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研究

2015-12-26 10:20高世敏蒋京川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9期

高世敏 蒋京川

摘要 公正世界信念往往是内隐的,内隐层面的研究是信念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研究,总结了研究者们所运用的Stroop任务变式、内隐联想测验变式等内隐测量方法,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无意识启动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研究进行讨论,为后续信念的内隐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Stroop变式;内隐联想测验;无意识启动

分类号 0446

1.引言

公正世界信念是Lemer与Miller(1978)提出的概念,意指个体有这样一种需要:相信他们生活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这种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信念,使个体有能力面对复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关注长期目标,并遵循社会规范行事(吴佩君,2014)。公正世界信念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需要,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才会相信未来是可预测的,才能获得安全感。

关于公正世界信念的界定有两种不同的倾向(周春燕,2013):一种是将信念看作一种基本动机;另一种是将信念看作一种稳定的个体差异。分析已有关于信念的内隐研究发现,将信念视作基本动机时一般采用Stroop变式方法进行研究,如Bearden(2010);而将信念看作是个体特质时一般采用启动范式,如Correia和Vala(2003)。

最初对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一般采取自我报告的直接测量方法,即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如指向个人的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指向他人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但是采用自我报告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赞许效应等。杜建政,祝振兵(2007)指出,公zT_IA界信念往往是内隐的,内隐层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屏蔽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信念的内隐层面研究已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国内外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研究,多数是以反应时或者反应时之差为测量指标,一般的理论假设为:(1)不公正的故事材料会对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造成威胁,并且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类型词语的颜色辨别反应时来测试被试的信念所受威胁的程度,在威胁条件下,被试对公正词的颜色辨别反应时长于中性词;(2)公正世界信念是在个体无意识情况下被自动激活,信念一旦被激活,在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下会自动发挥作用。

2.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测量

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测量方法主要包括Stroop任务变式和内隐联想测验变式。

2.1Stroop变式

Hafer(2000)采用Stroop任务的一种变式,测量无辜受害者对被试公正世界信念造成的威胁,这一研究为信念的内隐测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Hafer采用了两个实验来检验无辜受害者是否威胁观察者的公正世界信念。实验中,被试观看了一段无辜受害者的材料,接着完成Stroop作业,即辨别所呈现单词的颜色,记录被试对单词颜色的辨别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Hafer在Stroop变式中选用的单词有5类,分别是:与公正有关的词(如,公正、不公正)、与身体伤害有关的词(如,折磨、癌症)、与社会伤害有关的词(如,敌意、侮辱)、与故事有关但不涉及身体或社会伤害的词(如,铁路、帐篷),最后一类是中性词。实验1显示,当信念威胁达到最高水平时,相比于中性词,与公正相关的单词颜色辨别反应延迟较长。实验2显示,在高威胁条件下,与公正相关的干扰能够预测被试对无辜受害者的贬低与疏离。这些结果表明,无辜受害者确实威胁了观察者的信念,并且观察者做出了反应来试图降低这种威胁。这种Stroop变式的方法为信念的未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继Hafer之后,采用Stroop变式研究信念的文献逐渐增多,如Correia和Agular(2007)采用Stroop变式来验证Lener的理论假设,并扩展了信念理论在群体内部与外部背景下的研究。其实验的流程与Hafer的类似,即先观看大约5分钟的视频,之后进行Stroop任务。Agu—iar,Correia和Pereira(2008)采用类似的Stroop变式进一步研究了受害者类型与群体类型对被试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Bearden(201 0)在研究公正世界信念与恐惧管理防御机制时也肯定了Stroop变式对信念的激活作用。Nolan(2004)将视角转向体育运动迷的公正世界信念。除此之外,国内研究者任楠(2009)参照Hafer的Stroop实验变式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徐希宁(2014)在其研究中特别考虑到与公正相关词语的特殊性,即公正词都是抽象词语,并且词语之间存在相同的字,例如公正、公平都有“公”字,所以为了排除被试对两类词语的反应时间差异是由字词效应引起的可能性,选取的中性词也具有相同的属性(如,清楚、清晰),这为今后信念研究者使用Stroop变式带来一些启示。

2.2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分类任务,其基本过程是呈现一属性词让被试尽快地进行辨别归类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作为因变量指标。目标词(如,自我、他人)与属性词(如,积极、消极)之间的关系相容,即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时,反应时短;若不相容,即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时,反应时长。GNAT是由Nosek和Banaji(2001)提出的,是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将自我与他人的态度分离。GNAT的这一特点为信念研究者在自我与他人结构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李雷(2013)采用GNAT内隐测验进行自我与他人维度的公正世界信念测量。具体操作为:使用E-prime软件编制GNAT实验程序,共包括四个任务,一是以自我词和积极词为目标词,要求只对自我词和积极词做按键反应,而对非自我词和消极词不做任何反应;二是以自我词与消极词为目标词;三是以非自我词和积极词为目标词;四是以非自我词和消极词为目标词。前两者的反应敏感性之差为自我的公正世界信念内隐态度指标,后两者的反应敏感性之差为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态度指标。结果显示,在被试的内隐态度中,自我词与他人词都是和积极词联系在一起的。实验证实了个体存在内隐公正世界信念,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也表现出积极的内隐倾向,即个体相信无论是自身还是他人的世界都是公正的。

3.公正世界信念的无意识启动

3.1阈上启动

启动可以分为阈上启动与阈下启动。其中,阈上启动是指可以“意识”到的启动,也就是说,个体能够充分意识到启动刺激本身,但是意识不到其潜在的模式或目的(Bargh,2000)。比较常用的方法如,让被试阅读他人处于某种情境下的材料、重组句子等。

Correia与Vala(2003)为了验证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假设,即无辜受害者可能遭到高公正世界信念者的二次伤害,进行了两项研究,其中在研究1中仍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但在研究2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受害者无辜、受害者痛苦的持久性对受害者二次伤害的影响,他们采用了Bargh(1994)的后意识启动程序。程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启动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第二部分考察其对受害者二次伤害的影响。信念启动的具体过程为:让被试阅读一篇关于“年轻人的成功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的虚拟研究报告,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不公平信念启动组,另一组为公平信念启动组。不公平启动组的阅读材料为“硕士学历不再被视为一个很好的投资,在攻读硕士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上大学不再是成功职业生涯的保证,并列举一个获得硕士学历的工作人员说‘自己并没有收获自己所播种的事例”。公平启动组的材料为“硕士学历将继续被视为一个很好的投资,人们在攻读硕士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回报,因此,读大学是以后职业成功的保证,也列举了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工作人员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阅读了启动材料之后,立即检验被试对研究报告的满意度、关心程度及他们想要获取硕士学位的程度来检验启动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公正启动组的被试对虚拟研究的结果更不满意,比公平启动组更关心、更沮丧,认为获得硕士学位更不重要。

Correia,Batista和Lima(2009)用了相同的启动材料来试图揭示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Prooijen与Bos(2009)在调查自我建构水平对人们责备无辜受害者不公命运的影响时,对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操作也使用了阅读材料的阈上激活手段。Pietraszkiewicz(2013)采用了类似的启动来研究幸灾乐祸与公正世界信念。在被试阅读完启动材料之后,要求被试评估“生活中每个人获得她或他所应得的程度”,采用7点评分,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评估存在显著差异,即公正世界信念启动组认为应得的程度显著高于不公正世界信念启动组,表明对公正世界信念威胁的操作是成功的。

国内运用阈上启动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的文献还相对较少,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钟毅平,邓棉琳和肖丽辉(2012)研究了公正世界信念对记忆偏差的影响。研究中为了验证由某一情境引发的公正世界信念能否迁移到另一情境对记忆产生影响,在实验中通过阅读人物情境材料来提前激活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状态,即得到肯定或受到威胁,考察其对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先激活的公正世界信念状态迁移到了其他无关情境中,影响人们的记忆。

信念可以通过操作长期投入后的可能结果来进行激活启动。比如,在Correia(2003)的研究中,直接操作对硕士学位的投资所能带来好处的程度,来启动公正信念与不公正信念。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一般范式大致为:首先让被试阅读启动材料,再进行所要考察变量的任务或实验,对于启动效果的检验,多是采用自我报告形式来衡量,如李克特七点评分。这里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被试所报告的启动效果是否真的能准确反映材料所启动的效果。来自眼动的证据对此给出了肯定的证明。

Callan(201 3)最先将眼动技术运用到公正世界信念的启动研究中,这也是目前国外唯一一项眼动与公正世界信念结合的研究。Callan使用视听交叉的实验材料,运用眼动技术揭示了被试对世界存在公正的期望,即好人会得到好的结果,坏人会有坏的结果。丁敏(2014)参照Callan的实验范式运用眼动技术验证东方背景下公正世界信念的自动激活。实验同样采用视听交叉进行,大致流程为:被试坐在眼动仪前,听一些小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不同道德品质(好/坏)的人,接着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好/坏),一定时间间隔(例,1000ms)之后,音频播放描述故事中人物所得结果的句子,在此过程中,实验文字一直呈现在屏幕上,直到描述结果的句子结束2s之后。收集被试在整个结果呈现过程中的注视率,若好人情景组被试偏向于注视好结果,坏人情景组偏向于注视坏结果,则与公正世界信念的预期相一致,即好人获得好的结果,坏人获得坏的结果,从而验证了公正世界信念的自动激活。实验结果与Callan(2013)的结果一致,表明东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中,在情景展开时,人们的公正世界信念同样会得到激活。

来自眼动的证据表明,在置身于由材料故事等引起的情景时,人的公正世界信念确实会被启动或激活。

3.2阈下启动

阈下启动范式是无意识知觉研究的常用方法,相对于阈上启动,如果启动发生在被试对启动刺激缺乏意识的条件下,就称为阈下启动(马利军,张积家,2011)。阈下启动需依靠三条原则:一是对启动任务做简短的介绍,二是通过另一刺激迅速掩蔽,三是做适当的意识检查(Bargh,2000)。

Murray(2005)采用阈下启动范式对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他假设公正世界信念是在个体无意识情况下被自动激活并发挥作用的,实验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在电脑上执行“知觉测验”,一组以极快的速度(100ms)呈现与强暴相关的词,另一组以相同的速度呈现中性词;接着给两组被试呈现同一段文字材料,内容为一个女青年遭遇强暴的故事,但对故事的描述,包括施暴行为及责任,都非常模糊;最后,要求被试回答6个问题,评估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印象,采用7点评分。结果强暴启动组被试相比中性启动组,信念较强的被试对女青年有更多的负面描述。

阈下启动相对于阈上启动,操作更加严谨,更不易让被试觉察,但是这一方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启动效果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4.小结及研究展望

公正世界信念内隐层面的研究已经受到信念研究者的关注,对公正世界信念进行内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的直接测量所带来的社会赞许效应。因此,信念研究者认为,对于信念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借鉴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动机研究中的一些技术方法,深入探索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潜意识机制(杜建政,2007)。

关于公正世界信念的内隐测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Stroop变式的使用上。精神病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显示,人们由于经历了突出一种威胁的刺激后,能够在Stroop作业中显示出干扰效应,例如一个社交焦虑的个体显示出与社会威胁相关的单词干扰(如,尴尬、错误);相应的,在信念的研究中,当观察到受害者无辜的材料时表现出了对公正相关词的干扰,表明受害者的不公正经历对观察者产生了影响(Hafer,2000)。尽管Stoop变式为研究公正世界信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公正世界信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仅通过Stroop实验的反应时对其进行衡量,效度仍需要其他实验方式进行验证。并且采用Stroop变式得到的结果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Haler(2000)在其研究中,发现非公正单词并未出现与公正单词逻辑上相一致的结果。因此,未来关于公正世界信念Stroop变式的研究需进一步注意不同类型词语的选择、反应时的逻辑结果及其解释。另外,提高Stroop变式在公正世界信念研究中的效度也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地方。

GNAT可以很好地将自我与他人两个维度进行分别测验,但将其应用于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已有研究中自我、他人与积极词或者与消极词的联系并非直接反映自我、他人与公正或者非公正词的联系,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其与公正词、非公正词进行联系来考察被试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但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任务适用于单一概念的测量,而公正世界信念的概念又十分复杂,因此,内隐联想测验能否进一步应用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测量还需更多的实验证据来验证。

使用无意识启动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已成为信念研究的又一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启动方法应用于信念的无意识启动,被试的自我报告及眼动技术证明了公正世界信念确实会被自动激活或无意识启动。国外目前常用的启动方法是阈上启动,如让被试阅读相关的材料,而阈下启动的方法应用较少。而国内目前关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无意识启动研究还相对较少,正处于起步阶段,且所使用的方法也仅仅局限于阈上启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其他无意识启动的方法,比如错乱句子重组、词语搜索任务等是否适用于公正世界信念的启动,同时,对比多种启动方法,找出更适用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无意识启动方法,为公正世界信念的进一步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