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的育儿焦虑及对策研究

2016-01-27 06:44马洁然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对策

马洁然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对280名母亲(幼儿园教师和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各140名)进行调查,以分析幼儿园教师和从事其他职业母亲育儿焦虑程度的差异,探讨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育儿的影响,并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有关缓解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2-0034-04

育儿焦虑是指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外貌衣着、性格脾气、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紧张不安与过分敏感。〔1〕

一般人认为,幼儿园教师是育儿专家,他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游刃有余。然而,笔者在访谈幼儿园教师时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是一回事,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即便是幼儿园教师,也会感到焦虑、迷茫,和普通父母一样心存种种疑惑和矛盾。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育儿的影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果能够找到家庭育儿和幼儿园工作的结合点,既有助于提升其家庭教育的质量,也能为其职业发展带来帮助。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上海、昆明两地140名幼儿园教师和140名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为研究对象,对其育儿焦虑进行测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37份。问卷测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幼儿园教师和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都需进行的育儿焦虑水平自评,二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对育儿焦虑水平的影响测查。研究者还对1位上海市幼儿园园长, 8位幼儿园教师(上海、昆明各4位)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幼儿园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的育儿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并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家庭育儿的影响进行探讨。此外,研究者还通过电话、QQ和现场访谈三种形式,对1位园长和8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母亲的育儿焦虑总体水平比较

问卷釆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幼儿园教师和从事其他职业母亲的平均得分均在30~40之间,表明大部分母亲的育儿焦虑处于中度偏低的程度(见表1)。幼儿园教师的育儿焦虑明显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

由图1可见,虽然两者平均得分差异不大,但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得分的分布较为离散,最低分(22分)和最高分(61分)均为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母亲。育儿焦虑较为严重的群体中,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母亲的比例明显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家庭育儿的影响

问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专业知识、职业经验、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对其家庭育儿的影响。得分越高,则表示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家庭育儿的消极影响越大。总分为60分及以上者,则认为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明显多于积极影响,即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产生冲突。结果显示,37%的幼儿园教师认为,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其家庭育儿带来了负面影响,她们表示,自己无法很好地处理职业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见图2)。

1.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对家庭育儿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对其家庭育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知识对其家庭育儿的积极影响逐渐增加。

2.幼儿园教师职业经验对其家庭育儿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经验对家庭育儿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能够运用工作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60%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会对其家庭育儿有所帮助。她们表示,幼儿园教育的方法也适用于家庭教育;80%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比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53%的幼儿园教师表示,自己非常乐于和班上其他家长交流家庭育儿经验;然而,也有65%以上的幼儿园教师感到因幼儿园工作较忙常常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3.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期待和自我期待对家庭育儿的影响

这里的自我期待是指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比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更具育儿方面的优势,他人的经验只作参考,相信自己更加专业,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也比其他家长更加严格。这里的社会期待是指大多数人会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孩子能比其他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幼儿园教师能够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也肯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由表3可见,40~49岁的幼儿园教师因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而产生的压力最大。幼儿园教师在家庭育儿方面的自我期待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期待LSD检验显示,30~39岁和40~49岁的幼儿园教师感受到的来自社会期待的压力具有显著差异。此外,研究发现,学历高的幼儿园教师,因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较高而产生的育儿压力更大,且在社会期待层面,存在显著差异(F=2.75,p<0.05)。

三、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给其家庭育儿带来的积极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幼儿园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会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育儿知识运用到幼儿园工作和家庭育儿中去,从而帮助幼儿园教师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经验基本适用于家庭育儿,但有时会出现偏差

研究显示,职业经验对幼儿园教师家庭育儿大有帮助,不过,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也了解到,职业经验对家庭育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人的行动都受理念的驱使,但并不是每个正确的理念都能付诸行动。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具有正确的育儿理念,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偏差。作为幼儿园教师,受到育人、公平、职业道德等观念的影响,通常原则性较强;但作为母亲,往往难以像在幼儿园一样,客观理性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虽然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有较为科学的育儿理念,但在育儿过程中未必都能运用这些较为科学的育儿理念很好地处理、解决问题,当问题得不到解决时,育儿焦虑就会产生。

(三)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较高是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高于其他家长的根源

1.幼儿园教师作为人母,肩负两大重任

中国文化最注重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社会和家庭赋予了母亲重大的责任,每个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巨大的挑战,从而产生育儿焦虑。

一直以来,幼儿园教育被视为个体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因此幼儿园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我国向来都有重言传身教的传统,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育儿”让幼儿园教师和母亲这两种角色重合,很多教师由此可能会出现角色矛盾,难以很好地实现角色转换,把工作中积累的积极经验迁移至家庭教育中来,从而产生角色冲突。例如,18.6%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工作中和家庭中都要面对3~6岁的孩子,会感到厌倦,更有部分教师会将自己的孩子与班上的幼儿进行比较,产生更为严重的育儿焦虑。

2.过高的社会期待带来的高焦虑

一般人都认为,相较于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幼儿园教师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无形中给处在育儿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她们不希望家人失望、被朋友议论。因此,研究者认为,过高的社会期待是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产生的根源之一。

3.高学历带来的高焦虑

高学历意味着所获的专业知识更多,社会、幼儿园、家庭以及自身的期待和要求也会更高。因此,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要比其他教师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一旦蔓延到家庭,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育儿焦虑。

4.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期待与偏差

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期待是引起育儿焦虑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师通常会有两种心态:一是好老师必须是好妈妈,即好老师和好妈妈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二是好老师阻碍自己成为好妈妈,即好老师与好妈妈之间会产生直接冲突。

观点一:好老师必须是好妈妈

研究显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比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更有可能成为一名好妈妈,但也有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成为一名好妈妈比成为一名好教师更难,因为教师可以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进,但母亲这一角色不允许重新来过。事实上,两者的确是有差异的,突出表现在角色心态的不同。如果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家庭育儿上不能调整好心态,从容面对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此产生的育儿焦虑会远远超出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较高的自我期待和家庭育儿实践的反差,容易使幼儿园教师产生较为严重的育儿焦虑。

观点二:好老师阻碍自己成为好妈妈

有这样一个群体,作为幼儿园教师,她们很优秀,但是作为母亲,她们觉得自己不合格,并且认为正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阻碍了自己成为好妈妈。已有研究发现,大部分母亲在育儿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压力,这与年龄、职业无关。〔2,3〕然而,幼儿园教师相较于从事其他职业的母亲,因其职业与育儿高度相似,容易将工作中的疲惫、倦怠和烦躁带到家庭育儿中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则很容易产生育儿焦虑。

5.育儿过程中的家庭矛盾

育儿过程中产生家庭矛盾几乎在每一个家庭都会发生,并不是幼儿园教师家庭的独有现象,却是幼儿园教师产生育儿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往往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较为自信。然而,当这种自信遇到祖辈的不同意见时,便会产生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幼儿园教师容易产生育儿焦虑的原因之一。

四、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层面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相关课程

为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步入工作后容易出现的育儿焦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可适当增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比较等课程,以帮助幼儿园准教师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协调好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能成为一名好妈妈。

2.提倡父亲参与育儿

社区、医院和各类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广告、录像、宣传栏、海报、讲座等形式,鼓励父亲参与家庭育儿,〔4〕帮助父亲们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并不只是母亲的帮手。父亲能积极参与家庭育儿,有助于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可以适当缓解母亲的育儿压力。

(二)组织层面

1.园长带头,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

园长的领导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工作氛围,若有一名体恤员工、做事高效、为人谦和的园长,那么幼儿园的工作氛围会相对轻松、愉悦。园长应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教师在家庭育儿中出现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帮助教师克服育儿焦虑,缓解育儿压力。

2.幼儿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

访谈中,不少教师都表示,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大,但却不知道如何减压,如何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幼儿园可开设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以帮助教师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产生的焦虑,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3.家园合作,交流育儿心得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和人生阅历可使家长积累不同的育儿经验。幼儿园教师在育儿过程中也会遇到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所遇到的问题,如果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将职业优势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来,有可能实现工作、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5〕

(三)个人层面

1.适当减压

心理健康是指认知、情感、意志处于积极状态,且具备自我觉察、调控的能力。焦虑、压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适当减压,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果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里,育儿焦虑则会愈益严重。

2.合理规划工作和家庭生活

调查显示,30~39岁、工作5年以上且已完成生育的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程度最低,也就是说,对工作的适应以及对结婚生子的时间规划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育儿焦虑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一参加工作就结婚生子,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家庭生活也还不稳定,这时他们往往会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长此以往,工作上的忧虑和家庭育儿的压力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合理规划工作和家庭生活也是缓解育儿焦虑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桑标.父母意识·育儿焦虑·先天气质:独生子女与亲子关系研究的新热点〔J〕.当代青年研究,1998,(2):6-10.

〔2〕佚名.十大育儿焦虑排行榜〔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5,(3).

〔3〕桑标.当独生子女开始养育独生子女〔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3,(1):10-11.

〔4〕张英琴.0~1岁儿童的母亲育儿焦虑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皇甫敏华.幼儿园教师职业对家庭育儿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微格教研视域下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