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2016-02-01 03: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康 英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康 英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38例,总结分析引发低血压的因素以及特点。结果 138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并发症状,比例为32.61%,但经过医护人员及时的发现并补充补液、电解质,采取升压等措施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容易引发低血压,并发低血压发病急,病情严重,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低血压的发病率,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护理与体会

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即为心血管介入治疗,但该方法并发低血压的概率较高,且发病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并发低血压时患者心率会骤然减缓,回心血量骤减,心输出血量骤升,血压急剧下降,心脏以及内脏小血管会出现剧烈的反射性扩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患者生命岌岌可危[2]。因此,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处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步骤。本次实验为探究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以及体会。选取了2008年9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08年9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38例,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有45例,其中男患者有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年龄为(56.7±3.6)岁。45例患者中,实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有12例,实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者12 例,实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有16例,实行先心病封堵术者2例,实行射频消融者3例。低血压症状一般出现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是术后24小时之内,其中有15例并发症发于手术中,30例在术后24 h内引发。并发低血压的患者症状绝大多数均为发病急,血压下降快速,骤降至高压70~90 mm Hg,低压60~50 mm Hg,心律不齐,减至25~35次/分,脉象弱,脸色苍白,四肢冰凉,头脑不清醒,神志模糊,触觉敏感性下降。

1.2治疗方法:当观察到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低血压症状时,应及时给予吸氧处理,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变化。保证患者静脉通畅,由静脉通路快速注射1~2 mg的阿托品,1500~2000 mL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患者有效血容量的循环。观察到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时,要静脉注射10 mg多巴胺,之后的每30 min推注20~40 mg,继而静脉滴注100~200 mg加到250 mL 5%的生理盐水溶液中,一直至血压不再有下降趋势稳定下来为止。如果患者心率过低,可静脉注射小剂量的阿托品0.5~1.5 mg,观察1~2 min内患者心率变化,如无变化,剂量可增加2 mg。

1.3护理措施:①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有层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作用,加强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以及对健康的追求,自觉配合治疗。②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大的情绪波动。在患者住院期间,为他们详细介绍医院环境以及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给他们心理安慰,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③饮食护理:患者住院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食物要易消化。患者术前要禁食3~4 h,禁水2 h,以便手术过程中避免消化道感染。但是禁食时间不能过长,过长的话需要在手术后补充血容量。患者心率减缓时,要限制饮水,在拔管后1 h嘱咐患者饮水,手术后3 h,患者需大量饮水来补充血容量以便血液循环,这样可以加快对比剂排出,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现象的发生。提醒患者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密切关注患者面部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④拔管护理:拔管前应向患者解释拔管的方式、压迫时间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舒缓患者的心理,做到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同时要准备好多巴胺、除颤仪、阿托品等急救药物,建立通常的静脉通路。拔管前对患者周围皮肤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拔管时的疼痛感。压迫过程中医师尽量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拔管后仔细包扎,使用1 kg重的沙袋来压迫切口处进行止血。拔管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面部肤色变化,心率变化以及动脉搏动的情况变化,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而且整个过程要保证温度适宜。

2 结 果

本次实验对象中有45例患者并发低血压,其中有15例患者并发症是发于手术中,3例患者是在术后24 h内引发。经医师的及时抢救,有23例患者在发病30~60 min内恢复到正常的生命体征,血压上升到110/90 mm Hg,有22例患者在病发60~90 min内恢复正常。抢救成功率为100%,没有死亡病例。

3 讨 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会导致患者心率减缓、血压降低,极易引发病急、病情严重的并发症,并发低血压就是其中的一种,发病机制主要为神经调剂功能障碍。下丘脑和皮层中枢受各种各样刺激因素的作用,会使得自主神经张力增强,小血管以及内脏肌肉反射性扩张强烈,使得心排血量骤升,回心血量骤减,血压急剧下降[3]。实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保证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做到主动地配合治疗。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怀疑等负面情绪[4]。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面色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术后,要根据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恢复情况适当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鼓励患者作适当的运动,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5]。并发低血压一般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是术后24 h内,因此,在这一危险阶段,医护人员应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准备好足够的补液、电解质,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6]。

总而言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规范、合理、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有着极高并且清晰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是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叶丽,何多芬,李静.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伴一过性低血压反应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4):395-396.

[2] 刘鹏,贾立新,张艳,等.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92-993.

[3] 曾伟,辛杰,王凤,等.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77-979.

[4] 李敏玲,郭俊宇,孙小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139-140.

[5] 王禹,朱秀勤.心血管病介人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特点与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9):836-837.

[6] 苏宝香,金世萍.冠状动脉介人诊断与治疗所致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仁[J].介人护理,2006,12(7):614-61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