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题材电影与当下大学生生存体验研究

2015-10-20 08:33赵晓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阿信题材经历

赵晓玲 肖 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青春题材电影与当下大学生生存体验研究

赵晓玲 肖 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通过对近几年来几部青春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分别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友情、爱情、梦想等几方面总结得出青春题材电影特有的一些特点,结合当下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找出电影传播文本与特定受众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彼此为参照,从而准确了解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需求,进而为以后青春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有效地方向指导。

青春题材电影;大学生;生存体验

青春题材电影,也被称作“成长电影”或“校园电影”,主要是指以展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或乐观或残酷的青春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类型电影。在众多类型电影中,青春题材电影大多表现成长的烦恼,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浪漫又残酷的少年情怀,它们所包含的青春时尚元素,承载的青年价值观念,诉说的青春体验,几乎是当下大学生生存体验的影像还原,这一切都让这种类型电影与大学生有着先天的亲近感,成为大学生首选并最爱的一类电影。2012-2015年推出的几部青春题材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怒放》《青春派》《翻滚吧,阿信!》《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大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赢得了不俗的票房,大学生观众对这些电影所表现的青春事件和青春主题都有着极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那么,分析这几部青春题材电影的主题及其折射出的价值观念,就成为了了解大学生生存体验与价值体系的最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力军,也是电影的受众主力,在当下的大传媒时代,电影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重大的。近几年的这几部青春电影,分别从影像画面的表达、青春主题的阐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几个方面,都能够让大学生受众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1 准确的影像画面表达

青春电影给人一种唯美的画面感,片中的场景流露出浓浓的诗意,画面唯美动人。青涩的校园里,图书馆、教室、寝室、水房、操场、篮球场、排练室等熟悉的校园场景,一个个牵动人心的青春故事在此上演着,熟悉而温暖。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开始,一副暖色调洒满阳光的大学校园开学场景,校喇叭宣传声,新生提着行李茫然表情,学长们志愿接送学妹,女神在万众瞩目下一袭白衣飘飘而过,宿舍不许用电热器烧水,楼管大叔的看人下菜;《青春派》里高三学生的教室,班主任的苦口婆心,父母的甘心奉献,同学的悄然关注,月考的细微排名;《中国合伙人》的大阶梯教室,浪漫的图书馆,男生宿舍楼,浩浩荡荡的打开水队伍,《匆匆那年》里的方茴留的齐耳短发和大家穿的蓝色校服,这些大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校园场景和情景,在电影中像自家学校般温馨展览着,顿时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使大学生感同身受,并且他们从情感上认同这就是自己的大学校园,在这里上演的故事都是自己的大学故事,都是自己的青春记忆,在这里哭泣、流泪、拼搏、微笑,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而生动。

2 多义青春主题的阐释

青春是每个人最美好也最恣意的时期,每个青春期里的年轻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而成长、爱情、梦想、残酷、奋斗、拼搏这些青春的共同名片也为这几部青春电影与大学生观众架起了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桥梁。

2.1青春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每个人的本能,青年人尤其如此。《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爱得纯粹的阮莞,爱得热烈的郑薇,爱得深沉的老张,爱得痛苦的林静;《同桌的你》里从初中到大学里一起经历爱情而最终不可得的周小栀,《青春派》里为爱而误掉理想大学的悠然,《小时代》里为爱而像刺猬的顾里和坚定真爱不移的林萧,《匆匆那年》里为爱受伤疼痛的方茴,《中国合伙人》里把一份纯爱深埋心底的成东青,《怒放》里为爱重拾摇滚乐的一群中年大龄男孩,这些生动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或甜蜜或苦涩的青春爱情后,他们或者意气风发或者伤痕累累,或许疼痛,或许委屈,但是没有抱怨,没有怨恨,这就是青春成长的记忆,你爱与不爱,它都存在。这些电影中的爱情,大学生看着感受着,深深地被感动,因为他们觉得电影中的爱情自己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或者深深地期待经历。

2.2青春的成长

青春时期是一个充满了能量又懵懂茫然的时期,每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青春成长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伤痛、迷茫、叛逆。而表现青春成长的残酷与执着,正是青春电影的主要主题,大学生观众在观看这些电影时,自然会有强烈的观看动机和观看需求,他们期望在这些电影中找到自己青春成长的影子,甚至希望这些电影为自己迷茫的大学生活指出一条道路,从这些电影中找到自己青春行为的一个有力依据。《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坚持复读三年考上大学,在被学校辞退的绝境下创办了英语辅导学校,成立新梦想并且让公司上市,他从一个没钱没权的农家子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的故事从头至尾充满着正能量,为年轻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榜样和思路,让大学生明白梦想的必要和奋斗的重要,从而坚定年轻人靠自身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这个故事是青春期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很耀眼,给大学生以希望。

不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能够按照自己最初的梦想道路顺利前行的,他们可能会在追梦的路途中,走一些弯路岔路,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书写一曲青春残酷物语。《翻滚吧!阿信》中的阿信,热爱体操,为了能够参加国赛,他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后来被母亲强行拉回家卖水果,内心怨恨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叛逆,阿信和朋友打架、泡妞、混黑社会,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好朋友菜脯被砍死街头,阿信痛定思痛决定重回家乡、重拾梦想、重练体操,经过努力后最终赢得全国比赛的单项冠军,实现最初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阿信并没有成东青那样单纯的艰苦,更没有《小时代》里顾里的一帆风顺,他游走过人生的极限边缘,差一点儿就摔得粉身碎骨,好在关键时刻能够悬崖勒马,重回归途。阿信的这种成长经历,让大学生看后明白,成长不是一定能够一帆风顺的,经历挫折甚至磨难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心存梦想,最终都会殊途同归!

2.3青春的疼痛

青春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年轻,青春期的男女们在自己最美的年华,恣意挥洒自己的热情,为了爱和体验,往往伤痕累累的艰难前行,身心的疼痛成为他们青春的烙印。在这几部青春电影中,都出现了相似的或者相同的情节:堕胎。《致青春》中阮莞前边陪着男朋友的女同学堕胎和后边自己去堕胎,同一个男孩,不同的女孩,同样的疼痛;《匆匆那年》中方茴任性的报复导致自己怀孕堕胎;《同桌的你》中周小栀和男朋友偷尝禁果怀孕堕胎,所有这些相似的情节,在青春题材电影中同时出现,会不会给大学生一种误导,认为青春的恣意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应该有这种经历才算完整?当然,这种不良影响不排除会有。但是,作为青春成长的疼痛,无论发生原因是什么?无论是好是坏,对于成长中出现的或多或少的疼痛记忆,大家都是有共鸣的。

3 生动饱满的人物塑造

青春电影中的人物,首先必须是年轻人,其次是要让观众有认同感的生活中的年轻人,只有电影中的人物真实可信,观众能够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或者理想中的影子,才能够真正认同电影。《致青春》中的郑薇敢爱敢恨,执着刚强,为了儿时的约定考取心仪者的大学,大学中主动大胆追求陈孝正,遭受背叛之后潇洒放手,在郑微身上,大学生观众能够看到大学生对生活该有的热情、浪漫、潇洒、执着,在大学生活中,这样阳光一般的女孩形象生动饱满,给人一种向上的感染力;《翻滚吧!阿信》中的阿信,能够在经历种种残酷后还追求梦想并且成功,《致青春》中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阮莞,倔强到让人心疼,她是青春中最理想化的一类女孩子的代表,纯情而坚定;《同桌的你》里懵懵懂懂的周小栀,从初中时就坚定自己上斯坦福大学的方向,后来为了爱情放弃斯坦福,无怨无悔;《匆匆那年》里固执追爱又自尊离开的方茴,初恋时的娇羞,大学恋爱时的敏感细腻,知道男朋友背叛后的自虐式报复,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品质、行为,几乎在大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大学生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觉得就像是看自己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本身,熟悉而温暖。

在这些青春电影中,大学生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影像画面,感受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青春体验和记忆,明白了青春无所谓好与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理解了青春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的过程和经历,这也就是青春题材电影与当下大学生从情感到价值产生高度共鸣的原因。

本论文是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青春题材电影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4KY04)

赵晓玲(1979-),女,陕西蒲城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影视文学。

肖娜(1982-),女,陕西铜川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

猜你喜欢
阿信题材经历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阿信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你给我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