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悬念与冲突设置

2015-10-20 08:33赵雨晨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悬念真人秀

赵雨晨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在囧途”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悬念与冲突设置

赵雨晨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悬念和冲突是电视真人秀节目增强故事性、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以近年来很成功的湖南卫视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分析戏剧元素与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嫁接,以地点选择、人物角色、情境设置等为切入点来探讨节目是如何设置悬念来增强节目的对抗性的。

爸爸去哪儿;悬念;戏剧冲突;对抗性

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成功收官,全国又掀起了一股亲子类户外真人秀热潮,这档于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即火遍全国,活跃在影视、体育、模特界的5位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参加了这一档明星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5组“星爸萌娃”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人在囧途”的悲喜剧,给观众快节奏压力大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轻松活跃的色彩。本文将从节目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分析《爸爸去哪儿》中的悬念和冲突设置。

1 《爸爸去哪儿》中悬念与冲突的运用

1.1情境设置:打破平衡,引起戏剧化冲突

1.1.1城市与农村的比较

狄德罗说过:情境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但要使情境激动人心,就必须“使之与人物的性格发生冲突,同时让人物的利害互相冲突。对于《爸爸去哪儿》来说,看似开放的户外环境其实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戏剧空间内,节目一共12期去了6个不同的地方,从第一季的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坡头到第二季的皖南古村落再到第三季的新疆吐鲁番、江西吉安等都是编导在其中进行的一种“假定性环境记录”,纪录5组星爸萌娃在这个导演组已经设定好的戏剧空间内完成节目组给他们设置的任务或者是障碍,而且节目是采取24小时无间断全程全方位录制,可以想象,当星爸萌娃们24小时展示在无处不在的摄像机镜头下,平时生活在城市的明星和过惯了衣食无忧生活的星二代来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农村,在这样一种巨大的对抗性冲突之下,爸爸与孩子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好莱坞著名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认为,在影视作品叙事策略中有2个要点,即“利用不可逾越的鸿沟制造反差,并辅以各种激励事件推动情节发展,以让观众无法自拔。”这其实就是冲突和悬念的构造。

1.1.2“戏中戏”里的对抗

值得一提的是,《爸爸去哪儿》中每期的抢房大战,选房就是悬念和冲突的设置,这其实是一种“戏中戏”的设置。在戏剧史上“戏中戏”是由莎士比亚创造的,日奈曾经用过一个比喻表达了对世界的看法:一个镜子的迷宫,而“戏中戏”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剧作视角的多元化和叙事性因素的多层次的结构,它受到剧场性框架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全剧的发展。首先是“戏外戏”,这5个房屋的设计对应5个不同戏剧场景的设置,且5个房屋各有特点,12期每期都是如此设置冲突和悬念。如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中,山东威海鸡鸣岛那一期5个房子分别是风景优美的5号无敌海景房、豪华的有电视机的4号豪宅、有会做饭的老奶奶的3号古朴房屋以及长满茄子和辣椒的2号房和1号土墙围成的屋子。

可以看出5个房间的不同就是节目中的对抗性设置,从简陋到古朴再到豪华,这样的场景设定加强了节目的戏剧冲突,通过主持人“村长”的介绍,观众和明星及孩子此时心目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抢房有太多不确定性,此时观众心理也很期待结果是否与自己心中想的一致?当抢房大战结束后,这里又有戏剧中的结果冲突,有的星爸萌娃选房结果与观众的心理期待一致有的却不一致。其次再是“戏中戏”,这5个房屋都分别为独立的戏剧情境,而这5个场景又是构成节目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就像一个再现具体场景的镜框式的舞台,每位爸爸带着孩子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完成节目组给他们设置的任务和“困难”,节目组通过一些可控的“意外”展现了所有可能的冲突,这些都发生在他们自己独立的戏剧空间内。以第一季嘉宾为例,见图1。

1.1.3南北地域冲突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除了第一期考虑到路程遥远而就近选择了北京郊区的灵水村外,接下来的5次选点都带有南北地域文化差异,西北部的宁夏沙漠与西南部的云南水乡普者黑形成冲突,山东威海鸡鸣岛与内陆湖南平江村形成冲突,再到最后的东北牡丹江冰雪世界都是为了建构节目的冲突。由于总编导谢涤葵多年从事拍摄纪录片的经历,所以细心的观众在节目播出的时候便可发现,每期节目都会对该地点做介绍,如云南水乡普者黑,节目开始就介绍这里被誉为世间罕见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有孤峰、荷塘、湿地,并且在对地貌的拍摄时镜头也多采用全景拍摄,这样将纪录片的元素加入在体现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让节目更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1.2角色设置:各有特点,碰撞火花

1.2.1五位明星个性鲜明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成功,与节目组选择角色参与的成功密不可分,节目是将5个家庭的父子父女关系以最本真的形式展现给受众,节目重点表现父亲独自照顾子女时的窘态及子女在与父亲独自生活时的适应及成长过程,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都是强调“男主外,女主内”,而该节目则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将爸爸如何带孩子展现给观众,强调了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地位中的回归。

图1 镜框式舞台中悬念与冲突的设置

5位明星爸爸各有各的特点,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固定粉丝群体,节目组的编剧在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节目流程,通过个体之间的强烈反差来营造更为丰富的戏剧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同时,受众也带有“窥私欲”和猎奇心理来窥探明星的生活,这本身就是节目的“大悬念”,平常很少将自己的儿女曝光在镜头前的明星如何带孩子令观众迫不及待想要窥探。

1.2.2五个孩子个性迥异

孩子一向是电视节目的法宝,是提高收视率的利器。卢梭认为,儿童处在黄金一般的年龄,天真无知;洛克将儿童看作是知识、个性与文化的再生产者,将儿童解释成白板一样的新生命的开始;皮亚杰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自然的存在体,儿童的发展序列和速度听从生物成长规律的决定。因此,在《爸爸去哪儿》中节目组所选择的小孩年龄在4~6岁,总导演谢涤葵说:“太大的孩子容易失去童趣,太小的孩子又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刚好有着童趣可爱、萌等特质而且能够天真自然的表现自己”。

五个孩子个性迥异,用他们最纯真自然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亲睐,再加上他们的老爸,成为各具特色的亲子组合。孩子本不修边幅的表现就很具有戏剧性,他们单纯干净的世界与成人复杂的世界形成强烈对比,他们不矫揉造作,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镜头前,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儿童有儿童的天性,饿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玩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如第三季《爸爸去哪儿》福建土楼那一期,孩子们要自己独立完成找食材的任务,胡军儿子胡皓康的高冷形象与邹市明儿子轩轩的萌娃气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冲突。

1.3过程冲突:环环相扣,充满悬念

好的节目流程犹如观看一场势均力敌的球赛,“鹿死谁手”的悬疑贯穿始终。在《爸爸去哪儿》中,每对明星父子都会配有一组编剧和摄像队伍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的详细流程,为的是让戏剧性的过程冲突在节目流程的框架内更加紧张激烈,更加出人意料。《爸爸去哪儿》节目组通常只设置了“该干什么”,把“怎么干”则交给了录制过程,如编导会设置一些比赛的环节,每对明星父子(女)如何完成任务赢得比赛节目组则没有规定,这样加强了节目的戏剧性冲突,制造了一些悬念,编导在每个环节把任务卡给每组后,就任由他们自己完成任务尽量不干预,给节目留出大量不可预测的空间。

1.4心理冲突:内摹仿与移情

在纯戏剧式结构中,移情和内摹仿应是一致的。内摹仿造成的悬念和紧张,增强了情感的感染性,情感的共鸣也反过来加剧悬念、紧张并使内摹仿得到净化和升华。因此观众在观看《爸爸去哪儿》时,心理都有自己的一个情感倾向,并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节目中人物的角色中,这种“共同感觉”构建了节目的悬念,当观众将自己代入角色中时,剧中人物在比赛时冲突越激烈,观看人就越容易内摹仿,当比赛结束结果与观众自己的心理期待不一样时,这时观众心理或失望、或激动,因此,电视节目中设置好悬念与冲突才能吸引观众。

2 结语

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拍摄中虽然加入了纪录片元素,但是节目的总体策划中对于戏剧冲突和悬念的设置还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对于情境的设置、地点的选址、人物角色的选定都有很强的冲突。再从节目的名称来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爸爸在家庭中很少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呈现的是严肃、高大、遥不可及的形象,因此《爸爸去哪儿》本身就很有看点,在节目中有与孩子是朋友式相处,也有对孩子是传统教育观的,这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探讨。最后,在节目播出之后也有人提出审美疲劳等问题,所以《爸爸去哪儿》今后该如何策划与制作才能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值得我们深思。

[1][法]狄德罗.论戏剧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M].第2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4]包磊.戏剧化元素在电视真人秀中的嫁接[J].戏剧艺术,2013(3).

[5]祝秀.荧屏刮来“亲子风”《爸爸去哪儿》一枝独秀[N].中国文化报,2013-11-07(006).

赵雨晨(1991-),女,安徽旌德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悬念真人秀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