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2015-09-18 12:54许媛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生动性议论文

许媛

摘 要:中学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有力性等教学,忽视了语言的生动性。实际上,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同等重要,生动性可以通过修辞的使用、句式的选择、意蕴的营造等途径获得。

关键词:议论文;语言特色;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83-02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写作是一个难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许多学生的议论文,逻辑混乱,八股调浓重,繁冗现象层出不穷,读起来索然寡味,长此以往,学生越写越乏味,教师越读越伤脑筋。

众所周知,写作目的不同,需要运用的文体也就不同,文体不同,语言运用要求也就不同。记叙文在于叙述事实,所以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说明文在于告知读者某个事理,所以语言强调科学正确;各类公务文体,其目的是为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事务和公务活动中起联系、传达、知照、晓谕等作用,有着鲜明的实用目的,所以公务文书的语言运用要求平实、简练、得体、明确、程式化。而议论文在于阐明真理,或宣传,或教育,达到阐明观点,评判是非,议论曲直,判断正误,说服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概况、鲜明、有力。

准确,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中的概念、判断、推理都要恰如其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要有明确的界定;二是文中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语,都要有明确目的。

严密,就是严谨周密,没有漏洞,合乎逻辑,无懈可击,达到段落篇章,小到一词一句,都要经得起推敲。

概括,即行文时措辞要力求简要、精炼。不仅要求语言“量”的压缩,更要求语言“质”的提高。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陆游的“炼句未安姑弃置”都说明了炼字、炼句的艰难。唯其艰难,更说明了概括的重要性。

鲜明,也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议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主张、见解要十分明确、肯定,绝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另一层是说写驳论文时,批驳对方的观点,要措辞坚定,态度明朗。

有力,是指议论文的语言要有力量,要有气壮山河,排山倒海之势;有一字千钧,力重泰山之气。

上述对议论文语言使用要求是共性的,而要想使议论文语言出彩,就必须讲究语言的生动性。特别是对于中学议论文教学来讲,中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还不够丰富,而议论文所宣讲的许多观点与道理是很抽象的,深奥,晦涩,仅仅通过模仿报告腔,喊标语口号,用假话、空话、套话虚张声势,是难以达到令人信服的写作目的的。

不过,正如苏轼在《与侄书》里所说:“凡文字,少时需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也正是由于中学生思想上条条框框少,反倒容易张扬个性语言,反映个人的真知灼见。那么,怎样才能使议论文语言表达变得生动起来呢?

一是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给语言增添色彩的催化剂。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一文中曾指出:“我们确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要讲一点修辞的。”下面几种修辞手段在议论文写作中应经常有意识的运用。

首先是比喻。比喻是增强语言形象的最常用的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常常能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富于感染力。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为了把对待外国文化这个抽象难讲的话题讲得易于让读者接受,就运用了很多处比喻。在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时,他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骈体文等;以“一群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通过比喻,这些抽象的问题立刻具象化,化空洞说教为鲜活可辨。

其次是对比。对比可以增强语言的鲜明美。高尔基说:“为了获得更大的说服力,必须把所拥护的思想和反对的思想对立起来。”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堪称楷模。他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就恰当地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深刻地揭露了自由主义者言行的矛盾及思想方法的错误。他这样写道:“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事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他们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比,自由主义者伪装的面目便露出了马脚。

再次是引用。引用能增强语言的含蓄美,使语言增加哲理性。名言、警句、格言、古典诗词等均能在行文中引用,使说理内容强力收缩,高度凝练,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引用了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讴歌中国人民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引用李密《陈情表》中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司徒雷登强烈的失落感和惨败的心情。再举一例,许多以“学习”为话题的议论文,大量的名言、警句等都是经常被引用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等。引用这些语言说理论证,自然能够增强文章的感召力。

最后是设问。设问能增强语言的波澜美。议论文恰到好处地使用设问,能防止平铺直叙,使文章富于变化。如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就是以设问开篇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文似看山不喜平”,三问三答,读者的注意力被层层撩起,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吸引读者欲先睹为快。

当然,上述几种修辞格是使议论文语言变得生动起来而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段,我们并不排斥其他诸如反复、粘连、排比、夸张等修辞格的正确使用。只要使用得当,同样能增强语言的形象美,提升议论文的表达效果。

二是选择合适的句式。清人贺子翼曾说:“一句之灵能使全篇俱活”,精确地表明了句式的重要性。在议论文句式的选择上,要讲究声律,读起来“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而要做到这些,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整散交错,长短结合。整句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散句则结构相异,长短不一,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则简洁明快,灵活多变,读起来轻松,有节奏感。整句散句兼用,长句短句交错,使文章既有跌宕起伏,又凝练集聚;既紧凑严整,又流畅自然,达到洒脱和精致的结合美。

其次,注意选择关联句式,既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说……”;表示并列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然而……”等。关联句式的正确使用,能使文章畅达通顺,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最后,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固定句式,形成特色。比如有人善用排比,有人喜欢对偶,有人则常用回文等。但无论哪一种,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相对固定的表达句式,为文章语言增色添彩。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完整、周密地表情达意,一定要靠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句子。古人云:“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好的句式要给人以整齐美、参差美和旋律美。

三是讲究语言的意蕴。意蕴就是文章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语言要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不直白浅露,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就要求在行文中一方面要有辩证思维,要充分考虑概念之间的联系点,尽可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使语言充满辩证的光芒。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的曲折用笔技巧,实话实事求是地说,虚话虚头巴脑地说,均是常人用语,不足为奇。若能把抽象的理用形象的事说之,具体的事用抽象的语言概括之,那就是平凡中见奇异了,自然也能使议论文语言富有意蕴,充满哲理意味,说理深刻。

老舍先生在《出口成章》一文中曾深刻指出:“我并不是技术主义者,主张只要语言写好,一切就都不成问题了。”如果只注重议论文语言的形式美,而忽略了论点的正确,则再漂亮、生动的语言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必须要像曹禺所说的那样:“要有‘怀霸之心‘凌云之志,也就是怀抱高洁心情的人才能写得出文章”“写文章要辞意双美,不能重辞轻情,更不能有辞无情。”不过,话又说回来,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生动的语言才能说服和感染读者,那种词汇干瘪贫乏,语言无色无味,千篇一律的文章,即使观点正确,也是不会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等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常小鸣.议论文文体训练策略探索[J].中国教学学刊,2013(12).

[2]于军民.议论文写作的句式修辞及其目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0).

[3]方武.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三境界[J].池州师专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生动性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