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须把握的五个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2016-01-06 01:47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主席马克思主义

王 军

(军事交通学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 思想政治工作Ideological & Political Work

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须把握的五个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王军

(军事交通学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为有效推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社会理想、人文关怀、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5个方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建议。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讲话精神;马克思基本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国家、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全军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当代军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更要注重及时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教学中,不断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和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操。

1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角度突出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狭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始创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创的理论,还包括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1]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保持其生命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反复实践探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认识上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先后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生动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内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涉及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角度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又具体表现为阶段性的社会共同理想。就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来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最高原则,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而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割裂开来。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这深刻说明,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这一社会共同理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主席高瞻远瞩,洞察并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以形象化的表达承载着“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用中国梦深刻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发展道路、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执政根基、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层次性、严谨性特征,初步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内在联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从理论上讲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员理解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认识中国梦提出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渊源,从而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打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而刻苦学习训练的思想基础。

3 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角度突出培育“四有”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影响个人发展的内在条件包括先天和后天因素。人生而具有的遗传素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天赋,是个人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出发点,是先天因素;而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知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素质、能力等,则是个人发展的后天因素,更能体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特征。通过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自觉的、能动的活动,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身,进而不断超越必然性的束缚而获得自由和解放。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3]做有灵魂的军人就要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就是将爱党信党、铁心跟党、忠诚可靠的党魂铭刻于心,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有本事的革命军人就要聚焦中心、能打胜仗、不辱使命,就是树立军事训练高标准,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做到“能打仗、打胜仗”,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做有血性的革命军人就要闻战则喜、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骨气,有“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善于亮剑”的豪气,有“舍我其谁、敢于争锋”的霸气;做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就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树立高尚的价值观,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德才兼备。“四有”革命军人的提出,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反映了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回答了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军人、怎样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课题,实现了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目标要求的与时俱进,为我们明确了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让学员认识到人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造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当代中国军人尤其是青年官兵,既是强国强军的筑梦人,又是继往开来的接班人。没有大批的合格革命军人,就没有听党指挥的军魂永固,就没有能打胜仗的能力支撑,就没有优良作风的可靠保障。因此,作为军队院校的青年学员,要在实践中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忠于党的优良传统,永远做到听党指挥;要勤学苦练、精武强能,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要聚焦强军目标,敢于拼搏挑战,不断强化自己的战斗精神;要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着力培养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

4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角度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理论基础,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还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矛盾分析方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根本方法。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立足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我国的现实国情,科学判定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发展形势,精准把握时代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形成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习主席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这充分说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找准了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切期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四个全面”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原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举措,既注重四个方面的内在关联,又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突出重点,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中找出这四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和矛盾,重点加以解决,以重点突破带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四个全面”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讲解,帮助青年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哲学基础和重大意义。

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角度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社会福利采取了充满人性关怀的举措,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断改革。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生存环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探索,建立起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

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重点讲清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从理论发展到实践的,让学员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重点讲清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道路选择和改革完善,让学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重点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过程、特色和优势,让学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社会制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学习,不断坚定青年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打牢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基础。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5.

[2]习近平.中国梦,复兴路[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

[3] 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107.

[4]习近平.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5-02-13(1).

(编辑:张硕)

Five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Spirit of Chairman Xi’s Serial Important Speeches——With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as an Example

WANG Jun

(Politics Divis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To effectively promote implementing spirit of Chairman Xi’s serial important speech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from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ocial idea, humanistic care,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of Marxism.

Chairman Xi’s serial important speeches; spirit of the speech;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2016-05-23;

2016-08-24.

王军(1974—),男,硕士,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10.019

D251

A

1674-2192(2016)10- 0078- 04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主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哲学思考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