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视野下高校工程管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财经类院校为例

2015-12-10 02:20赖小东许丹许鲁洋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探究

文/赖小东 许丹 许鲁洋

1.探究式教学模式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教学通常包括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1]。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探究一创新”形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解决学生创新力的培养问题,是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

2.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

工程管理是一门跨学科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其课程涵盖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很多课程实践强,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现有高校工程管理教育理论研究较深,学生创新性教育缺乏,实践环节薄弱,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体现如下:①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文理渗透和理工融合不足。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实力相对雄厚,在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却存在明显劣势。与综合类院校相比,文理渗透和理工融合不足,不利于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财经类院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但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上不宜照搬建筑类院校的模式[2]。③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3.面向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多角色探究式教学模式

大学学习方法有教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模式。在教受式学习中,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规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选择权。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由知识提供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或鼓励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此掌握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学生应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教师、学生和企业为参与主体的多角色探究式教学模式 (图1)。

图1 多角色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管理上,构建以“三课堂联动”为教学平台,以“夯实基础—应用知识—提升能力”三层次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以三角色互动为探究式教学主体,以牵引式教学为基础,将理论知识分解讲授,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探究式教学,结合工程项目的模拟实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课堂—实训模拟-企业实践”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的三角色互动。

基于以上理念,第一课堂,教师和学生构成牵引型互动体,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以项目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课堂模拟实训,学生和教师建立探究式教学互动体,利用实验室及相关模拟软件,对课程所学课程知识及操作要求进行模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第三课堂即企业实践,学生和工程师建立实践教学型互动体,学生顶岗学习,工程师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的实践知识。教师随队带领学生参加实习,对工程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点进行论证、探讨,以及时修正教学教案。

例如,在《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中,教师可借助工地现场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由此再导入制图理论和制图实训,教师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在图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指点。在此自发式的探究性学习中,大家相互协作,大部分的疑问由学生自行解答,以此加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在工程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将探究式学习作为有效学习工具和手段,贯穿在工程管理整个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现代工程管理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1]喻莹,陆小华.基于CDIO大纲的探究式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材改革,2014(14):99-10.

[2]缪燕燕.关于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2):41-43.

猜你喜欢
财经类院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