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1-31 19:03孙小丽王仁贵温廷国陈孝柏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9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科规范化

孙小丽 王仁贵 温廷国 陈孝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北京100038

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孙小丽王仁贵▲温廷国陈孝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北京100038

根据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及医学影像学科的特点,结合多年来我院放射中心带教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注重学科特点、加强多学科学习,言传身教、注重诊断思路的培养以及充分发挥PACS在教学中的优势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探索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佳模式。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教学

北京市是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试点地区,我院放射中心于2004年被北京市批准为医学影像培训基地。由于来我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生,之前所从事的专业及专业基础各有不同,因此基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轮转计划;轮转中实行专科医师培训专人负责制,即带教老师和培训学生一对一带教;参加培训的学生出科后由带教老师根据所带学生学习情况及轮转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合格后方可出科;我基地参加带教的老师均为工作五年以上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担任,并且由基地主任和相关专家组成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指导教师资格,并采取带教老师淘汰制。在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鼓励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学生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技能培训和比赛,以及各种院内外的学术活动、专题讲座、读书汇报、病例讨论及与临床科室的联合读片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与学,充分保证和加强轮转专科医师的业务学习。

根据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及医学影像学科的特点,结合多年来我基地在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培训教学带教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为今后更好的实行统一的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注重学科特点、加强多学科学习,言传身教、注重诊断思路的培养以及充分发挥PACS在教学中的优势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探索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佳模式。

1 注重学科特点,加强多学科学习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放射诊断学为基础,包括普通X线诊断、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USG)、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等多个学科[1-10]。尽管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但都是通过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了解人体解剖及生理功能的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在影像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影像技术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诊断学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影像医师不仅要掌握医学影像知识,还要密切结合临床。在分析图像时,充分利用与影像诊断有关的基础医学及临床知识。尽管医学各科之间相互联系,但临床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不一,在影像诊断中会出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例如胸片中双肺野可见斑片状阴影,斑片状阴影可以是炎性渗出、结核浸润灶、肺水肿及不典型肺癌等疾病。但炎性病变多有起病急、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肺结核则常有其好发部位(双上肺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并有低热、盗汗、乏力、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肺水肿以两肺野内中带分布多见,并伴有心脏增大、胸腔积液等;肺癌年龄相对较大,咳嗽、消瘦,亦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抗炎治疗后无好转,定期复查病灶反而浓密等。

同时,需注重影像技术的学习。不同的影像技术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与限度。对于某种疾病,有时用一种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有时一种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病变,而另一种检查方法则可明确诊断,有时则需要几种不同的检查方法综合应用才能明确诊断。因此,在影像诊断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成像方法的特点,对于合理的选择检查方法及正确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影像技术、解剖、病理、诊断等相关学科内容;另一方面要细致分析影像特点,分辨正常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恰当解释影像反映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诊断的目的。

2 言传身教,注重影像诊断思路的培养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我基地实行住院医师培训的专人负责制,即带教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言传身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带教方案。针对来我基地参加培训的大多是刚毕业的医学生,其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较少的特点,在带教过程中注重诊断思路的培养是各带教老师的共识。

2.1紧密结合临床,了解检查目的

患者大多是经过临床医师初步诊断后再行影像检查的,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被检查者有无疾病,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二是对之前已经确诊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观察,或进行术前评价;三是对一些还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肿瘤以及潜在的恶性病变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影像医师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尽可能为临床医师提供详尽的影像学信息。

2.2影像诊断原则及步骤

阅片是影像诊断医师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应当遵循“全面观察、重点分析、综合诊断”的原则。

2.2.1全面观察阅片前,首先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及其他检查资料,然后了解该图像相关的影像信息,包括影像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条件。例如在观察分析CT图像时,首先应了解CT的扫描技术与方法,是CT平扫还是对比增强扫描,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调到合适的窗宽和窗位;其次应注意图像的层厚,以确定是真实病变还是部分容积效应导致的“假病灶”,并充分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病变,从而进一步分析病变的影像特点。

阅片时,对于具体的图像要“全面观察”。观察图像应遵循一定的阅片顺序,避免遗漏。例如颅脑的MRI图像,应逐幅图像观察,每一幅图像依次从内往外观察脑室、脑实质、脑膜、颅骨及皮下组织,或从外往内观察,总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防止顾此失彼,遗漏细小病灶。

2.2.2重点分析对于具体的病变要重点分析。分析病变的位置、分布、形状、大小、数目、病灶边缘、密度(信号/回声)和结构、邻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器官功能改变和动态变化。阅片中应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如位置的对比、增强前后的对比、病情发展的动态对比等。例如MRI检查发现椎管内一实性占位,首先列出所有此部位可能的疾病(胶质瘤、室管膜瘤、脊膜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等),然后分析病变的征象做出初步诊断,如果病变处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移位,则提示为脊髓外硬膜下病变,MRI信号为等T1等T2,增强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并见“脊膜尾征”,则确定诊断为脊膜瘤。

2.2.3综合判断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0-14],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综合诊断过程。阅片中,要注意病变的影像表现与病变的病理学的相关性,但有时影像可能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在诊断时,应该利用不同检查方法提供的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参照、相互对比,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疾病本质,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期做出正确的诊断。

3 充分发挥PACS在教学中的优势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将医学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保存、传输和重现的软件系统[14-19]。PACS不仅在临床诊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利用PACS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带教老师主要承担接纳、传递、输送和反馈信息的任务,此教学模式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此,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带教老师应当充分发挥PACS的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带教老师教学生正确、熟练的使用PACS网络和工作站,通过PACS系统的强大搜索及存储功能,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在PACS上,挑选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典型病例影像学征象的认识和学习;其次,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带教中。例如对同一患者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疾病的病因、发展及预后等,全面认识某种疾病,如输入“肺癌”,在PACS上很方便就能检索到设定时间内的所有诊断为“肺癌”患者的影像信息,使学生对该病的发病部位、不同发展阶段及影像学特征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同种疾病不同患者间的比较,使学生对该病的像学特征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再次,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带教老师应引导学生在PACS上进行报告书写,提交给上级医师进行审核,然后上级医师再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住院医师在实践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大大提升其不断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医学影像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带教工作中,不仅要求带教老师有扎实的影像及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能在有限的培训期内尽快全面的掌握影像诊断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本学科特点、加强多学科学习,带教老师需言传身教、注重学生影像诊断思路的培养,充分发挥PACS在教学中的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医师的素质水平,推动医学影像医师培训带教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1]黄宏远,吴利忠,唐红梅.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91-92.

[2]赵永亮,颜伟,宿芳,等.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98-99.

[3]刘玥,邹文远,李胜,等.在信息化诊断模式下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27(2):77.

[4]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5]余建明,冯敢生,曾军.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7):553-554.

[6]牛广明,苏秉亮.临床比较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

[7]钱懿,王俭.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与临床结合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148.

[8]袁永丰.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08-209.

[9]张慧宇,卢振威,高剑波,等.提升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9-10. [10]陈洁容,吴奕芬.浅析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8):106-108.

[11]李卓琳,金雁,蒋洁智,等.影像专业医学生实习教学中注重影像诊断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99-202.

[12]Magiros M,Kekic M,Doran GA.Learning relationalanatomy by correlation thin plastinated section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Preparation ofspecimens[J].Acta Anat,1997,158:35-37.

[13]赵圆,邢艳,刘文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影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9):71-72.

[14]班允清,惠婷,刘艳.医院PACS系统在颈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7:124-125.

[15]申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16]Blunt D,Regan D.Using PACS as a teaching resource[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05,78(6)483-484.

[17]姜慧杰,李大庆,郝雪佳,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265-567.

[18]史军丽,冯庆,骆科进.PACS和RIS在影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74-76.

[19]张金玲,刘白鹭,李萍,等.基于PACS网络的数字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5(4):111-112.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medical imaging doctors

SUN Xiaoli WANG Rengui WEN Tingguo CHEN Xiaoba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alist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the features of medical imaging,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work in the radiat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or many years,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medical imaging doctors.In this article,we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trengthen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teaching by precept and example,practice the diagnostic idea of stud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PACS in teaching work,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est mode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medical imaging doctors.

Specialist;Standardized training;Medical Imaging;Teaching

R197.3

C

1673-9701(2016)29-0150-03

(2016-07-23)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专科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