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5-09-18 12:54刘新鑫艾格帆宋于斌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实践

刘新鑫 艾格帆 宋于斌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G大学某学院近5年来的创新创业课题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从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等角度对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创新创业改进措施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12-02

2007年国家提出“质量工程”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培养模式和培养手段进行改革,增强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在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一步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现了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和支持。

如何做好?如何改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新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G大学某学院作为代表以及我们研究的范本,从2008年以来,每年组织计划了大量的创新创业课题的训练计划,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国家级-校一级-校二级”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模式。而在此模式下,大学生利用此平台不仅自身的学识和学科背景得到了提升,同时还积极获得了在此深造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引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调查问卷的事实数据说话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现状以及方向。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的情况

根据从2007年到2014年对于学生的跟踪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我校发展迅猛,以G大学某学院为例,自施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31项,校级项目177项,学部级项目60项,学院级项目41项,优秀结题14项,11人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推免研究生。

期间课题共发表论文360篇,其中被SCI收录26篇,被EI收录18篇,申请专利20项。项目的发展势头良好不仅鼓励我校的科研成果,对于就业也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14年来,创业项目在整个吉林大学共获得了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4项(每项资助金额10 000元),创业训练校级一类资助项目12项(每项资助金额3 000元),创业训练校级二类资助项目6项(每项资助金额2 000元);创业实践国家级项目2项(每项资助金额100 000元),创业实践校级一类资助项目1项(每项资助金额40 000元)。整个运行模式的推广,使得大批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的积累,在走出校园后得到了工作的机会,更有人还为他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以2015届应届生中物流管理类为例,本科毕业生中高达80%以上比例的人得到了工作,而很大一部分人受益于创业训练项目的培育。但是在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大学生创新课题存在一些问题和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下面我们引入理论层次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成果显著,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关于课题的选题还不是很合理,项目组成员之间以及与导师之间交流沟通还存在障碍,课题的总体质量并不高,课题组成员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项目组成员不能定期获得指导,同时学校缺少对课题的定期抽查监督等问题。

我们以G大学某学院五个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总共763份,有效回收436份。主要针对人群为三类:未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学,在研项目的同学,项目已经结题的同学。整理调查的数据获得如下基础信息。

1.缺少课下的自主性探讨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课堂学习情况占的比例最大,约有36%,看报纸、网络新闻和课外书籍情况的比例相当,分别为22%、19%,视频讲座约占14%,与同学沟通和查阅知网等情况占的比例较小,各为8%和1%。这项调查数据暴露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渠道主要就是课堂书本获取,通过实践交流获得的机会所占比例仅有8%,这仅有的8%当中沟通高效优化的比例就更小了。

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限制,养成了个人独立的学习思维方式,习惯在课堂上书本中获取知识。个人的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同学做不到不耻下问,学习较差的学生关于学问研究的沟通欲望较低,直接导致这类学生拒绝讨论学习问题。而由于专业性知识的短浅,导致了绝大多数人,在一上大学后立刻放弃了对于创新的想法,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很多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这个问题上,就一味地逃避甚至是打退堂鼓。

2.沟通效率不高,师生互动少

在抽样采样调查中发现,组员不仅相互之间缺少一定的沟通,甚至有些组员在确定了题目后也缺少和老师的沟通。64%的组员表示影响其合作的最大障碍是虽然热情但很忙,挤不出足够多的时间加强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有17%的组员表示是由于交流不便影响了他们组员之间的合作,另外有11%的组员认为缺乏兴趣是组员合作的最大障碍,最后剩下8%的组员认为影响他们合作的最大障碍是组员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绝大多数同学在执行力上也缺乏一些必要的准备和能力诉求。调查发现,其实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如下:执行能力最重要占较大部分,约为25%;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所占比例相同,均为19%; 性格上的互补、接洽资源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占比例都不大,分别为14%、10%和13%。调查显示小组成员之间性格上的互补,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有较强的执行力,同时具备这三者其中任意两者都会大幅度提高组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前三者面前不足称道,即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如果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有效地清楚地传递给组员,那么同样会阻碍交流。

纵观以上分析及提炼,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大学生虽然在追求科技创新方面积极主动,但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虽然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知识面窄,思维单一,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尤其是失败后产生很强的挫折感,会消磨他们的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作为老师而言,由于教学科研压力过大会缺少主动性的课题指导,学生如果完全自己探索,成功率就会很低;而作为学校而言,虽然开放了实验平台以及组织了相应的工作,但是缺少宣传以及一些必要的思想交流,抽查和监督的力度太小也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这几年的发展现状。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改进措施

1.大学生:加强沟通效率,提升自我修养提升

作为要具备高素质修养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沟通的技巧,以及在想完成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的目的时,加强组队的成员性质,及时与导师沟通。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因此作为大学生个人来说,要对自己和项目有充分的认识,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衡量学科相关性,不盲目,不盲从,合理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研究点。最后,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整个项目,不得有半途而废、偷懒等消极情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向指导教师请教、与同学商量,要秉承科学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出成熟的项目,这才是“大创”项目的真谛。

2.教师:积极引导,合理评价选题

教师是学生的一个最好的学习窗口。因此教师最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之后,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后,正确的指导方法必不可少,确定了题目后,应该加强对于选题的合理性的评价,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全包办,如果在过程中发现选题过于空、大,要及时引导,必要时可以叫停。良好的引导以及修正将会决定选题很大一部分的成功。

3.学校:完善追踪体系,科学评价项目

作为支撑主体,学校的责任不言而喻,学校相关负责人应该以落实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立足地方,注重特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搭建平台,体现主体;整合资源”为具体目标,形成互动,准确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具备地方文化基因和区域独特精神风貌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主体应该利用好时下的一些有效的沟通手段。譬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做好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桥梁,对于项目的辅助,建立全校从2008年以来,有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果的负责人联系制度,以帮扶的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探索模式,建立一个有效的探索提升模式,建立优秀学生、对口导师的信息库检索功能,达到一个从2008年到2015年系统完善的追踪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合兵,罗一帆,熊建文.以有力举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张丽红,等.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实践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