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2016-02-01 03:46温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液净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温丽丽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辽宁 沈阳 110024)



40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温丽丽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摘要】目的 探讨对血液净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得分、SAS、SDS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对疾病态度、对血液净化的认知、对血液净化的态度等四个维度的健康教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同意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和态度,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关键词】血液净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血液净化是指将患者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分别引入游戏器内半透膜的两侧,根据膜平衡原理,经弥散、对流等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1]。血液净化是一种先进的、复杂的治疗技术,很多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不熟悉,同时对所患疾病不了解,因此患者常会产生治疗态度消极、缺乏相关知识、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等现象[2]。为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其健康恢复有重要作用,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研究,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6.7±8.5)岁。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8.8±1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常规的接待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首先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培训结束后护士长监督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并在执行情况中做好相应记录,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患者由于缺乏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出现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等一些列护理问题。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宣传手册辅助并强化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与血液净化治疗相关的知识。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所患疾病病情较重、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患者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并给与及时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摧毁患者的意志,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情绪变化等情况,以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交谈获取与患者心理活动相关的信息。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A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标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对疾病态度、对血液净化的认知、对血液净化的态度等四个维度的健康教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同意学意义(P<0.05)。调查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和实验组SAS、SDS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患者不仅仅渴望得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他们希望获得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希望得到关爱和尊重,这就要求护理模式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发挥其优越的作用。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对与疾病相关知识的获取,同时护理人员有责任向患者及社会传播健康知识[4]。心理护理主张以患者的心理活动为重点护理项目,在护理操作中,尊重患者意愿。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和态度,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填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淑慧.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160-161.

[2] 陈涵枝,祁真,刘斌,等.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4,14(12):1111-1113.

[3] 耿巧玲.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92-193.

[4] 张文慧.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4,35(36):8167-816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28-01

猜你喜欢
血液净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透析液钠浓度与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
血液净化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分析
探讨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