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投送指挥专业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以军事交通学院为例

2016-01-06 01:47初海宁郭鹏飞李联邦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路运输课程体系

初海宁,郭鹏飞,孙 娜,李联邦

(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 300161)



● 教育训练Education & Training

运输投送指挥专业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
——以军事交通学院为例

初海宁,郭鹏飞,孙娜,李联邦

(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 300161)

着眼适应军队院校教育训练改革大势,针对学院新增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投送指挥3个学历教育专业的建设需求,探讨改革的基本思路、人才的能力素质、改革的教学设计以及相关的对策措施等问题,为合理构建符合运输投送指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运输投送指挥;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

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能力要求,大力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是全军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军队院校教育训练改革的聚焦点和发力点[1]。为适应军队院校教育训练改革大势和落实学院教学模式改革要求,运输投送指挥专业教学必须依托学科、面向部队、紧贴岗位,遵循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规律,把握实战化改革的内涵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流程和组训模式,扎实推进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实践。

1 教学训练改革的基本思路

运输投送指挥专业教学训练改革要以实战化要求为导向,以打造联合投送特色品牌、落实“138”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主线,以“宽基础、精专业、重联合、强实践、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为牵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充分吸收借鉴以往的教学改革成果,科学构建“纵向三个层级、横向三个专业、拓展八个部系”的课程体系结构,突出抓好实战化课程设计、实战化授课方式、实战化支撑条件建设,注重加强专业平衡融合、课程优化整合、勤务指挥贴合、流程再造闭合、队伍条件耦合。

在各模块设计上,通识教育模块(军队院校两年基础教育课程)既要落实原总部大纲规定要求的政治理论、军事基础、人文自然科学、公共基础4个方面的知识点,还要增加联合作战、现代后勤、军兵种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实现“宽基础”人才培养目标,为“精专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模块(铁路、水路、航空3个专业设置的1年专业教育课程)既要打通3个专业基础相同知识点、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又要突出支撑3个专业各自特色的知识点和课程,实现“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通训练模块(联合投送课程教育)既要体现本专业岗位任职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融通性,增加国防交通、公路运输、军事物流、车辆装备、装备保障等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强化以联合投送为主线的分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和实兵演练知识点,实现“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毕业能上岗、打仗是好钢”的岗位任职需要。

2 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运输投送指挥专业主要面向总部、军区、部队军交运输系统培养从事军事交通运输工作的干部,第一岗位任职为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办事处,拓展岗位为部队军交运输部门。岗位职责任务主要是开展运输投送的组织筹划、力量建设、联合指挥、计划协调、业务管理等工作。依据岗位指向和职责任务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设计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任职要素“三位一体”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是专业教育训练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流程再造、组训模式创新等具体教学设计环节的基础和依据[2]。

(1)知识要素。运输投送指挥专业学员应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军事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铁路、水路、航空运输专业理论知识、联合投送基本理论知识、战时运输投送组织筹划和协同指挥等方面专业知识,了解交通保障、公路运输、军事物流、军用车辆及车辆装备保障等相关专业知识。

(2)能力要素。运输投送指挥专业学员除应具有政治工作能力、领导指挥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备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投送和联合投送的组织筹划、指挥协调、建设管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运输投送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任职素质。任职素质是针对具体岗位而言的能力要素中各种能力不同权重的优先组合,即不同任职岗位对能力素质中各种能力的侧重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对于铁路运输指挥专业学员来说,其铁路运输投送组织筹划、指挥协同、建设管理能力是相对重要的能力要素。

3 教学训练改革的教学设计

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基本途径。要紧紧围绕人才能力素质需求,面向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指挥3个新增学历教育专业,准确把握自身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流程再造、教学组训模式3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1)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学院“138”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融通教育3部分,其中对通识教育部分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以夯实运输投送为基础、以强化联合投送为核心、以提高岗位任职素质能力为重心的课程设置思路,重点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专业内部调整优化。打通3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现“多能”,突出3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现“一专”,保持3个新增专业总课时不变,优化整合铁路专业铁路军事运输经济、专业英语、联合投送概论,水路专业外军水路军事运输、专业英语、联合投送概论,航空专业外军航空军事运输、专业英语、联合投送概论课程,形成运输经济学、外军军交运输两门专业基础课和作战联合投送组织1门专业方向课。增加作战指挥和勤务保障类课程,重点更新专业方向课程实战化内容,铁路专业增加1门作战铁路运输指挥课程,水路专业将水路军事运输战备与训练调整为作战海上运输指挥课程,航空专业将航空军事运输战备与训练调整为作战航空运输指挥课程。二是专业外部实现输入输出。在实现本专业内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融合和服务外部相关专业,根据本专业输出与相关专业输入课程需求,分别设置联合投送概论、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信息化、实兵实装综合演练;组织3门输出融通课程和战时交通保障、战时公路运输勤务、军用车辆装备与保障、战时物流组织、汽车驾驶训练5门输入课程,形成融通训练模块课程群和训练课目。

(2)教学流程再造。教学流程是教学启动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是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规范和要求[3]。依据重新构建的铁路、水路、航空3个运输投送指挥专业课程体系,对体现“一专”要求的课程,遵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特点规律,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先知识后能力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合理编制课程教学流程,布局每学期的教学课程、内容和时间;对体现“多能”要求的课程,突出联合投送教学模块全程贯通的主线,将课程区分为限选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安排,采用集中性、综合性学习方式设置在融通教育模块中,形成铁路、水路、航空3个专业课程教学流程。

通过融通教育阶段课程设置,铁路、水路、航空3个专业融通教育课程平台基本打通,课程结构趋于合理,课程特色比较突出,其中必修课程均为7门共270学时,限选课程均为3门共70学时,独立实践环节均为6门共20周,能够满足铁路、水路、航空3个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总体上看,通过教学流程再造,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类中的专业方向和岗位任职课程,合理放入到融通教育模块中,增加的相关专业融通课以限选课形式进行设置。这样设计安排,使人才培养方案和“138”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配套,既满足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和学时比例的要求,也符合“138”人才培养模式需求;既体现了课程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又体现了教学组织实施的创新性。

(3)教学组训模式。实施模块化专题式教学模式,教学组训是关键。要重点把握好专题讲授、分组研讨、想定作业、案例教学、参观见学、实装操作和总结考核等主要环节,广泛采用案例式、研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增强学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训练改革的对策建议

为稳步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以试点建设带动整体改革不断深入,还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加强研究与建设。

(1)不断凝练教学内容。在现有的军事交通运输学科体系架构下,不断丰富和完善运输投送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为本科教育开设的运输投送理论和勤务课、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开设的联合投送工程和技术课、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开设的联合投送前沿和发展课,以及为任职教育开设的联合投送讲座和案例课等。依托现有教学科研基础,建设综合性运输投送课程库、讲座库和案例库,构建基于实践环境的联合投送模拟训练系统,尽快形成教学保障能力,让各专业、各层次学员根据岗位需求,个性化选择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专题式的教学单元,使各专业教学能够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各取所需、顺畅对接。

(2)大力开展联教联训。联教联训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原总部机关也多次强调指出,要探索创新联合教学训练模式,积极开展院校与院校间、院校与部队间的联教联训,为学院开展联教联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充分利用军地交通类院校、教学科研基地、战略投送基地和驻交通沿线军代处等优势教学资源,按专业特点和课程标准,与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镇江船艇学院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车站、天津港集团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联教联训组织及保障经验。积极参加部队跨区机动等重大演训活动,探索走开面向部队的联教联训路子。

(3)聚力推进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石。按照“铁公水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一支涵盖多学科领域、具备高水平素养、适应高强度授课的联合教学团队。在全院各专业、层次全面开展联合投送教学训练的情况下,运输投送指挥专业教学任务量急剧增加,2016年学院首开联合投送概论课程已达到3轮共1 100名学员,仅靠编制内的教员,难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现有情况,可以把学院“双员双师”型队伍素质提升起来,把院外地方高校和部队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一线指挥员引入进来,把院内各专业系的专家教授整合起来,把联合投送理论技术领域的主阵地巩固拓展起来,聚力打造一支叫得响、过得硬的联合投送品牌教学团队。

[1]胡建新.强军兴军的战略抉择[N].解放军报,2014-04-04(2).

[2]魏爱国.汽车指挥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17(2):60-63.

[3]初海宁,乔伟,王学.国防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16(6):64-66.

(编辑:凌春霞)

Actual Combat Education Re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Projection Command——With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U Haining, GUO Pengfei, SUN Na, LI Lianbang

(Joint Projection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Consider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trend of military academie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basic thinking of reform,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 teaching design of reform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ree degree education majors: railway, waterway and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jection command, 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education reform conforms with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projection command.

transportation and projection command; actual combat; education reform

2016-05-22;

2016-07-05.

初海宁(1970—),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10.015

E251

A

1674-2192(2016)10- 0064- 03

猜你喜欢
水路运输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水路
选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