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探讨

2016-02-01 03:46徐洪彪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腹腔镜

徐洪彪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吉林 松原 131400)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探讨

徐洪彪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吉林 松原 1314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6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开腹组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保肛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保肛率虽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

直肠癌属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1]。临床上治疗直肠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手术切除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技术的愈加成熟,直肠癌患者也愈来愈希望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排尿、排便等功能[2]。为探讨腹腔镜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直肠癌[3],排除标准:①距肛缘>10 cm者(高位直肠癌患者);②复发患者;③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等急诊手术患者;将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患者76例,男44例,女32例,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7.5±3.2)岁,肿瘤分期:Ⅰ期13例,Ⅱ期22例,Ⅲ期30例,Ⅳ期11例;开腹组患者76例,其中男47例,女29例,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8.2±3.4)岁;肿瘤分期:Ⅰ期9例,Ⅱ期25例,Ⅲ期32例,Ⅳ期10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极具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患者截石位,保证患者头低、足高,向右约倾斜15°,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工作后,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通过四孔法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脐孔行穿刺,向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便于在建立气腹后的腹腔镜插入,对患者行直肠腔内化疗;取右髋前上棘与锁骨中线焦点,作为操作的主要孔道,再将其与脐齐平的两侧分别各做一辅助操作孔道,径约5 mm;与腹脐耻连线中点处同样作一辅助操作孔道;使用超声刀,对尾骨尖至肛门两侧把乙状结肠系膜行钝性分析,沿直肠前的会阴筋膜至远端直肠系膜处行超声切除;肠管切除需在肿瘤下方30 mm处,从主要操作孔道将切口撑开约40 mm时将肠段取出,切除乙状结肠部分后,行肠道吻合,缝合后,蒸馏水予以肠断冲洗,同时使用氟尿嘧啶液对患者盆腔做消毒处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将直肠与乙状结肠左侧系膜分离,两侧交汇,分离髋前间隙与直肠后壁,再分离侧壁与直肠前壁(方法与腹腔镜组相同),通过荷包关闭器与吻合器做肠断吻合。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②两组患者保肛率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保肛率比较:经过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治疗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腹腔镜组患者中有36例患者保肛,保肛率为47.4%;开腹组共有32例患者保肛,保肛率为42.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保肛率对比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在进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时,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即,采取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所需时间(155.3±15.6)min稍长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时间(134.5±14.8)min;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6,P<0.05);但是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时间(5.2±1.1)d、术中出血量(62.5±5.4)mL、住院时间(12.7±2.2)d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0.3)d方面,与开腹组术后下床时间(8.1±2.3)d、术中出血量(97.8±6.4)mL、住院时间(17.3±3.6)d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8±1.1)d相比,均优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作为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手术,可有效治疗直肠癌,且并发症较小,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4]。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也已经成为治疗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以其操作简单、微创与高效等优势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极大青睐。但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是否具有确切疗效还有质疑存在[5-6]。本次研究中,以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发现腹腔镜对治疗低位直肠癌确实具有良好效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比较,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且两组患者在保肛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但是在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腹腔镜对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同样具有确切疗效。腹腔镜手术可极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说明腹腔镜技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更能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综上,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就其在手术时间长方面的不足之处,还需根据患者病情做深入分析,确保腹腔镜最终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逖,张建都,王泰岳,等.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5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3):81-82.

[2] 孙延东,吴国豪,张波,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32(4):369-372.

[3] 钟武,张磊昌,钟世彪,等.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J].中国全科医学,2014,15(30):3545-3549.

[4] 秦伟.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对比[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3):70.

[5] 吕柯.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3,32(35):84-85.

[6] 贺宏,吕振江.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578-579.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69-02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