媒介的多对象选择

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的场所,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11]。电子(数字)图像表征的体育文化,在基于光电传递信息的无形载体和纸张、胶卷等有形载体等传统信息承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传播媒介的载体。把现代建筑、历史遗迹、自然环境、电子设备、文化沙龙等信息媒介变成体育文化信息的载体,在促使当代体育文化信息载体由传统的具象禁锢形态向具象自由形态转变的同时,以不同的物质媒介、文化媒介、环境媒介、电子媒介等,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向人们传达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体育文化。让基于新传播媒介的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在展示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与人们所在的时空产生更多的文化交织和情感共鸣。以跨越摄影图像表征体育文化具象禁锢形态的传播载体,实现数字体育文化在更多领域内的传播与发展,让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更富动感、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张力。

(三)表征传播的多路径发展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传播方式的更迭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深刻的[12]。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将传统“听、说、读、写”的认知信息行为,转变为具有具像、直接、多维、动态、不受时空限制的镜像语言和以视觉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在报刊、图书、广播、影视等原有摄影图像表征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以数字网络、数字传媒等为代表的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传播路径。让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随时随地了解体育新闻、阅读体育文章、观看体育比赛、发表体育评论。在电子(数字)图像表征构建的虚拟体育文化时空中,以精细的心灵内省和思想反刍,体会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新的消遣方式和娱乐途径。在改变摄影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拓展传播途径的同时,形成人机互动下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把一种新的文化认知行为带入人们的生活。

三、数字媒体技术下体育文化表征的内涵

(一)“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

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文化内容、载体和传播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作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科技,首先,数字媒体技术以场景、游戏、角色形象等多种设计程序与软件,将电子游戏、卡通动画为特征的动漫文化;电影、电视为特征的影视文化;音乐、美术为特征的艺术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融入体育文化的发展之中,开发出具有以体育文化为主导的,但区别于摄影图像表征的体育动漫、体育影视、体育音乐等新型体育文化形态。在极大地丰富体育文化资源的同时,满足人类认知、探求、提升精神生活水平等需要。其次,运用数字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音频信息处理等技术,把以书刊、报纸为特征的纸媒;广播、电视、网络为特征的电子媒体和以手机、便携网络为特征的第五媒体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传播媒介与体育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促使体育文化传播媒介大为延伸的同时,不但让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有更多的媒体平台可以选择,而且使体育文化的接受者可以选择更多的数字化终端进行接收,以体育文化广度的发展满足人类维持和提升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再次,以人机交互的数字媒体功能将传统体育文化“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这种基于“个人化”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性,使媒体朝着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提供个人化服务。让体育文化的受众者不受时空限制,与处于网络另一端的人或媒体随时进行互动交流,其传受关系随时变化,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13]。把“点对点”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成为一种高度循环的“传受合一”的新型文化传播模式,在解决传统媒体深度、广度难以两全发展难题的同时,以体育文化传播的“去中心化”体现科技发展中的无阶级性[14]。

(二)“本质回归”的传播体系

电子(数字)图像表征下的体育文化数字化传播,是以数字化的媒介技术将人类几千年积存的体育信息以无限复制、开放兼容、虚拟性的创新整合模式,在时空延展的传播中展现其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理解数字化生存的关键就是理解原子和比特的差别,信息被数字化为0 和1 的组合后,任何人只要拥有和掌握相关的手段,就可以再造无数个完美的复制品。”[15]数字媒体技术将体育文化信息转换成0 和1 组合后的计算机语言,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载体。让传统费时、费力的体育文化信息复制再造过程变成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的计算机运算,不但保证原有信息的完好无损,而且满足当今社会对体育信息需求的几何级数量增长。

数字媒介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体育文化是具有兼容特征的文化。数字媒体技术的每次升级换代都把传播的范围大为延伸,让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每次交流都促使兼容的广度进一步加大,衍生出新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体育文化形态。二者一经联袂发展就以开放的兼容特性使体育文化突破了文化界域限制,形成了以集体育音频、视频、图像和文字信息发展、传输于一身的新型文化形态——数字体育媒体。在推动体育文化传播、加速体育文化融合、促进体育文化传承的同时,使其更具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为体育文化的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真实虚拟下的数字技术,构建出的虚拟空间如同真实的物理空间,让人虽然置于虚拟的环境,却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既可以在电子模拟游戏运动中挥汗如雨,也可以与心仪的体育明星、偶像同场竞技,还可以穿越时空游历古往今来的体育文化。在营造出真正运动模拟场景、同场对抗视效和体育文化盛宴虚拟世界的同时,成功完成了对人类在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这一体育文化活动的本质回归[16]。

(三)“精神生命”的传播延伸

数字媒体技术下的人与体育文化的交往是虚拟的交往,是对物理世界、数学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数字媒介技术的哲学思考逼真的仿真对象的实践[17]。电子(数字)图像表征的数字体育文化,以虚拟空间改变了传统媒介文字书写、印刷技术使人产生时间的隔阂,延伸了人的心智,使人的各种感官全面延伸,让人从价值观、发展模式到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革命。

人与体育文化的互动体现着人的自觉生命的性能,是人类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主导方式。数字媒体技术下人在虚拟体育文化空间中超越性的精神追求,昭示着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取向。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进行基于数字化符号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活动,一方面促使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围绕人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来开展,在虚拟的世界中建立以个人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操作习惯为特征的BBS、QICQ、博客等彰显人生理、心理与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以数字媒介设备时刻把人们紧密联结着,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家庭、朋友、群体的社会性越来越凸显。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的出现使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成为可能,它突出了人的精神本质是人的真正实现[18]。以虚拟空间和存在形式的“文化社会”和“精神人”创造着高度发达的人化自然,在不断取得对自我超越、努力求得并举兼顾、互补互动的同时,使整个生命活动走向健全而合理的人生,实现人与体育文化全面的交往中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19]。

四、我国体育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体育文化传播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体育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改变了体育文化信息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是打造其竞争实力的根本。但目前,数字体育文化发展中的核心科技均掌握在以美、英、日等国为代表的IBM、苹果、天空、索尼等西方科技巨头手中。这不但削弱了我国体育文化的竞争实力,而且使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在进军国际传媒市场时处处受制。为此,应加快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数字媒体科技的基础上,一方面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建立我国的数字体育信息技术标准与发展策略,以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化的信息通道实现与国际传媒的对接;另一方面,以创新产业基地的形式从资金、技术、人才上大力扶植一批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媒体科技,以技术上的优势分享全球体育文化传媒产业中的“数字红利”[20]。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体育文化产品,不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工具,而且成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体育文化产品,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竞争实力

数字化的体育文化产品是吸引千万媒体观众、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在西方体育文化产品大举占据世界体育媒体市场的现今,我国体育文化要跨越数字鸿沟就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体育文化产品。将我国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成具有与《娱乐体育新闻》(ESPN:The Magazine)、《铁拳男人》、《NBA 赛事》、《欧洲冠军杯》等同样吸引千万观众的数字化产品,提升中国体育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并从体育、文化及知识产权的等角度,对中国体育文化产品的开发实施一定的法律保护政策。从文化创意、形象构思等有效保证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数字体育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以独具民族性、艺术性与独创性的数字体育文化产品,在西方体育文化充斥全球主流媒体的数字体育传媒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打造具有国际知名的数字体育文化载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数字化时代,作为体育文化载体的数字体育媒介已经成为体育文化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知名、先进的数字体育媒介平台,不但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而且是打造体育文化精品产业的支柱。目前,我国仅有《CCTV—5》、“鸟巢”体育场等在国际体育媒介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与美国的《ESPN》、法国《队报》、《米兰体育报》、德国“安联”球场等众多国际化、知名体育媒介平台相比,在体育文化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流通权和定价权上处于极为不平等的地位。为缩小与国外数字体育文化发展之间的这种差距,就需要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数字体育媒介平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世界数字体育文化媒介平台的重建;对人们体育文化需求的心理独特性与一般性进行准确把握,以赢得观众持久、稳定的注意力和忠诚度,打造我国具有国际知名的数字体育文化媒介平台。使新型的数字体育文化媒介平台能够在社会领域里理解、协调并且满足不同阶层的文化需要,促进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协调发展。

五、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对数字化信息的加工便捷、传输迅速、管理系统、创编多样化等优势,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文化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下的体育表征及内涵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开辟出一条理念变革的全新发展路径;为我国数字体育媒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植入更加多元、文化审美更加宽泛的民族元素,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不断创新与超越。

[1]陈荫生,陈安槐.体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莫丽敏,等.从“多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技术”:一个概念的发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5]唐圣平.数字媒介的传播特点[J].中国传媒科技,2002(2).

[6]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7][法]舍普.技术帝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8]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梁同福,仇军,张帆.数字化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征系统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3).

[10][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李岱楠.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艺海,2012(5).

[12]薛萍.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13]孙伟伟.点对点与点对面:网络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比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眭东仔,章海鸥.数字媒介技术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15][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6]周丽君,于可红.从文化的本质论体育文化[J].中国体育科技,2005(1).

[17]唐圣平.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3).

[18]朱光烈.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J].现代传播,2004(3).

[19]陈伯海.生存·实践·超越——人的生命活动之链[J].社会科学,2008(9).

[20]梁同福,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鸿沟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媒介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书,最优雅的媒介
答数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