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模式

2015-08-15 00:50唐坤矫祯玉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锦州121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知识点考核

□ 唐坤 矫祯玉(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 辽宁 锦州 121013)

1、“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概念诠释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是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按照不同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标准,结合课程学习知识点的规律和难易程度,设定不同学期的知识点、课程群,构建相应的“理论-实践”体系,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配合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把基础知识、社会实践动手与技能掌握融为一体,构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链。

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培养方法模式简介

按照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在“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培养方法模式基本如下:从课程体系链的初设,注重单一课程内知识点的“点——线——面”的结合与综合展开应用;到课程之间的操作模块设计,按照课程的体系结构,将相近能力培养课程的基础知识打开整理,将课程的实践环节操作与课程外的实训结合,将岗位实践与学生的实习结合,相辅相成;再到建立总体考核制度,将学生的能力考核多元化转换,以实践报告等多样的方式代替原有的试卷考试,请教师、领导监督,请学生、同行、领导检验;最后完成四个层次的管理,即:实践过程中的流程管理、考试方法多元化管理、成果监督检验、留存管理。

3、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模式构建思考

3.1、课程体系构建要将社会实践贯穿在课程学习范畴内

课程体系构建是以基础理论知识夯实为前提的,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将各个理论知识点进行精炼学习、理解、掌握,同时在整个的理论知识点的培养中强调如何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的过程中,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考虑分析问题,并能够将社会实践中涉猎到的内容转化为相关的思路带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内,此为 “点”。在基础点的掌握下,考虑将该体系中的课程与课程进行衔接性培养,综合考虑知识点的深化构建,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构件课程体系链,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不同学科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点融会贯通,结合成为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线”。在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点符合“线”的要求时,就要求学生在“面”上进行完善与升华,因为“面”的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要求的深度与广度更高,对社会实践能力的水平强调更强,甚至应该达到可以单独处理相应的社会问题的程度。

所以,在“点——面”的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下,打破学科的禁锢,在不同的学科中,对相同、相似的知识点培养目标进行完善与提高,在“线——面”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升华,强调社会实践中面临实际问题的解决预处理。如此,将所有的社会实践贯穿在“点——线——面”的整体教育之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范畴内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水平。

3.2、操作模块要与实践教学体系完美整合

按照培养目标有所侧重的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需的能力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设定一个操作方式流程,按照操作方式的流程设置“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环节,形成“一基二压三用四联”实践教学体系。“一基”为在此教学体系中,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二压”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计划与操作的压力,注重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相应的实践内容,有计划、有流程、有任务、有结果,将学生的自身主动性最大潜能的调动与发挥;“三用”将“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所得应用于课程考核、实习就业、课程实践环节评估调整三部分,在课程、体系等所有的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予以控制和纠偏;“四联”是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学生实习、校外实践周调查四种培养能力的途径相辅相成,达到递进式、反馈式的时间与空间联系方式。

将操作模块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美结合关键的制衡点在于模块划分的标准设定,能够按照社会实践能力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培养,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进行切实可行的标准划分,故,一定要遵循与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的前提,重视理论知识深化、教育规律和学生实践动手的完整结合,保证学生所获得的社会实践能力符合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发展。

3.3、考核制度重点操作应按照公平、多样化综合采用

考试公平,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面,弱化分数的重要性,彻底实现素质教育。弱化分数,是不是说分数不重要,而是在考核的时候,不再以一张试卷定输赢,给学生更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避免了学生在期末考试时突击学习,唯分是从。可以以实践动手操作的报告、见习报告等形式代替原有的试卷考核,使学生在报告的完成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同时能够结合相应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观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有所思考,也能够避免了学生的相关的作弊等问题的发生。

考核环节也应该多样化的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已经具备的能力基础等设置低年级时单门课程动手能力考核,高年级时是综合动手能力考核,同时难点加大的原则,使任课教师及相关的领导共同对学生的考核予以监督完成,同时也可以加大检验力度,包括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检验、同行专业教师评价检验、领导审核检验等。

3.4、培养管理要完善过程前、中、后的控制体系

在整个的培养管理中,“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层次管理方式是课程与课程的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流程管理、考核方式管理、成果留存管理、监督机制管理,基本涵盖了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前、中、后控制,能够及时的纠正在培养管理中的偏差,实现良好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知识点考核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内部考核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