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跨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016-01-28 09:33潘维华山东省卫生教育培训中心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山东济南250014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潘维华山东省卫生教育培训中心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014



科技期刊跨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潘维华
山东省卫生教育培训中心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随着新媒体和数字传播环境的变化,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遇到一系列新问题,例如发行方式转变难,纸质期刊优势不再,期刊创收困难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期刊的发展,但也为该类期刊创造了转型发展机会。不少科技期刊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中跨媒体融合发展是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有效模式,也是未来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具体要求是进行跨媒体融合、市场化运作、明确市场定位、重视期刊出版与经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等。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期刊竞争力;转型发展

近年来,受网络发展、新媒体冲击、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转变、大数据环境、云传播发展等影响,加之传统办刊模式与期刊管理体制滞后,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1]。受出版数字化和互联网普及发展的影响,新旧媒体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两者开始出现交叉融合,作为传统媒体的科技期刊,也迫切需要寻找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1 发展背景

1.1新媒体和网络化发展的要求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当前,依托单一媒体形态进行信息传播的传统纸质期刊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传媒媒体的科技期刊进行媒体融合发展就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媒体传播环境日趋交叉化、复杂化,报纸或期刊等纸媒无论是传播速度、传播效率还是传播效果均已被弱化,渐失竞争优势,这一系列变革促使纸媒必须探索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新的发展模式。

1.2拓展广告业务的需要

学术性期刊有别于商业性期刊的最大特点是内容专、读者少、广告收入低。这是由其期刊属性决定的,同时也受阅读人群学历、职业、收入相对高精尖、专业细分程度高有关。国内大部分学术性期刊广告收入相对于杂志其他收入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随着这几年纸媒发展受阻,期刊市场不景气,各类科技期刊的广告收入更少的可怜。

1.3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必需

目前,阅读报纸杂志的人群急剧减少,随着互联网和数据化的发展,可阅读和可视媒体的形态已经越来越多样化。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被各种方便快捷的载体随时随地的呈现,浅阅读、娱乐化阅读、碎片时间阅读变成新媒体环境阅读方式的新特征。这样一来,广大读者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和内容也更灵活更及时。

2 遇到的问题

2.1发行方式转变难

一直以来,科技期刊的发行手段相对固定,一是传统的纸质期刊邮局发行,二是通过如万方、中国知网等大型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开放性检索和下载服务。前者数量递减,加上印刷、邮递等成本上升,除作者必需外,几乎没有作者主动通过邮局订阅方式购买纸质期刊,因为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或者读者都能熟练应用网络或手机等,他们完全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获得与纸质杂志内容相同的电子版内容,更省时省力甚至省钱。

2.2纸质期刊优势不再

由于科技期刊刊载的内容都是行业或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读者对象十分有限。而随着出版数字化及新媒体的发展,看纸质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少,科技期刊类的读者几乎不再选择通过纸媒获取所需各类信息[2-3]。这直接导致纸质期刊的印刷量和发行量不断萎缩,大多数科技期刊只进行少量印刷。这种情况下,纸质期刊陷入了“不能不留,留也尴尬”的两难境地。

2.3期刊盈利是“硬伤”

对于任何期刊而言,资金都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三次售卖”本来是最牢固和可靠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出版数字化,“卖内容”的第一次销售,随着发行难收入被弱化;“卖读者的群”的第二次销售也随着广告量的减少而不断萎缩,而目前,真正能依赖“卖品牌和资源”的科技期刊并不多。

3 发展对策

3.1优化发行渠道

由于纸质科技期刊有其不可替代性,所以传统发行对科技期刊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对传统发行渠道的改革和创新,除深入挖掘传统潜力外,还应该加强邮局发行工作或者杂志设置发行部门,针对重点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读者群、目标广告客户等进行精准投递,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期刊品牌名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型权威数据库合作,继续加强数字出版渠道建设,并扩大阅读人群,提升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期刊成为在行业或学科领域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4-5]。

3.2强化跨媒体融合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纸媒与互联网、微媒体、电子期刊、手机终端等与读者建立起零距离全方位的连接点,使科技期刊让相关专业知识成为目标受众群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期刊首先要保持原有的纸质出版方式,固好本,同时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例如大多数科技期刊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期刊官方网站,并进行了定期维护,既方便了作者,又为读者和广告等目标客户提供了新的平台。杂志官方网站的功能之全、之新,已经让其成为网络编辑部的最新窗口。同时我们也应该利用官方网站及相关行业资源,创办一批新型的行业性网站,拓展一些新业务,从而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和增加网络广告收入的目的。除了官方网站,很多科技期刊也都在积极创建电子刊,上马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等,并通过各种活动吸引“粉丝”,以方便读者了解、关注、阅读甚至参与期刊发展。

3.3多种形式创收

创收盈利方面虽然一直是科技期刊的“硬伤”,但也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国内科技期刊的办刊资金几乎都来源于主办部门、版面费、发行费及少量的广告费。一般情况下,科技期刊的和主管部门的性质决定了期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要服务于学术研究,不能放开到社会市场化管理。同时,学术期刊定位绝对化,严格定位于单纯的学术行业专业期刊,内容死板,影响范围小。要打破科技期刊创收难的困局,就要改变观念,在广告形式方面,要实现多样化,除专业既定广告外,可以通过开设专题、有偿冠名、发放赠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活动等形式实现广告收入。另外,科技期刊也可以借鉴国外市场化程度高的经营理念,在不改出版和管理体制基础上,尝试走市场化资本运作的经营道路。

4 小结

随着期刊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科技期刊的市场化运作也在不断深入。面对强大冲击,科技期刊只要把握住机会,优化发行渠道建设,加强跨媒体融合、开拓创收形式,抓住改革的机遇,坚定不移地走跨媒体融合的变革之路,继续坚持以高质量为根本、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科技期刊发展的经营模式,在期刊行业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欧阳菁.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J].编辑学报,2013,27(10):474-477.

[2]吴彬,丁敏娇,贾建敏,等.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科技期刊编辑新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1-663.

[3]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4]刘鑫.新媒体视域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4,20(6):68-70.

[5]贺晓利.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破解之道[J].传媒,2015,20(1):36-38.

作者简介:潘维华,中级编辑。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1-0045-02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