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2016-02-14 06:33徐颖颖程瑞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助产关怀人文

徐颖颖,程瑞峰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徐颖颖,程瑞峰*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目的 探讨提高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完善助产专业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助产专业1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前后运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认知、耐心维度,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维度、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能力。

高职;助产专业;人文关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具体应用,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理解为教师教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学的模式。目前,国内在助产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助产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多侧重于灌输式、教条式,忽略了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助产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临床日益增高的对人文关怀服务的需求[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助产专业124名学生(均为女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2名,对照组62名。

1.2方法

1.2.1对照组 高级助产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魏碧蓉主编的《助产学》。授课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助产操作技能则采取教师带教,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练习的形式。

1.2.2实验组 教材同对照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1)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训操作等手段设定教学情境。如学习产前检查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医院检查室环境和设备、孕妇可能的身体状况,营造人文关怀情境。实训操作时通过案例设计情境:初产妇,26岁,因“停经39周,腹痛4小时”入院待产,现产程开始已12小时,宫缩:40~60秒/1~2分,强,宫口开全,胎先露S+2,胎心:142次/分,LOA,羊水清。产妇因疼痛出现叫喊、烦躁、拒绝合作情绪。通过实验室环境布置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入境生情,要求学生在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组织学生扮演产妇、助产士,“助产士”在准确进行常规技能操作的基础上,以“产妇为中心”解决问题,满足“产妇”身心需求。

(2)反思教学法。利用反思教学法(反思日记或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关怀行为和非关怀行为,引导学生了解产妇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学习“会阴切开缝合术”之前,提问:“哪位同学有被缝过针的体验?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如果直接告知产妇会阴部要进行切开缝合,产妇会不会因害怕而拒绝?你认为适当介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必要性和术后恢复情况,产妇会不会更容易接受?”操作结束后让学生思考:“今天的操作中你做到关心产妇了吗?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你的关心的?”

1.2.3效果评价 选用马芳等[2]翻译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7个条目,由3个维度构成,即认知、耐心、勇气。采用Likert7级评分制,从“完全反对”到“非常赞同”分别赋值1~7分,其中13条需反向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1,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0。

1.2.4资料收集 分别在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

1.2.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1)两组学生一般情况、干预前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认知、耐心维度,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干预前关怀能力得分比较(n)

表2 干预后两组各维度及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3)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及关怀能力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各维度及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各维度及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3讨论

3.1有助于提高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服务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连续的、个性化的服务模式[3]。对孕产妇实施人文关怀是助产士的基本职责。人文关怀能力是在特定文化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修养,外化为服务于他人的实际本领与才能,主要包括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两方面[4]。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受个体主观努力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5]。目前,临床认为分娩前、产时和分娩后开展人文关怀服务,可以有效改善分娩体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降低手术产风险[6]。本研究通过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改革,发现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反思教学法,可以增强助产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孕产妇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明白孕产妇的处境和忧虑,从而有效提高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

3.2注意事项

助产事业的发展需要以高尚的职业品质为前提,而关怀知识和关怀能力储备是构成助产士职业品质的要素。国内不少调查显示,我国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普遍低与国外[7~9]。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助产专业学生一般19~21岁,处于人文关怀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较易达到关怀教育培养效果。但这个时期的学生也易产生焦虑、烦躁和逆反心理,这就对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原则,稳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助产专业人文关怀教育任重而道远,仅仅在一门助产学课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在显性课程中渗透和隐性课程中研究,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总之,助产专业人文关怀教育是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职业使命感等,还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环境、身心特点、年龄特征等对人文关怀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总结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1]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09-412.

[2]马芳,朱丹.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10):78-81.

[3]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2.

[4]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5]黄戈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72.

[6]孙治家.人文护理在待产、生产及产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291-292.

[7]Fjortoft N,Zgarrick D.An Assessment of Pharmacists’Caring Ability[J].J Am Pharm Assoc,2003,43(4):483-490.

[8]Simmons P R,Cavanaugh S H.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 and Graduate Car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J].J Prof Nurs,2000,16(2):76-83.

[9]张金华,高敏,李薇,等.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328-330.

(*通讯作者:程瑞峰)

G420

B

1671-1246(2016)23-0051-02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年)规划项目(14JY23)

猜你喜欢
助产关怀人文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