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测量的探索性研究

2015-12-26 13:25曹生兵孙升邓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9期

曹生兵 孙升 邓平

摘要 目的:利用成瘾Stroop任务范式测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毒相关汉字线索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是否能够运用Stroop干扰效应间接反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方法:采用STM。编程,测试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两类汉字图片(包括毒品相关类、中性类)的反应时(RT)及心瘾水平。结果:(1)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与中性图片反应时、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与心瘾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是中性图片反应时与心瘾得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2)戒毒人员婚姻状况、吸食毒品类型、入所时间不同,心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婚姻状况、学历、吸食毒品类型、入所时间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得分的主效应显著。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毒品相关线索存在注意偏向,并且Stroop干扰效应能够有效地间接反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

关键词 注意偏向;Stroop干扰效应;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

分类号 B842.1

1.前言

Johnsen(1994)最早提出物质成瘾相关注意偏向的概念,研究发现,酒精依赖者对酒精相关的词汇存在注意偏向。海洛因传统毒品和甲基苯丙胺类新型毒品所造成的心理依赖也如酒精一样,成瘾者对此类毒品相关词汇存在注意偏向。大部分学者认为,注意偏向是一种内隐的认知过程,毒品相关词汇的线索刺激如同毒品一样,会给成瘾者带来愉悦、兴奋性刺激感觉,而这种刺激可能是潜在的、潜意识的,不容易被成瘾者所感知到。

Franken,Kroon,Wiers和Jansen(2000)采用成瘾Stroop任务考察了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存在阈上的注意偏向。Franken,stam,Hendriks和van den Brink(2003)研究发现并认为在药物成瘾的研究领域,注意偏向被界定为药物相关线索更倾向于获取药物依赖者的注意力。Franken(2003)在随后的研究中还发现,对毒品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是一种信号性奖赏,应当归属于情绪的范畴,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以及毒品相关线索的抢先加工。FieId和Cox(2008)提出,注意偏向是药物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且与药物成瘾与毒品复吸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原因,Marhe(2013)提出注意偏向已经成为近年来药物成瘾领域研究最广泛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一。FieldI Muna协和Franken(2009)进行了大量关于药物依赖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Stroop干扰效应与药物渴求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同时也说明Stroop干扰效应的产生可能恰恰证明了药物相关线索能够诱发药物依赖者的药物渴求。

以上研究综述都表明成瘾者对毒品相关词汇存在显著注意偏向,并且注意偏向与药物成瘾者药物渴求即心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成瘾者对毒品相关词汇注意偏向程度越高,表明成瘾者的心瘾水平越高,因此本研究使用Stroop干扰效应对药物依赖者的干扰程度作为心瘾水平高低的间接测试指标。但是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毒品相关词汇的注意力偏向即心瘾水平到底是什么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毒龄”、学历等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利用毒品汉字相关线索成瘾Stroop任务范式对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毒品相关词汇的Stroop干扰效应即心瘾水平进行了实践探讨。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本研究中256例传统、新型、混吸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自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其中男性133名,女性为123名。研究被试选择标准如下:(1)符合CCMD-3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2)右利手;(3)既往无神经精神疾病史,排除HIV、HBV和HCV阳性等传染性疾病患者;(4)两周内未使用精神科药物;(5)除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尼古丁之外,无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6)尿检阴性。所有受试者均采取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方法

2.2.1刺激材料

刺激材料包括吸毒和中性汉字各30个。其中,吸毒有关的汉字如海洛因、白粉、毒品、打火机、飘等,中性汉字如桌子、地板、楼房、铅笔、书本等。吸毒和中性汉字采用红、蓝、绿3种颜色呈现,并制成宽200、高150像素的图片共180张,图片随机分为3组,每组60张。每组呈现次序均采用伪随机方法(利用Excel进行随机化排序后手动排序,避免相同颜色或者相同性质汉字连续呈现达3次)。吸毒和中性汉字笔画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的是排除词频及笔画数对反应时的干扰。

2.2.2试验程序

实验程序采用E-pnme2.0编制,总共3个组块,每个组块包含练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实验自动记录测验阶段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测验开始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每一组包括20个非毒品类汉字图片,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根据图片汉字的颜色尽量快速而正确地选择3个按键之一,不同的按键分别代表红、蓝、绿颜色。每组测试完成后休息1分钟再开始下一组。所有刺激均在一台17寸液晶显示器上呈现,屏幕背景为白色。受试坐于屏幕前正中位置,眼睛与屏幕中点在同一水平面,距离屏幕中点约75cm。在每个任务中,屏幕中央始终呈现一个黑色小十字架作为注视点,图片呈现500ms,间隔时间为3000ms。受试根据图片中汉字的颜色尽量快速而正确地按键,记录被试3000ms内的反应。

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Person相关分析。

3.结果

如表1、表2、表3所示,通过SPSS16.O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参与本研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共计256名,其中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被试的比例为70.3%,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被试所占比例不到2.7%。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的比例只有28.9%,相对较低,而大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婚姻状况是未婚或者离异。本研究选取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50.8%户籍为浙江省内的,而49.2%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户籍是浙江省外的。吸毒时间在五年以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比例为54.7%,而十年以上的占23%。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55.1%,而吸食传统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只有21.9%,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23%。可见,目前吸食毒品的趋势还是偏向于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毒品为主,而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吸食是相对较少的,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占总体吸毒群体的四分之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初中文化水平的学员比例为61.7%,而高中及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比例仅为14.1%。第一次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占52%,而强制隔离或者劳教或强制隔离戒毒次数超过五次以上的只占3.1%。

利用成瘾Stroop任务范式测量传统、新型和混吸毒品戒断者对吸毒相关汉字图片和中性汉字相关图片线索的反应时结果如表4所示。中性图片反应时平均值为757.91,最小值为125ms,最大值为1204ms。而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平均值为804.2ms,最小值为440ms,最大值为1406ms。心瘾的平均值为88.53,最小值为0ms,最大值为374ms。

如表5所示,选取中性图片、毒品相关图片和心瘾绝对值做相关矩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性图片反应时与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得分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毒品相关图片与心瘾绝对值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但是,中性图片反应时与心瘾得分之间的相关是不显著的。本研究通过对心瘾敏感度各维度之间做皮尔逊相关检验,验证了通过取二者绝对值的方法计算心瘾敏感总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如图1所示,不同入所时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不一样的。入所半年内和一年三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低于入所半年至一年三的时间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即将出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而心瘾水平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强戒中期,即半年至一年三这个时间段之内。心瘾得分存在这样的数据分布规律是有原因的,入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刚刚结束公安强戒所生理脱毒,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遇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戒毒所民警、陌生的宿舍、陌生的强戒群体,这一切陌生的环境需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去慢慢适应,一切似乎与毒品都无关,因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刚刚入所半年内心瘾水平是较低的。经过半年的适应之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步适应了强戒所的环境、人、事物、生活规律等,除了习艺劳动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偶尔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聊起或者自己想起吸食毒品的感受的时候,会忍不住唤醒心中的“毒魔”,因此在强戒适应期过了之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会出现一个小小的“高峰期”。到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后期,经过强戒所内专业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矫治,还有外面亲情、友情、爱情的呼唤和戒毒所民警的真情教育和感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吸毒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也需要好好计划出去之后的生活,如何报答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家人和朋友,因此,在强制隔离戒毒的后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相对较低的。

如图2所示,女性的心瘾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心瘾平均分为82.5ms,女性心瘾平均分为95ms。接下来对男女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之间的心瘾得分差异显著。女性得分略高于男性,可见毒品对女性的损伤要大于男性,特别表现在注意力和认知能力控制的脑区损伤。这一点需要引起戒毒矫治专业机构的关注,针对男性与女性吸毒之后脑区损伤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心理矫治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毒品戒除疗效。

如图3所示,汉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平均得分接近90ms,而少数民族心瘾平均得分接近75ms。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明显低于汉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至于造成心瘾得分存在民族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区域主要是以浙江省内为主,外地的或者少数民族的相对比例较少。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获得较大的少数民族样本,再对其心瘾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而验证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如图4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吸食传统类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最低的是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传统毒品主要以海洛因、可卡因等天然种植植物提取为主,其对人体的伤害较小,但是成瘾之后非常难以戒除,而且复吸率极高,而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则是人工化学合成的,其成瘾之后毒瘾依赖程度相较于传统毒品是较低的。因此,会出现新型毒品心瘾得分要低于传统毒品心瘾得分的现象。

如图5所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不一样的。心瘾得分最高的是40岁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而20岁左右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这样的结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对于年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越年轻,其心瘾水平越低,戒除毒品心瘾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为我们的戒毒矫治工作取得更好的心理矫治效果提供了科学的矫治依据。

从下页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略低于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也表明,婚姻的问题也是造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潜在因素之一,这一点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离婚之后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没有爱人的关心,没有家庭的呵护,相对于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其只能把毒品当作排解孤独和无聊的手段,只有通过毒品才能寻找到寄托。因此,婚姻状况为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和已婚人员。

如图7所示,不同吸毒时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吸食毒品五年以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显著低于五年以上“毒龄”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一结果表明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吸毒时间越长,心瘾水平越高,越难以戒除。所以,若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毒年数太长,毒品的心瘾程度太深,想彻底戒除,会成为一种幻想和奢望。

如图8所示,不同学历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不同。整体上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戒毒人员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对毒品的体验和理解产生的认知和记忆更为深刻,“毒魔”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更加难以磨灭。

如图9所示,不同强戒次数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第一次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学员的心瘾水平相对较低,也容易戒除心瘾。而强制隔离戒毒五次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相对较高,其心瘾水平根深蒂固,难以戒除,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戒毒矫治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对不同性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6。

结果发现,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平均分为82,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平均分为95,不同性别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的Sig值为0.002(p<0.001),存在显著差异。

接下来,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吸毒时间、强戒时间、吸食毒品类型为自变量,以心瘾得分为因变量,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得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婚姻状况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6714)=3.450,p<0.05,n2=.033),学历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6783)=3.464,p<0.05,n2=.033),毒品类型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8983)=3.918,p<0.05,n2=.021),入所时间因素在心瘾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13331)=2.751,p<0.05,n2=.036)。可见,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时间等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得分是有显著影响的,而其他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并无显著影响。

4.讨论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图片存在注意偏向,且与正常人群的注意模式存在明显差异(Franken,kroon,&Hendriks,2000;Hester,Dixon,&Garavan,2006;刘光雄,杨征,刘旭峰,2009)。Cox,Fadardi和Pothos(2006)针对成瘾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物质成瘾Stroop效应与被试的成瘾程度之间存在相关,但相关的方向并不明确。如Zijlstra,Veltman,Booij,van den Brink和Franken(2009)的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吸烟越频繁、依赖越严重的个体,其对吸烟相关刺激产生的注意偏向越严重;而Mog,Field和Bradley(2005)在研究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轻度吸烟成瘾者与中度吸烟成瘾者相比,前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测试物质成瘾Stroop效应中的影响和干扰情况,即中性图片与毒品相关图片反应时存在的差异,认为注意偏向反应时差异可以间接反应强戒人员的心瘾水平。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未婚和已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要略低于离异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传统类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最低的是混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半年内和一年三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显著低于入所半年至一年三的时间段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即将出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瘾水平是最低的,而心瘾水平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强制隔离戒毒的中期,即半年至一年三这个时间段之内。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戒毒时间、吸毒时间作为自变量,探寻其对强戒人员心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婚姻状况、学历、毒品类型、入所时间对心瘾得分的主效应是显著的。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注意偏向的特征,并揭示了注意偏向与心瘾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瘾水平的科学评估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实验过程中虽然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渴求程度进行了实时的评价,但是诱发刺激是文字图片,由于文化水平不同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文字刺激图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可能会影响其心瘾注意偏向测试的得分,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诱发刺激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