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历史使必然与现实必然

2015-09-10 07:22孙演何京泽
理论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孙演 何京泽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历史使然与现实必然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然;现实必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05 — 02

一、“四个全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历史使然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把握

我们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选择了改革开放之路,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与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相得益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社会。从邓小平同志描绘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进而习近平同志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把握。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规律深刻总结得出的根本遵循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全面深化改革的文明史。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体现了不畏艰险、开拓奋进的革新思想,《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倡导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以实现民族复兴。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需要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中国从此走上强国之路。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当代国情及社会规律深刻总结得出的根本遵循。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做出的必然选择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遵循社会主义本质,是党领导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古代社会既提倡法治,更注重人治;既依靠礼治,又推崇德治。先秦时期涌现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的法治思想。强调的是一种朴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自古有之。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在“十年动乱”中,法制进程遭到践踏和破坏。此后,经历了十多年不断的恢复和完善,在党的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为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写入党章,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做出的必然选择。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提供的行动指南

中华文化中涵养着深厚的廉政文化,传承着连绵不绝的廉政因子。《管子·牧民》中讲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中就包含了“廉”的重要思想。“克己奉公,修身慎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古训也都表现了古人仕事执业、穷力追新的敬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形成常态化机制。吏治清明,才能净化政治生态,形成弊革风清。从严治党就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正效应,善于用优秀的历史文化教育人,从而树立广大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治情怀,让廉洁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一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风尚、一种生活方式。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铸就的伟大工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建设工程新的谋篇布局。

二、“四个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现实必然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立即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热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这一重大命题内含“两个百年”的目标,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统摄提升、提炼概括,作出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群众易于接受的形象表达和生动表述。全面小康,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也是全面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5年多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既紧密相连,又依次递进提升,不仅是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最大公约数,具有最大的涵容量,它既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包括治理能力现代化,堪称现代化的“第五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表现为科学、高效和法治的价值基准,适应当今时代在科技快速发展、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等方面的新变化,改革陈旧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建构和完善新的体系和制度,实现党和国家、社会的和谐,使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尽量简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相关主体的能力要素与利益效用的现代化,以及发达的能力测评体系,可以看做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和广度的重要路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不断彰显时代的要求,及时将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策略转化为制度安排,并注重内在的协调统一。而对于社会进入深刻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改革进入深水期,只有深刻理解国家治理模式转换的意义,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并且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才能确立起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让法治思想成为治国理念的现实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中国法治建设的航舵。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制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全面依法治国贯穿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囊括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与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强调了依法治国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应当有组织的渐进式地推进,应当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依法治国是对我国法治建设艰巨性的现实考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也较为突出,这都表明法治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基本国情出发,强化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引导人们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才能真正实现“良法”与“善治”并存的局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针对新情况提出的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现实举措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建理论认识的深化和新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体系。从严治党包涵了治理行为主体——共产党组织,治理对象主体——共产党党员,治理政策主体——从严治理体系等三个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抓住党建领域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具有指导意义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固化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正在加速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党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重任,带领全国人民行进在“两个百年”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正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全面从严治党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浦劬. 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01).

〔3〕 江必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 光明日报,2013-11-15.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