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精彩纷呈,教学立意引人入胜
——以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为例

2015-11-03 05:59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高建东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边长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高建东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教学立意引人入胜
——以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为例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高建东

笔者近期在一次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观摩了四位老师执教“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总体感觉享受了同课异构的精彩纷呈,执教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立意也值得反思回味,本文记录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尝试解读他们的教学立意,与同行研讨.

一、“两种”教学设计

(一)第一种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系数的概念,会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能准确地说出它的项和系数.

(3)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解题.

2.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设长方形的长为x,则所列方程为:_________.

这是一个什么方程呢?(小组讨论,个别发言)

活动一:自学概念并进行简单运用.

针对目标,自学课本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请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在关键词下做上记号)

(2)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_.(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需说明理由)

①3x2+7=0;②ax2+bx+c=0;③(x-2)(x+5)=x2-1;④3x2-=0.

(3)将方程2x2=3(x-6)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将过程展示在小黑板上,小组交换检查展示内容,并用红色粉笔批阅)

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特别是你还有什么疑惑?

思考:在写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巩固概念并利用概念解题.

(1)课本练习(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内互相交流批改,找出错误原因.组长将其中错误的解题过程展示到小黑板上并用彩色粉笔改正,全班共享).

(2)关于x的方程(m-1)x2-8x+5=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未知数为y,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6,请你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有什么体会或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3.检测反馈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①5x2-1=4x;②4x2=81;③4x(x+2)=25;④(3x-2)(x-1)=8x-3.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所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①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②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矩形的长x;

③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的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度x.

(二)第二种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建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的知识体系框架.

(3)激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兴趣,培养自我获取、构建、发展、超越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2.教学流程

活动一:提出实际问题,激发研究的兴趣,培养数学意识,引入课题.

(1)如何用一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硬纸片做成一个底面积为96平方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由课本引例中的数据改编而成)

预设意图:在纸片的四个角上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可以做成无盖的纸盒.问题是要使做成的盒子的底面积必须是96平方厘米,因而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要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活动二:全班研究:如何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解析:设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则盒子的底面的长及宽分别为(16-2x)厘米和(12-2x)厘米.

由题意,得(16-2x)(12-2x)=96.

整理后,得x2-14x+24=0.

学生发现,方程x2-14x+24=0不是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不会解.

活动三:教师给出一元一次方程3x-5=0,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方程的异同点:

①3x-5=0;②x2-14x+24=0.

相同点:都是整式方程,合并同类项后,两方程都是只含一个未知数.

不同点:新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而一元一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通过比较,学生由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自觉地给新方程命名为“一元二次方程”,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课题.

活动四:引导学生由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经验,自主地概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编制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和讨论.

(1)关于x的方程mx2+m=nx2-nx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说明判断的依据(意在突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条件“x≠0”,强化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的认识).

(2)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说出各项及二次项、一次项的系数:

(x+1)2-2(x-1)2=6x-5→x2-4=0;①

3x(x-1)=2(x+2)-4→3x2-5x=0;②

(x+2)(x-4)=7→x2-2x-15=0.③

活动五:引导学生探讨解方程①、②、③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

(1)研究由已有知识能否求得方程①x2-4=0的解.

(2)小组研究方程②、③的解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概括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降次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

教师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方程x2-2x-15=0可否通过适当变形,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活动六:回到开课情境,请同学求出引例做无盖盒子需要在四个角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学生选用因式分解法求得了问题的解,即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体验.

对照板书(见图1),小结本节课研究的知识结构.

图1

二、两点思考

1.“尊重”教材,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我们都知道,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教辅资料,“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顺序是反复考量的,语言是字斟句酌的,例题是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精挑细选的.”可以发现,第一种设计遵循了教材上的进度安排,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一元二次方程的第1课时,主要精力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概念、识别等训练上,不急于向前推进,追求了夯实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再“迎上去”,开始探究和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理解数学,整体建构,立意高远

近读专业刊物发现,章建跃教授近年来倡导“三个理解”得到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并积极践行.特别是作为“三个理解”之一的“理解数学”也得到2013年弗莱登塔尔奖得主梁贯成教授的积极回应,比如文2,梁教授在回应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时就曾指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自己的数学根底不好的话,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可以发现,上文中的“第二种教学设计”就站在了理解数学的高度,整体建构一元二次方程的起始课,追求了高远的立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归纳定义、解法探究、问题解决等全过程,虽然涉及知识点众多、方法与思想多样,但是全课又显得自然生长,是一节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课,值得我们玩味、深思.

1.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0(3-5).

2.陈汉君,童莉,佘文娟,黄倩.儒家文化视角下华人数学教育的发展——专访2013年弗莱登塔尔奖得主梁贯成教授[J].数学教育学报,2014(3).

3.【日】佐滕学.21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J].人民教育,2014(1).

4.王光明,廖晶.“探索世界”范式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ICME12获奖报告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5.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

猜你喜欢
边长一元二次方程正方形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剪正方形
对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深入思考
剪拼正方形
大楼在移动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