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一课”:复习课走向简约的尝试
——以2014年广东省中考第23题教学为例

2015-11-03 05:59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赵萍萍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反比例一题预设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赵萍萍

“一题一课”:复习课走向简约的尝试
——以2014年广东省中考第23题教学为例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赵萍萍

众所周知,各种版本的教材关于单元复习部分只是一个结构图,几个知识点罗列,然后就是全章复习课.复习课怎么上?似乎没有固定的方式,很多老师习惯于知识梳理、例题讲评、巩固训练式的流程,由于要兼顾全课复习的容量与例、习题的覆盖面,所以常常在复习课、公开课的教学中出现题量偏大、各个小题之间关联度不强等现象.笔者最近有机会执教了一节章末复习课,只围绕一道中考题,开发了“一题一课”,得到听课老师的热议.本文呈现该课的教学设计和生成片断,并给出课后反思,希望与更多的同行研讨.

一、教学简案

(一)复习目标

(1)由一个点的坐标出发复习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

(2)能利用两种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在复习两种函数的综合题时,感受复杂问题的逐个突破、层次解决策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复习活动

活动1:从“一点”出发.

已知某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1,2).

(1)能确定哪一种函数?直接写出它的解析式;

(3)上面的点A、B还能确定哪种图像?解析式是什么?

【教学预设】第一问要追问学生注意两解,即可能是反比例函数或正比例函数;但是第二问就将问题聚焦到反比例函数上了;到了第三问研究两个点还能确定哪个图像时,学生很自然地会思考一次函数,并要求他们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这样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2:聚焦“第二象限”.

(1)作AM⊥y轴于M,BN⊥x轴于N,连接OA、O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有人认为“能求出△AOB的面积”,你觉得呢?

(3)当x取何值时,“直线”在“曲线”的上方?

【教学预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将眼光聚焦到第二象限,第一问是个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画好图像后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组议论之后,由各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他们小组设计的问题;在各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预设的两个问题,其中第二问求△AOB的面积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求解,在一题多解中提高解题能力;第三问其实是呼应课堂最后练习2014年广东中考卷第24题的第一问.

活动3:直线“动起来”.

(1)平移后的直线与曲线一定有交点吗?

(2)平移后可能交于一点吗?

(3)设它们交于P、Q两点,连接OP、OQ.

①有人说“∠POQ不可能等于90°”,你觉得呢?

②有人说“∠POQ可能等于45°”,你觉得呢?

【教学预设】第一问只是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一下,感受直线平移后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第二问的本质是直线与曲线相切的状态(授课时根据学情,可以追问学生是如何想的,但不一定严格要求学生阐释理由);第三问就是想把这堂课引入高潮,特别是最后一问,在追问学生认可45°一定存在的前提下,结合几何画板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位置,能否求出来,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给1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思考的进展,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是很难做出来的,所以引出我们的链接,开展数学欣赏:“云深不知处”,介绍那首著名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引导大家共同体会这道难题背后“云深不知处”的人文意境;进一步再讲述数学故事:费马大定理及其358年的“接力证明”.

活动4:当堂练习.

(1)根据图像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m的值;

(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教学预设】简短的课堂小结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讲评,最后告知学生这道习题的来源:2014年广东中考第23题,9分,从而结束本课.

二、课堂生成

生成片断1:开课阶段.

(PPT出示一个点A的坐标之后……)

师:你能确定哪个函数吗?

师:是确定的吗?

生2:还可能是正比例函数y=-2x.

师:继续判断第二问……

生成片断2:聚焦“第二象限”.

(要求学生“作AM⊥y轴于M,BN⊥x轴于N,连接OA、 OB”之后)

生3:可以求出△AOM、△BON的面积相等.

师:你会求吗?

生3:它们都等于1!

生4:可以求出△AOB的面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

师:用割补的方法,你可以怎么做呢?

生4:我先把它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然后依次减去外面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就得到△AOB的面积了.

师:正确!不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求△AOB的面积?大家一起思考!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5:想起了“海伦-秦九韶公式”,应该可以做的,运算繁一点,我们小组还没算好.

师:好,思路是正确的,课后可以继续运算.

生6:(上台板演)如图,作OH⊥AB,垂足为H,设直线AB与x、y轴交于点C、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应该可以分别求出AB、CD,进而求出OH,就可以了!

师:说得很好!课后继续完善解法,建议同学们发现点A、H的位置有何特殊关系!

生7:过B点引y轴的垂线,交OA于点Q,则求出BQ的长就行了,而点Q落在正比例函数OA的图像上!

师:正确,这种解法需要对直线OA的解析式有精准的洞察,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

三、教后反思

1.复习课例题精挑细选,往往伴随“取舍得失”

如前所述,当前不少复习课中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容量,将各种类型的考题拼凑到一堂课中,然后课堂上教师常常“只顾预设”一讲到底,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任务”.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公开课或研讨课中容易发生,如果是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要追求实效,而会对教案预设的大容量习题进行取舍,来不及处理的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学习.从这个现实来看,所谓的研讨课或公开课,就应该务实开展,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课前对例、习题的精挑细选上,找到富有开发空间的经典习题,然后设计该题可能的变式、拓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伴随“取舍得失”.

2.课堂走向简约的同时,就追求了“开放教学”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当我们设计出“一题一课”之后,课堂教学就自然地从形式上走向了简约,这时在各个环节的预设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打磨,通过开放式设问追求开放的数学教学.这也是上面课堂生成中,有学生提出了精彩的问题,并且产生了众多积极的“一题多解”的原因.值得指出的是,与开放题相比,由开放题带来开放式教学是更为重要的教学取向,课堂操作上可以重视“对话教学”,即倡导在对话教学中“让学”(海德格尔语),即让学生说、让不同学生表达不同的思考,并且让学生的“思考”带动师生进一步“思考”.这样,我们的教学将会是一个意蕴生动、数学育人的课堂.

1.章建跃.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数学通报,2013(2).

2.刘东升.静水流深有诗意——“反比例函数复习”的预设、生成与反思[J].中学数学(下),201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许卫兵.简约:数学课堂教学理性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5.郑毓信.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3).

6.郑毓信.再论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6).

7.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

猜你喜欢
反比例一题预设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一题多解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一题多解在于活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