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背景下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浅析

2016-01-06 01:47苏延周范精明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苏延周,汪 欣,范精明 ,宋 恒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综合训练基地,天津 300161;3.军事交通学院 训练部,天津 300161; 4.天津警备区 司令部,天津 300050)



● 军事运输Military Transportation

联合作战背景下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浅析

苏延周1,汪欣2,范精明3,宋恒4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综合训练基地,天津 300161;3.军事交通学院 训练部,天津 300161; 4.天津警备区 司令部,天津 300050)

从界定、分析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内涵入手,探究新形势下军队一体化保障的发展趋势,突出强调联合作战背景下实施一体化保障的必要性,并提出增强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能力的对策。

联合作战;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军内得到广泛应用,促使诸军种作战效能不断提高。数次实战化演习成果显示,各军种已初步具备相互配合、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能力,诸军种联合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我军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样式[1]。为适应联合作战需求,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2015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实行人力资源改革等一系列优化部队编成,是推动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的有力举措。

由于联合作战行动具有战场空间多维、指挥协同复杂、作战行动多样、参战力量多元等特点,使得联合作战的保障任务艰巨、组织指挥复杂。作为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军交运输保障的时效性与精确性要求更高,保障任务更重,其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顺应军队改革的新形势,军交运输保障以具有高技术性能的载运工具为依托、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集约精确为发展目标,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努力提升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能力,对于适应我军转型发展要求、提升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1 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内涵

军交运输即军事交通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其定义为统筹国家和军队的陆路、水路、空中交通资源,保障部队输送和物资装备运送的活动,包括对交通设施、设备、运载工具等交通运输资源的准备和运用[2]。因此,可认为军交运输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水、陆、空交通运输准备和运用的活动。

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是一种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牵引,以战役军交运输保障为主体,以战略军交运输保障为支撑,依托综合保障基地,通过信息主导的运输网络平台完成保障任务的后勤保障新模式,具有体系紧密对接、要素有机融合、整体高效联动等特征。此定义不是对原有军交运输保障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分析一体化保障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合理整合,体现联合作战对军交运输保障的本质要求。

(1)信息技术是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技术支撑。一体化保障能够发挥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数据融合的作用,使保障体系中的众多要素有机融合,使各数据平台实现实时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最佳效能。

(2)系统集成是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根本方法。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隶属不同、配置不同的各类保障力量有机结合,实现军兵种军交运输保障力量与国防动员的民用运力无缝衔接,谋求保障效能最大化。

(3)标准规范是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基本前提。运用信息技术融合各类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建立全军统一、军地一致的技术标准和协议,保证在保障全过程拥有统一的技术操作平台,实现信息主导下的一体化保障。

(4)精准高效是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基本要求。在对联合作战部(分)队实施保障时,必须准确掌握军交运输力量的编成和部署,准确掌握部队需求等情况,实时监控保障过程,精准预测战场需求,克服保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为联合作战过程提供精准高效的保障服务。

2 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战场空间走向全域、全维、全谱,作战行动具有整体联动、自主适应、同步并行的特点。面对这种新的作战样式,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在指挥体系、保障力量、网络平台、安全防护等4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1)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军交运输系统的推广使用,一体化保障的组织指挥呈现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并逐步与联合作战的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保障任务相适应,保证作战与保障过程实时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军交运输保障组织的指挥效能,实现指挥体系由“垂直式”向“扁平网络式”的转变[3]。

(2)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力量主要由装备、人员和物资构成。随着军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装备的机动能力不断提高,信息获取、传输、处理能力不断加强,逐渐实现“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保障人员作为一体化保障力量的关键,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保障装备,能够全面筹划军交运输保障活动,实现适时、适地、适量地全方位立体保障,这就要求保障人员由过去单一的“技能型”向同时具备较高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3)传统军交运输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承载运输工具的运行和开展各类军交运输技术作业活动。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和《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的颁布实施,传统的军交运输网络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通过加强军交运输网络的智能化建设,在我国智能交通网设计、建设时,严格落实国防要求,实现军交运输网络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改造军交运输网络中的重要枢纽、设施、设备,提升军交运输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水平[4],提高路网的安全性、可靠性,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实现军交运输一体化网络平台由“平面型”向“立体型”的转变。

(4)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使用和高精度全天候侦查监视技术的发展,军交运输保障面临越发严峻的安全防护形势,要求我军通过构建一体化空情预警保障体系,加强整体防护水平;建立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保障队伍,提升专业防护能力;发挥军、地双方的优势,实施军民融合的安全防护,强化联合防护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防护手段,干扰敌军的侦查、判断、打击,最大限度提升军交运输生存能力,实现安全防护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

3 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必要性

(1)实施一体化保障满足军交运输保障机制战时快速响应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发起突然,来势迅猛,要求担负保障任务的军交运输力量必须具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扁平网络式”的一体化保障指挥体系,具有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适应联合作战进程快、战场情况变化迅速、保障任务紧急等各种情况[5],能够及时发出指令,快速组织作战物资运输,并同步实施交通线的防护、抢修等工作,实现与作战行动同步或先行展开。

(2)实施一体化保障符合军交运输保障力量融合式发展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保障,保障对象多元、保障内容多样、保障环境复杂,要求我军有效融合军队和地方各类军交运输保障力量,提升保障效能。通过实施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整合军、地运输保障力量,实现军交运输系统各要素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保障能力与保障需求的最佳融合。

(3)实施一体化保障顺应军交运输保障转型发展新形势。健全的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联合作战保障方式,实施一体化保障是未来联合作战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军交运输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交运输保障能够通过多维立体的网络化信息管控,将网络节点资源应用于最需要的保障环节,实现“网格化”保障;通过综合运用多样化运输手段,使保障流一步到位,实现“直达式”保障;通过“可视”的保障网络系统,精确预测作战部队需求,实施“配送式”保障。要实施上述多样化的军交运输保障模式,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的转型发展,必须首先形成保障力量有效融合、信息平台智能流畅、指挥机构精简高效的一体化保障能力。

4 增强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能力的对策

4.1构建精干集约的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机制

军交运输保障机制是影响一体化保障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优化保障机制是实现一体化保障的必由之路。

(1)参照军委多部门制改革的做法,着眼保障任务要求,优化军交运输指挥管理机构。打破条块分割、职能重叠的职能机构设置模式,构建统一领导下的以参谋机构、执行机构、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新型职能模式,确保保障部队在执行命令时步调统一,政令通畅。

(2)按照实战化、模块化、综合化建设与使用的思路,调整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结构。着眼平战一体、军民融合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要求,将分散的各类军交运输保障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战斗化、模块化编成要求,建设专业性模块化保障队伍和综合性模块化保障队伍,适应各层次、各环节军交运输保障需要。

(3)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建设功能强大、布局合理、互相支撑的军交运输保障设施。通过调整、新建军交运输保障设施,强化包括仓储、配送、运输在内的物流功能,从而增强保障设施的综合保障能力以及地域辐射与互相支撑的范围,形成网络化的保障设施布局。

4.2推进新型高素质军交运输人才队伍建设

军交运输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才,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培养一批熟悉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掌握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前沿技术知识,能熟练使用军交运输装备,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研发,为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通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更好聚集、保留、使用优秀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深入部队一线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军交运输保障人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学习,促进院校教学科研方面的改革创新,培养能力素质全面的新型军交运输人才。

(2)在人员使用方面,要加强岗位任职的流动性,建立基于不同类别单位、层次的保障岗位人员轮换、代职制度,推动全军军交运输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等各层次的岗位轮换、代职工作常态化,拓展军交运输保障人员的工作阅历,丰富其工作经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6]。

4.3提升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核心内容,是军交运输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的基础和支撑。立足新一轮军队改革需要,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着眼未来联合作战需求,建立互联互通的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网络,提升军交运输保障的信息化水平。

(1)拓展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覆盖范围。立足我军夯实机械化基础,发展信息化的现实需要,通过扩容改造光缆网络节点,建成纵向贯通军交运输保障营以上单位、横向衔接团以上保障单位的栅格化信息基础网络。加强卫星通信网建设,为应急保障旅、应急兵站等应急保障部队配齐野战通信装备,逐步建立稳定安全的军用通信网络。

(2)加快保障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和研发。信息化的保障装备是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要摸清现有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情况,通过融合嵌入、系统集成等技术手段,改造现有军交运输保障装备,提升装备信息化水平;同时,要搞好需求论证,加快信息化装备的研究开发,重点研制远程投送补给、物资识别跟踪等高技术装备,实现军交运输保障部队装备的标准化、信息化。

(3)推进军交运输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托全军信息化网络系统,联通地方政府政务网、国防动员信息网,汇聚军队各部门、各系统的后勤保障资源数据库和地方信息数据库信息,构建军地一体、军民融合的IDC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系统不兼容、信息资源网不能共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完整、系统、海量的数据资源,开发运用全资产可视系统,对军交运输保障资源实施全面监控,实现部队需求可视、资源可查、行动可控的一体化保障过程。

5 结 语

联合作战背景下的军交运输一体化保障是对传统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式保障模式的扬弃与变革。一体化保障要求紧密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目标,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化作战保障能力生成为根本,合理统筹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在一体化保障建设过程中既有高效的体制机制、精确的需求分析,又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将立足国情军情与合理借鉴外军有益经验做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达成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体系化跃升。

[1]马平,杨功坤.联合作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31.

[2]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508.

[3]张荣彬,张楠,王涛.信息化战争对军交运输保障的新要求[J].中国外资,2011(5):271.

[4]肖思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理论研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247-271.

[5]郭凯,杨敏捷,白立恒.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的建设[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17(12):1-4.

[6]徐元鸿.联合作战指挥员培养制度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85-93.

(编辑:闫晓枫)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Support Under Background of Joint Operation

SU Yanzhou1, WANG Xin2, FAN Jingming3, SONG Heng4

( 1.Postgraduate Training Brigad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2.Comprehensive Training Bas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3.Training Divis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4.Command,Tianjin Garrison, Tianjin 300050, China)

After defin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support,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rmy reform integration support under new situ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support under background of joint operation. It also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enhanci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support capability.

joint operat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support

2016-04-18;

2016-05-18.

苏延周(1993—),男,硕士研究生;

范精明(1963—),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10.003

E234

A

1674-2192(2016)10- 0011- 04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