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2016-03-07 02:31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所有制学者混合

何 路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何路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350117)

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标志。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方法及思路等问题,国内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介绍并评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观点及文献,对预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趋势以及探寻新的研究突破点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策略;文献综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顺利实现功能转型的关键,也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混合所有制”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解读公有制经济含义时就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的字眼。混合所有制形成和发展于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内学术界对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问题、热点开展了研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文献着重解读了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性及改革思路问题。而现阶段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策略问题,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方法与思路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归纳和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审慎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并对该学术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接下来学术界探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新的研究突破点提供借鉴与启发。

一 国有企业改革策略的争论

1978年,我国国企改革拉开了序幕。纵观几十年的改革历程,并在总结改革成败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适时调整改革方向和合理选择改革策略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对于国企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1.维持国有企业属性的改革。

前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强调在维持国有企业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层面的改革。如张军(1999)指出,中国政府正将国有企业改革与某种发展战略精心结合起来,即“抓大放小”,绝不走俄罗斯“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的老路。[1]针对具体的改革策略,卫兴国,黄桂田(1995)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受制于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体制以及就业刚性压力这一最基本约束条件,指出国企改革需在完善制约国企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上、改革方针制定上以及国有资本存量上做出重大调整。[2]学者杨占辉(2000)更是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五种具体策略选择,即“三力并动”、“控放结合”、“内外并举”、“同步推进”以及“实践创造”。[3]由此可见,早期的研究并未触碰到对国企自身属性的变革。

2.是否变革国有企业自身属性。

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方向性选择的问题。对此,吴敬琏,张维迎等学者主张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吴敬琏(2012)主张改变国企行政垄断的局面,国企应“退”不应“进”,[4]张维迎(2012)指出,国有企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中国政府要在未来几年实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5]然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民营化存在牢固的制度障碍,严若森(2013)利用权威博弈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政府为维护政治利益,往往不愿对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尤其对于战略性行业内的国有企业以及对当地政府的税收贡献率大的国有企业,更倾向于维持其国有性质。[6]更有学者并不主张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黄群慧,余菁(2013)认为新阶段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不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民营化改革以消灭国有企业,而是完善相应制度基础,确保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国家使命导向”为追求。[7]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策略的争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前期的争论围绕维持国有企业自身属性的改革策略展开,而现阶段的争论焦点是要不要推行国有企业整体的私有化、民营化,偏向于对国企属性的变革以及整个国有经济的改革策略分析。

二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争论

我国早在十五大报告全面解读公有制经济含义中就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自此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框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以国企功能为导向,国有企业产权形式业已发生转移。针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个宏观的问题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怎样界定?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存有不同的见解。

有学者主张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垄断、实现去行政化。黄速建(2014)指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参照市场机制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一是所有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将不复存在,国企的企业身份重新确立,二是消除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行政化作风,真正实现“在商言商”。[8]刘崇献(2014)认为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和谐包容性发展。[9]

也有学者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国企高度融入市场经济为目标。卢俊(2014)认为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进以下目标的实现:一是改革国有企业体制,使之实现市场化,二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增加国有企业效益,三是增强国有企业主导能力并实现最大化。[10]张强等(2014)提出,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把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最大程度释放企业活力”作为最终目标,一方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实现实力、控制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11]

整体来看,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的争论,学者们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是打破垄断,实现国企的去行政化;二是实现国企与市场经济的高度融合。两种观点既表现出异质性又存在相通之处。差异点是前一种观点侧重于实现国企自身属性的变革,后者则侧重于实现国企与市场经济的融合,然而殊途同归,两者从本质上都主张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与思路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争论热潮消退后,如何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即改革方法与思路问题成为学者们的又一争论焦点。不少学者从独到的视角破解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

1.针对国企外部环境的改革。

一些学者主张加强国企外部环境的改革,如对制度环境和体制环境的变革。黄群慧(2014)在人民日报发文评论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通过“上下结合”的形式进行,即先“自下而上”——鼓励基层积极探索,而后“自上而下”——以顶层设计为指引推进改革。[12]张强等(2014)认为,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要打破行政垄断局面,改革审批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可见,在对外部环境进行变革的设想下,对国企内部的改革将更具可行性与高效化。

2.针对国企内部体制的改革。

不少学者更加强调注重对国企内部体制的改革。如吴爱存(2014)指出,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关键在于吸引战略投资者,并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上持有以下观点:一是推进国企改制上市,吸纳社会资本,达成治理的规范化,二是通过资本并购引进外来优质资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三是打通和重组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产业并实现对接,四是制定激励机制,逐步实现全员持股,五是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13]陆岷峰等(2014)研究指出,国资委应选择对国有企业进行相对控股而不是绝对控股,进行大股东间的博弈,选择金字塔式股权结构,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4]卢俊(2014)主张实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并侧重母公司层面的改革,改善国企股权结构并实现多元化,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的多元化改革。郑志刚(2015)研究发现,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可能的思路是通过扩大优先股持股比例,国有资本得以有条件向民间资本做出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的承诺,以便更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目标。[15]如前所述,对国企内部体制进行改革的设想由来已久,而现阶段的研究更是披着混合所有制的“外衣”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法与思路。

3.同步推进国企内外部改革。

也有学者认为同步推进国有企业内外部改革更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如杨克智等(2015)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需从国资监管、国资立法、企业内部治理等方面统筹推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法:一是要求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负面清单,二是吸纳非公有制经济战略投资者,产权逐步实现多元化,三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合理划定国有股持股占比,四是对国企混合方式加以规范,重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五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体制,六是建立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机制,实现资本监管。[16]

如前所述,针对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和思路,一方面,学者们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如黄群慧主张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上下结合”;张强等人主张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需打破行政垄断局面,改革审批制度。另一方面,学者们相互间也表现出观点的碰撞,如吴爱存,卢俊,郑志刚,杨克智等学者均提到了调整国有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持股比重;吴爱存,卢俊,陆岷峰,杨克智等学者的观点均涉及国企的产权问题并主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张强,杨克智等学者均主张加强政府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分别就国有企业的改革策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以及方法与思路问题,归纳和阐述了已有文献的主要观点。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策略问题,学者们的争论经历了从对国有企业自身属性的改革策略分析到转向针对整个国有经济的改革策略分析。围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学术界形成了两大阵营:以黄速建,刘崇献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打破垄断,实现国企去行政化;以卢俊,张强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与思路问题,学者们观点不一,不少学者持有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股持股比例、产权归属以及投资主体等具体问题,学者们持有相似的见解。

2.不足与展望。

学术界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企改革的策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方法及思路等问题。但在整条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长河中,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时间尚短,在许多方面存在改进和警惕的空间。鉴于目前的认知局限,仅作如下浅薄评价。

(1)在具体改革建议方面,学者们较多针对国有企业的本身属性给出改革的方法与思路,鲜有涉及国有经济、国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

(2)研究方法方面,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剖析,较少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与思路,更多表现为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如若运用在实践中效果将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

(3)研究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方法、思路等问题上,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无法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问题做出全面解读。

鉴于以上分析,接下来学术界的研究需有所偏颇。首先,学者们可侧重对国有经济、国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其次,可适当向实证侧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案例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研究。最后,开拓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障碍、改革顺序和强度等问题。

[1]张军.“抓大放小”的经济学: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策略的评价[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6):63-66.

[2]卫兴华,黄桂田.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的改善与改革的策略调整——兼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种认识分歧[J].当代经济研究,1995(6):1-8.

[3]杨占辉.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分析及改革策略选择[J].经营与管理,2000(2):7-9.

[4]吴敬琏.回归市场化改革正途[J].新经济导刊,2012(3):8-9.

[5]张维迎.国企是中国成长障碍[N].新京报,2012-03-19.

[6]严若森.权威博弈与国有企业改革策略[J].人文杂志,2013(3):26-32.

[7]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5-17.

[8]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7):1-10.

[9]刘崇献.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7):52-58.

[10]卢俊.推进混合所有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4(9):18-24.

[11]张强,湛志伟,蒋光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刍议[J].中国财政,2014(22):54-55.

[12]黄群慧.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上下结合”[N].人民日报,2014-04-08.

[13]吴爱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4(10):37-39.

[14]陆岷峰,李振国,王婷婷.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股最佳比例研究——基于博弈论在国有股权与话语权中的运用[J].西部金融,2014(12):4-11.

[15]郑志刚. 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5(6):4-11.

[16]杨克智,索玲玲,段然.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现状与路径展望[J].财务与会计,2015(6):20-22.

Class No.:F121.2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urrent Situation ,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e Lu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Fujian 350117,China)

“Mixed owne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and it is a hotspot for researchers again. Specialists and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target, method and thinking way of th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 on relevant views and literatures of th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the tread of research on th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exploring new breakthrough point of researc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ixed ownership reform; reform strategy; literature review

何路,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1672-6758(2016)10-0062-3

F121.24

A

猜你喜欢
所有制学者混合
混合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学者介绍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