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分析

2015-10-20 08:33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问政领导

马 宁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分析

马 宁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广播电视台)

现如今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电视问政节目,是官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较为特殊,是不少地方治庸问责、沟通民众和政府并提高效率的一个平台。“电视问政”在公信力、权威性及多方互动上具有独特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地保护。基于此,就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进行分析,以求提高民众政治觉悟,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媒体、政府、民众之间实现良好互动。

问政节目;创新;民众;参与性

电视问政是一种特殊的电视节目。这是由于电视问政是为官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样也是政风问责的重要渠道。由于现在一些电视节目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导致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偏低,而电视问政由于其特殊性,这就为该节目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故电视问政节目的出现也能解决部分一些久久无人问津看起来解决无望的问题。毫无疑问,这对相关部门及官员是一种社会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唤醒其责任意识,转变相关部门及官员的工作作风,对所有政府部门的警醒和触动,也应该是空前的。不过,任何一个节目都只能是有选择的,正如媒体的舆论监督栏目一样,容量总有限,难以穷尽世上所有难堪事。如此看来,精彩的电视问政节目,又极有可能停留在“聊效”上。问政被问到的事情当时迅速解决,问政被问到的官员当时有所触动,但谁知道会不会落得一个“当时有真意,事后已忘言”的结局呢?

1 媒体创新政治问责的尝试

1.1问政节目内容创新

首先,作为电视问政节目需要考虑到电视节目传播的有效性。因此,节目应当从一个有新闻价值的个人问题展开讨论,从中引发公共议程。政府相关部门的市民和领导一起对一些涉及百姓、关系民生的政策和问题进行讨论,对政策进行解读。公证意见在此聚合,促进政府部门应关注该问题并且大致了解民意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议程设置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电视问政节目的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对话、互动、点评和打分等,这四部门借助电视台演播室,构建起媒体、政府、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特别是对政府官员要零距离、公开直面群众的“拷问”。基于此,电视问政节目内容创新就在于对话精彩、互动真实及点评中肯上。

现场观众和部门管理人员作为节目话题的积极参与者,在讨论问题时应坦诚相对,领导公平,两者的目标是共同推进关乎民生公益问题的解决。虽然沟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尖锐问题,但正因为激烈尖锐的沟通,才会使沟通更加顺畅,聆听民意更加直接,表达和理解也更为准确。电视屏幕中从来没有一个这样的节目,能够通过设置尖锐的话题,将政府官员放置在被质疑的聚光灯下,通过提处犀利的问题,对政府官员的工作和作风进行检验。

问政节目的互动是一种立体生动的问政,既有现场观众与官员的场内活动,也包括场外观众通过网络、电话等于官员之间进行连线的互动。整个电视问政节目中,群众、官员是指具体人物、具体部门、具体事情进行的互动问答。互动问题具有真实性,也正是因为真实的互动,能够带来较为精彩的交锋,进而体现出互动优势。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近距离的问政,节目具有关乎民生公益的公共性和贴近性,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关注。

1.2问政节目形式创新

电视问政节目中电视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问政节目还借助广播、网络、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拓宽观众的参与渠道,积极扩大传播效果。现如今,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应起到了相应的延伸和补充作用,互联网传播问政节目,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该问政节目;而且互联网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及传播影响力。

1.3政治问责形式创新

电视问政节目的直播中,群众借助节目可以对想要关注的事件进行拷问,并提出不同意见。总的来说,这种方式更加直白有效,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电视问政节目中,直播形式的节目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评判出哪些领导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问政直播节目中,观众能直接观看有关领导面对被提问问题时的种种表现,或面露尴尬,或雷厉风行,或平实亲民。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沟通互动也能够对领导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看出自己的差距。

2 电视问政节目创新监督新模式

2.1电视新闻宣传的新模式

各个电视台为贯彻深入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纷纷利用电视问政形式,让领导和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并提出群众最为关心和期盼的问题。政府部门的领导在走进直播室后需要对问题进行认真作答和解释,节目在播出之后,相关单位还需要积极整改措施开展情况,以达到较为明显的问政效果。电视问政节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政府部门工作好坏由领导说了算的局面,也让领导干部看清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此外,问政节目对错误问题进行批评,匡扶正义,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

2.2积极推动部门改进作风

政府相关部门可借助一期节目专题针对观众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可以说,这对决策、部署及推动而言,十分有效。在过去领导的基层调研中,领导和基层群众交流不贴切,不利于沟通交流,很难涉及到矛盾尖锐的问题。电视问政节目的直播是一期一个专题,不仅能反映分析全局存在的问题,还能节省大量时间,迅速推动问题工作的开展。

3 强化节目价值,凸显正面效应

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政府领导干部既需要接受组织监督还需要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尤其要正确对待媒体不同的声音,即便是尖锐的批评意见,都需要虚心接受。事实上,电视问政节目对领导而言,不亚于一场职业生涯评定的考核,对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服务意识都是一种考验。现如今,备受欢迎的电视问政节目以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为主,另外,特邀嘉宾的评论观念鲜明,直中要害。

4 强化问政双方的交流沟通,实现良性互动

电视问政节目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敏感性,在节目的过程中,应时时刻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时刻牢记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工作,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在笔者看来,电视问政节目应该是一次良性沟通和互动,是一种释放善意、宣传政策、推进施政的过程。节目直播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追求问题的尖锐和犀利,更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突出节目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5 结语

电视问政节目为民众和领导搭建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对推进施政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是正确运用权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电视问政而言,电视节目的创新,不仅会对收视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能体现监督方式、官民沟通的创新。

[1]董君怡.电视问政的效果评估标准研究——以武汉市电视问政为例[J].山东工业技术,2014(8).

[2]王晨辉.电视问政创新舆论监督新模式——评周口广播电视台系列直播节目《民生面对面》[J].中国地市报人,2014(8).

[3]郭龙华.电视问政:创新政务公开新形式[J].新西部(理论版),2013(7).

[4]席文.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以《问水面对面》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3).

猜你喜欢
问政领导
“视察+问政”双击民生实事项目
院领导简介
电视问政报道与传播的特色创新——以衢州电视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为例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家领导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