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备战场抢修问题探讨

2016-01-06 01:47杨纯艳徐安桃熊立夫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战场储备器材

杨纯艳,徐安桃,孙 波,熊立夫

(1.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车辆系,天津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



● 装备保障Equipment Support

车辆装备战场抢修问题探讨

杨纯艳1,徐安桃1,孙波2,熊立夫2

(1.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车辆系,天津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

在分析车辆装备战场抢修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部队车辆装备战场抢修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从车辆装备抢修力量建设、抢修装备研发以及器材供应保障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车辆装备战场抢修能力的对策。

车辆装备;战场抢修;技术保障

车辆装备战场抢修既是保持和恢复车辆技术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火力攻击的精确度和杀伤力大大增强,给作为重要机动平台的车辆装备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着眼未来战场环境,适应车辆装备技术保障需求,不断提升车辆装备战场抢修保障能力。

1 车辆装备战场抢修的特点

(1)车辆装备结构复杂、技术密集,给战场抢修增加了难度。车辆装备向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系统集成度高、技术密集,面对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电磁脉冲炸弹等多种威胁时,其损伤机理与故障模式复杂多样,故障判定与排除难度增大,给战场抢修增加了难度[1]。

(2)战场环境恶劣,车辆装备战损比例增大,抢修任务繁重。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面对精确打击武器的威胁,车辆装备战场损伤概率会越来越大,损伤的程度及部位也有很大随机性,待修装备多、维修条件差、修理工作量大,抢修的任务将非常繁重和严峻。

(3)战斗节奏快,抢修时间紧,对车辆装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战场呈现出全纵深、立体化、高速度、非线式的特点,车辆装备在极其宽广的地域内呈高度“流动”状态,战争节奏加快、攻防转换频繁,战场允许保障时间和空间被极度压缩,对车辆装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战场前后方模糊,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自身防护任务繁重。随着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和远程袭击兵器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战场前后方界限越来越模糊,车辆装备保障力量作为“战斗力恢复和持续”的重要因素,在敌空中和地面火力直接威胁下遂行任务,自身的防护任务将更加繁重[2]。

2 当前车辆装备战场抢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抢修力量编成与战时多点抢修需求不相适应。战争一旦开始,承担武器系统作战平台以及实施快速机动的车辆装备投入骤增,车辆抢修任务空前繁重,现有保障力量难以满足诸兵种联合作战、多点保障需要。一是战役支援抢修力量偏少。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匮乏,难以满足支援保障任务要求。二是队属抢修分队能力偏弱。多数部队存在人员少、关键工种缺、技术水平低的问题,难以完成本部队整建制车辆战损抢修任务,特别是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新兵役法实施后,车辆装备不断增多,修理人员相对减少,三级以上修理士官保留困难。三是征用地方维修力量渠道偏窄。目前我军车辆装备的战场抢修任务主要由部队自己完成,还没有地方装备生产厂商的直接参与,装备保障社会化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界定,战时快速动员地方力量参与车辆装备抢修难以保障。

(2)抢修装(设)备性能与抢修技术保障要求不相适应。从战时抢修机动性和时效性要求来看,主要有3个方面急需研究解决。一是武器装备配套的运载车辆品种多、车型杂,维修器材的通用性低。二是抢修装备更新慢、性能差,机动性和越野性不高,“尾巴长、包袱重、走不快”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野战修理方舱、小修保养车虽然兼备了抢修、小修、保养等功能,但大多仅适用于解放、东风等少数车型,并且有许多部队配备的修理方舱均为一、二代产品,机动性较差,车载设备陈旧落后,急需更新换代。三是与战时抢修保障相适应的机具设备笨重、单一,一体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缺少组合式、多功能、数字化的快速拆装机具设备和检测诊断仪器设备。

(3)现行战储资源配置与战场抢修器材需求不相适应。从实战需求衡量,现行车材战储结构尚存在3个方面问题。一是储备基数标准不够合理。战时车辆装备易受精确制导武器、远程兵器打击,中、重度损伤比例高,更换驾驶室、发动机、车厢、轮胎等总成件可能性大[3]。而现行的战储车材多为消耗性配件和部分附属类总成,仅能满足车辆日常运行故障排除所需,要快速修复战损车辆,实现车辆“再生”保障,当前车材战储结构急需调整。二是各型配件比重失调。以解放CA1121车型为例,147项战储配件中,相对独立性配件总成(如启动机、空压机等)仅有17项,占11.6%[4]。战时车辆一旦受损或发生运行故障,抢修分队将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拆件修理,影响抢修效率。此外,标准储备基本按整车配件一对一配备,通用件、专用件和耐用件、易损件需用比例尚需科学调整。三是战储车材数量偏少。若战况激烈,中、重度损伤车辆增加,现储车材的型号、数量与抢修所需存在一定差距。

3 提高车辆装备战场抢修能力的对策

(1)加强车辆装备抢修力量建设。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制胜之本。车辆装备专业的多样性、损伤的复杂性,抢修的紧迫性、应急性,决定了必须努力提高车辆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技术全面、素质过硬的新型车辆维修人才队伍。一是拓宽渠道培养骨干。利用车辆装备研制、接装培训、装备送修等时机,抓紧建立科研单位、生产厂家、院校、部队“四方共育”车辆装备维修人才培训机制,积极选送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员,开展联教、联训、联研、联演,培养“专家型”车辆装备维修人才。结合部队车辆小修保养集训、后勤专业比武、野外训练等时机,抓紧野战条件下车辆装备故障检测和维修训练,打破建制分业同训,加大交叉任职换岗互训,建立“一专多能”型车辆装备维修人才培训机制。结合运输保障训练、跨区机动演习、部队综合演练等时机,抓好车辆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一般故障检修训练,提高驾驶员熟练驾驭车辆装备、排除一般故障和换件小修的能力,培养“用修双能”型驾驶员队伍。二是采取措施保留骨干。针对抢修力量培养难度大与部队流动快的矛盾,研究制订抢修专业技术力量保留措施,增加车辆技术士官比例,优化车勤队伍结构,扩大技术力量储备。三是突出军民融合发展。根据车辆装备军民通用的技术特点,针对部队建制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的实际,从车辆装备生产厂家、售后服务部门和地方维修工厂等单位中,选择综合实力强、思想觉悟高、信誉好的单位,与他们签订维修保障合同,平时负责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技术支援,战时参加车辆装备抢修力量编成,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责要求,熟悉车辆装备战场抢修的组织程序和实施办法,增强车辆装备战场抢修能力。

(2)研发新型战场抢修装(设)备。性能完备的抢修装备是车辆抢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研发新型抢修装备必须紧贴未来战场抢修需求。要加大研制适合单兵作业、伴随保障、定点抢修的系列化、多功能的抢修装备,确保部队能够快速、及时、高效地完成战场抢修任务。一是配备便携式单兵抢修装备。配有组合式、通用化拆装工具和数字式电路检测设备,可实施车辆运行故障快速诊断排除和易损配件的快速更换。二是配备组合式机动抢修装备。研制集抢修、施救、牵引于一体的多功能清障车,配有电动、气动、液压等拆装设备和自动化检测、诊断设备以及起重、举升、牵引设备,以完成现地无法修复车辆的快速清障和后送任务[4]。三是配备智能化检测诊断设备。在现有野战修理方舱的基础上,增配具有智能检测诊断功能的机具设备,实现快速诊断故障,缩短抢修时间,提高保障能力。

(3)完善器材供应保障体系。按照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保障任务需求,科学储备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一是储备布局要科学。按照一线突出、二线支撑、三线支援、预置预储、多向多路、互通互联的原则,将“前轻后重、单线物流”的储备布局,调整为“前重后轻、多向多路”的梯次配置,建立以各后方仓库为中心的区域辐射保障网,形成部队自主供应与区域支援保障相结合的供应保障格局。二是储备品种要科学。伴随保障时,要根据部队车辆装备情况和车材消耗规律,配备车辆运行故障抢修所需的单车器材携行包,达到数量供得上、型号对得上、时间跟得上;定点保障时,在主要作战方向和交通枢纽设立器材库,供应补给轮胎、蓄电池等通用器材和战时不易损耗、不便携行的总成配件;应急保障时,对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实施空运空投,以达到车辆器材保障的及时有效;快速保障时,对各级别储备器材实行基数化、集装化储供,配备吊装工具、快速装卸设备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达到快速配送、快速展开、快速撤收和快速分发的目的。三是储备数量要科学。依据部队承担的维修保障任务,明确器材储备数量,避免过多储备,占用部队运力,影响部队机动;又要防止储备不足,影响部队维修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四是储备手段要科学。既要立足于部队自身力量进行储备,又要积极与地方汽车生产厂家联系协调,签订器材保障合同,借助社会资源储备维修器材,提高器材储备效率。

4 结 语

战场抢修是车辆装备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有效的战场抢修可以弥补车辆装备的战场损耗,使战斗力得以持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未来战场车辆装备抢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提高车辆装备的战场抢修能力,及时高效地做好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才能保障部队顺利执行作战任务。

[1]张树祥,钱海峰. 装备战场应急维修特点和人才培养[J]. 四川兵工学报,2009(9):149-150.

[2]马世宁. 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5

[3]石全.装备战伤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9-11.

[4]何才巧,何阿兴. 提升战时车辆装备抢修能力探要[J]. 军用汽车管理,2008(5):41-42.

(编辑:孙协胜)

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Problems of Vehicle Equipment

YANG Chunyan1, XU Antao1, SUN Bo2, XIONG Lifu2

(1.Military Vehicle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2.Postgraduate Training Brigad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 arm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equipment 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and elaborat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its ability from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onstructing vehicle equipment 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power,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equipment, and ensuring material supply.

vehicle equipment; 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technical support

2016-07-06;

2016-08-25.

杨纯艳(1980—),女,硕士,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10.009

E246

A

1674-2192(2016)10- 0036- 03

猜你喜欢
战场储备器材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