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语文教学 实施生命教育

2015-11-30 14:06徐彩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教育

徐彩

[摘 要]

实施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应然要求。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应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应借助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尊重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义,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关注

最近几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话题虽被广泛关注,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却还是层出不穷:有的因考试失利自杀,有的因与别人争吵轻生,有的因与别人发生矛盾而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甚至致他人身亡,甚至还有人因生活琐事将屠刀对准至亲至爱的亲生父母……一幕幕惨剧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肇事者不乏尚年幼的小学生、也有拥有高学历的“天之骄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究竟什么原因使他们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大多数人平时只关注孩子们的成绩,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又究竟向孩子们灌输过多少生命意识?

反思之余,我们更应深深地认识到,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然后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学校除了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课堂外,作为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更应担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因为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进行生命教育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的素材。

此外,语文学习的范围极其广泛,语文学习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生命意识外,还可以借助课外阅读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使命,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进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一、认识生命之可贵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借助柳树飘飞树种这样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悟出:生命是一场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是来之不易的。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近乎崇敬的情感赞美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叹和赞颂之余,她又联想到人类自身,“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阅读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味,并就生命话题展开讨论,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领会到生命的可贵与神圣。生命是神圣的,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七年级下册中的《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节选部分写出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的那种绝望而又极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理。鲁滨孙流落荒岛,心中极度绝望,他甚至质问上天“为什么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灰心丧气、痛苦绝望一度紧紧缠绕着他,但他最终用理智战胜了软弱。“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儿也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你一起的那些人哪,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麽他们都没有保住生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海里好?”有生命就有希望,鲁滨孙就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历经艰辛的28年荒岛生活后回到了家乡。流落荒岛28年的鲁宾孙都能坚守生命,创造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呢?在课堂讨论中,在老师的精彩解读中,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生命本身是可贵的,珍爱生命更是难能可贵的。此外,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也属于父母、亲戚、朋友,也属于每一个爱它的人。一个人生命的失去,将会使众多的亲人陷入噩梦,使朋友陷入痛苦。因而,珍惜生命,平安、健康、快乐地活着,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二、尊重生命之存在

我们生活的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生命组成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光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一切的生命,这个世界将因尊重而更加美好,我们也将无时无处不感受着生命的高贵与美好。九年级下册有《孔乙己》一课,文中的孔乙己——一个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位置的读书人,一个在人们的冷漠与嘲弄中无声无息地消失的“苦”人、弱者。鲁迅先生将自己对社会、对人性的思索融诸笔端,读来令人心酸,也更令人深思。学习本文时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假如孔乙己不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冷酷无情、弱者备受践踏的社会,而是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充满尊重与关怀的环境中,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以前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另外,尊重生命,不光体现于尊重人类的生命,也包括尊重一切的生命。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嚎叫……。其实,不仅仅人类才拥有生命神圣的光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因主人的尊重和主人和谐相处的《珍珠鸟》,为种族延续而舍身跳崖的《斑羚飞渡》,身陷牢笼的《华南虎》,在广漠的草原上奔腾恣肆的《马》。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的素材,无一不震撼学生的心灵,呼唤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只有尊重生命,才能享受生命所带来的美好的一切。

三、欣赏生命之美好

九年级下册冰心的《谈生命》写道“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流经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是啊,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断追求梦想的生命历程中,既有斜阳芳草、晚霞新月,又有激电迅雷、疾风暴雨。在灿烂的美景中,我们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尽情享受着生命之美好。但狂风暴雨也是我们人生美丽风景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只有禁得起暴风雨的洗礼,生命之花才能更绚烂。孙子膑脚而兵法传世;蒲松龄落第却奋发创作;曹雪芹家道中落而红楼惊人;安徒生屡遭失业仍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魔缠身仍坚韧不拔。这些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老师的精彩解读中,学生心中就打下了“一帆风顺的成功的人生固然美好,充满挑战的人生会更美丽”的烙印。

四、提升生命之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对生命的意义做了最好的诠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抓紧有限的时间去生活,去奋斗,为民族、社会、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我们的时代精神。语文学习就应该张扬这种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生命就是垄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生命就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情愿弃医从文,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美国救济粮……在课堂学习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此外,可以借助语文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组织学生举办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通过调查、访问英雄人物等形式,在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和周围的一切,生命之花将会更绚烂,这个世界也将会更精彩!

[参 考 文 献]

[1]孔铠.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

[2]江蓓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