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评价

2016-02-01 03:46任庆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任庆华

(丹东市中医院骨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评价

任庆华

(丹东市中医院骨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中医护理路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药导入熨疗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为91.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施以中药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导入熨疗;中医护理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逐渐上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患者的活动进行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及预防复发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58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5岁,平均(41.3±4.6)岁,病程1个月~25年。所有患者均由X线片或CT片检查确诊。所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等。包括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侧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发病部位分布:位于腰部3~4节段22例,位于腰4~5节段48例,位于腰5~骶1节段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自理能力等均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中医护理路径干预:两组患者均予以中医护理途径干预,主要干预方法如下:①在入院的第1天首先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探访制度、主管的医师及护士等,并完成患者的病情评估,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②入院第2、3天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配合健康教育、情志疏导并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如果患者需进行多功能损伤治疗或牵引治疗时应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合适的功能锻炼,如循序渐进的进行床上踢腿运动,频率为100次/天。③入院的第4、5天应注意患者的情志护理,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如有必要可进行刮痧、牵引等功能恢复护理,此期间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便秘、失眠、疼痛等现象,如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对症护理;此期间可循序渐进的进行床上踢腿运动,频率为150次/天进行。④入院的第6、7天,可将床上踢腿运动的频率增加至200次/天。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指导患者放松心情。⑤入院的第8、9天,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理疗。⑥患者出院的指导:主要是帮助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并将康复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此外,还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注意营养的均衡性。注意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注意叮嘱患者在出院后的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随诊复查,若有异常随时来院诊治。

1.2.2中药导入熨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中医护理路径基础上予以中药导入熨疗护理。药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病患煎药后的药渣,并在药渣内加入10 g红花,以增强药物的渗透能力。如果药物带刺,则应提前将刺取出,以避免刺对患者皮肤的刺伤。将药渣放置在3个布袋内,将布袋放于容器内,然后将容器放在专用的微波炉加热3~5 min后取出,贴敷于患者的委中、环跳、肾俞穴。贴敷的时候要注意布袋的温度,刚开始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采用上下点打的方式进行烫熨,点打2~3 min后可以采用拍打的方式,拍打的时间约2 min,拍打结束后可采用左右按揉的方式进行按摩,按揉的时间为5 min,按揉结束后将烫疗包放于患部并用力按压直至布袋温度降低至37 ℃左右,同时更换加热好的另一个烫包,操作的方法与前一个布袋相同。每次熨烫的时间需要维持在30 min,每天要治疗2次,1个疗程为6次,1个疗程结束后可以休息1 d后继续下1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无效: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无改善;好转:患者的腰部功能明显改善,腰腿痛体征及症状明显减轻;治愈:患者的腰腿痛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能将脚抬高至70°以上,并可从事原有的工作。有效率=(好转+治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无效5例,好转20例,治愈31例,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无效10例,好转26例,治愈20例,有效率为82.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的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是由于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气血痹阻不通所致[2]。中医护理路径是综合疾病特征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制定的具有时间计划性的护理方案及措施,能有效的将护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中药导入熨疗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悠久的方法,其疗效比较明确。本研究中,将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在中医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同时加以中药导入熨疗,将中药敷贴于患者的体表腧穴,并通过热刺激及药物的吸收,能够使患者的局部血管扩张,从而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药物的传播、吸收、渗透加快,从而达到散热止痛、活血行气、通络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疗效。综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施以中药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灿,刘艳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6(1):80-83.

[2] 俞红,沈灿.中医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5):1177-117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83-0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