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化下地工程中网络的优化设计

2015-10-20 08:33郑天婴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纤芯网络拓扑光缆

郑天婴

(作者单位: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福州分公司技术管理部)

缆化下地工程中网络的优化设计

郑天婴

(作者单位: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福州分公司技术管理部)

仔细分析福建省福州市上三路周边光缆网络的现状,通过业务需求分析,网络架构选型,阐述网络优化设计的思路,提出网络优化的实施方案。

FTTB;FTTH;DOCSIS;RFOG

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各条主干道路架空缆线的搬迁下地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福州市区部分广电光电缆网络已经老旧,如何把握本次难得的契机,长远规划、分步建设,适应将来网络发展运营的要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人员面前重要且紧迫的课题。本文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案例,就网络优化设计的思路做初步的探讨。

1 网络的现状与弊端

1.1网络现状

上三路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全长3.3km。沿线分布着1个分前端机房(I柏联花园)和6个光交接箱(编号分别为IJ02、IJ03、IJ05、IJ06、IJ07、IJ21)。

上三路现有光缆网络结构为多级光交级联,最多达4级,每级光交共享分前端至第一级光交的纤芯,6个光交为直熔型光交,进线光缆与出线光缆在直熔盘内熔接,拓扑图见图1

图1 现有网络拓扑图

1.2原来光缆网存在的弊端

经过近10年的运营,网络承载的业务不断增加,造成纤芯调用不灵活、纤芯分配零乱、多个光交的业务交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改变扩容思路,重新进行网络规划势在必行。

2 新网络建设规划

2.1规划目标

光接入网的容量应满足RFOG/DOCSIS系统下FTTB的要求,光纤数量应满足同轴电缆无源入户的需要,并且将来能平滑过渡到光纤入户FTTH。

2.2纤芯需求分析

光接入网规划的整体思路:先规划节点,再确定路由和纤芯数量。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广电网络集团要求,新增光节点按每50户左右设置一个。IJ02和IJ21光交处于同一位置,本次改造将它们合二为一。

表1 各光交纤芯需求(基于传统DOCSIS模式)

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为300~500户,按文件要求,将这些节点按每50户(FTTB)拆分后,表1中的纤芯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极大的浪费,必须将网络架构调整为RFOG模式。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下行电视/IPQAM/CMTS信号通过VHUB(虚拟分前端)内的1∶12分路器分路后传送到光节点,上行数据信号通过同一根纤芯用1 310 nm(或1 610 nm)光波传回到光耦合器/回传光接收模块,8路回传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混合,再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用CWDM传回分前端接入CMTS。

VHUB设置在较为安全的小区机房内,市区内光节点与VHUB的距离均在1km以内。

每个VHUB可以覆盖12×8=96个节点,共4 800户。分前端-光交-VHUB采用双路由连接,每个路由最少需要3芯光纤(下行、上行、网管各1芯),另外专线、公安网业务也实现分前端-光交部分的双路由连接,从而计算出RFOG模式下的各光交纤芯需求(见表2)。

表2 各光交纤芯需求(基于RFOG模式)

图2 RFOG组网图

图3 优化后的网络拓扑图

VHUB的纤芯需求中均包含1∶1备份纤芯。未来在楼道箱内安装光分路器,光节点推进至用户家中,就可以轻易实现FTTH光纤到户。

对比分析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满足相同业务需求的情况下,RFOG架构的纤芯需求仅为传统DOCSIS架构的1/3~1/4,RFOG架构极大的降低了分前端至光交/VHUB的纤芯需求,网络也更简单,建设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解决了大城市网络发展中遇到的管孔和机房资源不足的瓶颈。

优化后的网络拓扑如下图3

3 工程预算

采用传统DOCSIS方式建设,工程总投资为774219元;采用RFOG方式建设,工程总投资为590053元,后者投入仅为前者的3/4。

4 结语

道路沿街线路缆化下地项目,对提升网络质量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可预见的各种问题,做出合理、长远的规划并分步实施,达到提升网络质量的目的。

郑天婴(1977-),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广播学院大学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与设计、光纤到户设计。

猜你喜欢
纤芯网络拓扑光缆
多芯激励下实际多芯光纤芯间串扰特性研究
低串扰低弯曲损耗环形芯少模多芯光纤的设计
基于通联关系的通信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一种沟槽辅助气孔隔离的低串扰高密度异质多芯少模光纤*
基于网格化的主干光缆纤芯配置模型
铺条长长的海底光缆
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
2017款捷豹F-PACE网络拓扑图及图注
劳斯莱斯古斯特与魅影网络拓扑图
无卤阻燃光缆及防蚁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