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2016-01-29 09: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开颅肿块血肿

王 辉

(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兰考 475300)

92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王 辉

(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兰考 475300)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治疗)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手术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面积,对治疗颅内出血具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安全性

颅内出血又称为脑出血,它是脑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变,也属于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和外伤是导致该疾病引发的主要原因,颅内血肿是其主要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1]。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手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颅内出血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对我院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颅内发生血肿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59.1±10.3)岁;36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3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为额顶叶脑出血,8例为颖叶脑出血,4例为小脑出血,损伤性颅内出血12例,其他部位出血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穿刺清除手术治疗)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手术治疗,治疗前对患者头颅进行局部麻醉,经过CT显示和相关检查明确头颅内血肿块的大小和具体部位制定出相应的手术方案,并确定需要进行穿刺的具体部位、深度以及路径,应用YL-1型电钻驱动,直接钻入头颅到达血肿部位进行穿刺和粉碎[2]。粉碎后对血肿内液进行搅拌,采用常规的5 mL注射器进行缓慢抽液,将血肿内液抽取控制在25%。当抽液不顺利则需要反复进行肝素钠或NaCl溶液冲洗。电钻进入到血肿块中部时,进行震荡冲洗,然后再添加肝素钠(12500 U)、尿激酶(20000~40000 U)和玻璃酸酶(1500 U)的混合液化剂,进行4 h的引流管后进行开放性体液引流,冲洗时间控制在每天2次。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并根据CT情况对血肿内血液的清除进行判断,随后决定拔管时间,正常情况下不能超过1周。两组患者在进行创微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分别使用脱水剂和止血剂,防止发生感染,并注意患者营养摄入。

1.3术后观察:持续不间断的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这些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可以将患者头部进行垫高,保持患者头部、颈部与胸在同一平面上,有利于患者血液流向,避免发生水肿。用拍、翻等方式对患者肢体进行术后按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少肺部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对患者受压部位和肢体部位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1.4疗效判断:①痊愈:患者术后3~6个月后能够独立生活和活动,得到有效改善。②好转:患者意识和血压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患者在语言方面还不够流畅,存在部分瘫痪,肿块已经消除。③有效:血肿清除率超过一半以上,患者意识和血压恢复正常,肌力有所提高。④无效:血肿清除不明显,血压没有得到改善,意识模糊,肌力和语言能力存在障碍。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微创手术治疗后表现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分别为15、23、4、4例,而对照组患者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出现以上表现的具体人数分别为8、12、18、14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38/46)。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微创手术手术时间、创口大小、手术并发症、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数据分别为(46.35±10.27)h、(3.5± 1.2)cm、8例(17.4%)、(15.32±2.15)mL、(16.71±5.52)d;开颅手术的数据分别为(39.68±9.35)h、(14.6±4.3)cm、14例(30.4%)、(87.25±4.56)mL、(22.3±4.2)d,通过比较,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2例,预后良好率69.56%;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22例,预后良好率47.8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然而发生脑出血的病例却只增不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质量,据了解,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需要对其头部进行全部麻醉,开颅手术耗时长并具有很大的风险。在血肿清除操作过程中极易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损害,大大增加患者在手术风险。

颅内出血采用一般的传统内科治疗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效果,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将患者脑内血肿块进行彻底清除是手术的主要目的,通过清除使得患者头颅内压和神经元恢复到正常状态,使其对大脑的损害得到有效控制和终止,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术是临床上最为主要和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开颅手术的准备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都很长,这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另外,开颅手术创伤性大,这对其术后功能的恢复造成困难。

微创手术这种新方法的开展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准确性。该手术对脑出血疗效显著,在不进行开颅的情况下,能够将患者头颅内的血肿块进行彻底清除,手术操作耗时短,以局部麻醉代替传统的全部麻醉,操作简便,更具有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之前,可结合自身身体状况,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只要没有特殊要求和禁忌都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相对来说,为了避免血肿块对脑部其他精神造成压迫造成深度伤害或者二次伤害,建议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把握手术的最佳时机,减少患者伤害,提高患者安全指数。从生理角度考虑,一般机体出现血肿后,其周围的组织在6 h后发生坏死的可能性较大,据有关实验证明,7~24 h内容易出现脑水肿现象,出于患者安全考虑,只要患者病情稳定,医师应该尽量将手术操作时间定在出血6小时以内,最晚不能超过24 h,紧急情况除外[3]。鉴于头颅内血块的压迫力可以起到止血作用,为了防止血肿清除过快带来一定的负压力,造成二次出血,因此,在第一次排血一定要控制量,不能一下子抽取过多,一般在1/3或1/2为宜。在操作过程中药注意动作不要太大,防止力度过大对大脑的其他功能造成损伤。

4 结 论

由此可见,临床上对发生颅内出血造成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在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伤面积小,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的病死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恢复力,对颅内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1] 皮杨德.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619-1620.

[2] 赵宪林,姜宏舟,杜敬华,等.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2):184-185.

[3] 陈秋红.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688-689,692.

R743.34

B

1671-8194(2016)25-0065-02

猜你喜欢
开颅肿块血肿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