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016-02-01 03: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预防

苑 华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300)



简述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苑 华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300)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 将152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12±0.35)d,对照组为(9.13±0.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为8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盆腔手术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当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护理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盆腔术后并发症,具有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可堵塞静脉管腔,产生血液回流障碍,使深静脉生理功能遭到破坏。据文献表明,待血栓脱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肝、肺、肾造成不良影响,若治疗不及时,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必须重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对76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实施了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1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年龄20~54岁,平均(42.15±1.36)岁;手术类型:41例卵巢手术,21例子宫手术,14例输卵管手术。实验组:年龄22~53岁,平均(41.26±1.68)岁;手术类型:40例卵巢手术,24例子宫手术,12例输卵管手术。比较两组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具体:

1.2.1术前护理:①风险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加强体征监测,对患者潜存或已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预防性干预计划,从根源上扼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心理干预。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心理疏导,使其消除内心疑惑。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作用及治愈案例,帮助患者克服术前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乐观向上地对待治疗。③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如临床症状、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掌握有效咳嗽技巧,做好全面准备。

1.2.2术中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手术时间具有直接关联[3]。手术时间预定为2 h以上的患者,术中应使患者头部低于手术床15°,并于患者足关节下方放置一小型沙袋(高约4 cm),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术中操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有按压动作。如患者手术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当经静脉推注适量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左右)。

1.2.3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术后不可使用枕垫,体位以平卧位为主,具体可根据患者感受适当变换体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降低下肢静脉压力。②健康饮食。术后饮食要健康清淡,可指导患者多进食低糖、高纤维、高维生素及低脂、高蛋白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提升肠胃动力,确保排便通畅。③康复指导。适当伸屈膝关节与足踝内外翻转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待患者病情恢复后,当确保患者每天下床活动次数为4次左右,每次持续30 min。使患者穿弹力袜,以提升下肢静脉回流速度。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SPSS13.0,计数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共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5.26%;对照组共2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2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12±0.3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9.13±0.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有7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有61例,护理满意度为8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妇科盆腔手术后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仅凭治疗很难从根源上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当评估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这与何克英等报道观点接近[4]。综上所述,在妇科盆腔手术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当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侠.妇科盆腔围手术期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10(11):93-94.

[2] 孙艳芳.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6):189-191.

[3] 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56-58.

[4] 何克英,曹述敏.妇科患者行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10(35):203-204.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55-01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预防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