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临床观察

2015-11-17 06:41黄善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期
关键词:痔上痔疮肛门

黄善波

痔是一种最常见而且多发的直肠肛管良性疾病,在我国肛门直肠疾病中,痔发病率占80.5%[1]。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2]。如果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则称为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手术并发症较多[3]。以往研究表明,痔是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导致肛垫下移,因下移而出现充血、水肿以及肥大而形成的,这是由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之后经过众多医学者不断完善得出的[4-5]。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外剥内扎来进行治疗,但是该种方法无法切断痔疮的营养供应通路,痔体不会萎缩脱落,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此,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动脉结扎术,以弥补传统疗法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上述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有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在本院肛肠科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过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确诊为多发混合痔。其中男51例,女69例,平均年龄(42.62±4.46)岁。患者罹患痔疮的时间在1~20年不等,病情轻重分级在Ⅰ~Ⅲ级之间。

本次观察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确诊为痔疮程度在Ⅱ~Ⅲ度之间的多发混合痔患者;(2)患者年龄>18周岁;(3)患者肛门形态及功能正常,未接受过痔疮手术治疗;(4)患者耐受性满足手术强度的要求;(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本次观察的排除标准为:(1)患者其他身体主要脏器患有原发性疾病,手术缺乏耐受性的;(2)患者肝肾等代谢脏器存在病变,不利于术后恢复的;(3)怀孕或处于月经期的;(4)罹患艾滋病和生殖系统传染病的[7]。

1.2 方法 将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

观察组具体手术方法为:缝合连接直肠黏膜和痔核的动脉血管,封死血供与营养通路,缝合中注意保护肛肠括约肌,注意预防手术炎症和疼痛,分离肛门外缘皮肤与外痔,按菱形开放创口切除,结扎痔上动脉[1]。对照组仅行外剥内扎术。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大出血、排便困难、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的例数及比例,以及VAS评分高低作为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效果优劣的标准[6]。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肛门狭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疼痛程度轻,愈合时间短,出现大出血、排便困难和肛缘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比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降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初期VAS评分也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了明显反弹,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与术前比较,P<0.01

组别 术前 术后即时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1周观察组(n=60) 7.5±1.9 3.0±1.8* 3.1±2.3* 3.5±2.4* 3.0±2.5*对照组(n=60) 7.9±2.1 3.1±2.7* 3.5±2.1* 6.8±2.6 6.5±3.1字2值 5.146 6.524 5.846 9.354 8.634 P值 >0.05 >0.05 >0.05 <0.01 <0.01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确保无手术禁忌。术前半天叮嘱患者禁食禁水,进行消化道清洗。手术时使患者侧卧于无影灯下,进行扩肛操作,肌注麻醉药物。对肛门进行手术消毒,观察患者多发混合痔的情况[9-10]。

3.2 手术方法 观察痔区分布,选择主要痔疮进行手术操作。对连接直肠黏膜和痔核的动脉血管进行缝合,封死痔疮的营养供应通路。缝合时要确保动脉血管完全缝死,以免患者术后出现红肿和炎症[3,11]。此外,术中要避免损伤患者的肛肠括约肌,谨防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利用手术钳将患者的外痔与肛门外缘皮肤分离,切除外痔。切除范围一侧应至肛门齿线下方1 cm处,创口梭形开放,内痔贯穿结扎切除,结合痔上动脉结扎,术后痔疮出血明显减少,水肿、疼痛明显减轻[12]。

3.3 术后处理 术后1 d应避免排便,应食用半流质食物,抗生素抗炎治疗3 d,禁烟禁酒。每日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创口的红肿和出血情况,谨防术后感染,包扎时应保证敷料无污染,注意包扎完整,谨防创口与外界接触[13]。

本次观察采取了区别治疗,比较疗效的方法研究了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的临床实效性。表1着重统计了该术式治疗的实效性,从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大出血、排便困难、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等方面来看,痔上动脉结扎合并外剥内扎缝合术在三项统计上与传统疗法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VAS评分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结扎血管堵塞了内痔的营养供给通路,内痔会逐渐萎缩并脱落。手术方式改进之后,患者手术创口面积减小,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程度也大大降低。结扎痔上动脉后,切断了血管通路,大大减少了术后出血的风险。可见两术并行相对于单行内剥外扎缝合术在治疗混合痔上有更好的疗效。

总之,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缝合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相对于传统手术疗法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借鉴。

[1]徐晓玉,彭春生.环状混合痔分段外剥内扎术临床体会[J].安徽医药,2013,17(11):1925-1926.

[2] Potter S,Govindarajulu S, Caw thorn,et al. Accuracy of sonographic localization and specimen ultrasound performed by surgeon sin impalpable screen-detected breast lesion[J].Breast,2007,16(4):425-428.

[3]吉哲.改良外剥内扎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78-80.

[4]罗超兰,喻世万,周毅,等.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17-618.

[5]孙亚峰.PPH结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9):17-18.

[6] Ahujia A T. Head and neck lipoma:sonographic appearance[J].A-JHR,2008,19(1):505-506.

[7] Adler D D,Carson P L,Rubin J M,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2011,16(6):553-559.

[8]王忱,侯学忠,赵东旭,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环形混合痔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923-924.

[9]邓开智,喻世万,周毅,等.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8):1240-1241.

[10]徐志远,梁惠玲.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镇静在痔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12,12(5):44-45.

[11]张志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套管针电凝术治疗老年人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48-49.

[12]应欣,曾莉,钱海华.痔手术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31):271-273.

[13]龚治林.3种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对比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1):39-41.

猜你喜欢
痔上痔疮肛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菠菜红酒防痔疮
云南白药加减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