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的重新审视

2016-03-16 10:52仲晨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革命

仲晨星

(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考茨基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的重新审视

仲晨星

(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130122)

[摘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和第二国际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立足西欧发达国家工人运动的实际提出了以“和平过渡”为特征的夺取政权策略,不仅阐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而且为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当前历史时期,考茨基关于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凸显出巨大的价值,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考茨基;策略思想;革命;夺取政权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和第二国际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关于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不仅决定了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的命运走向,而且对世界产生了持久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历史时期凸显出巨大的价值,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和平过渡”策略思想

考茨基认为民主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正常道路,暴力则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联系,无产阶级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是一种例外。考茨基认为由于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出发点和社会基础存在显著不同,所以“暴力斗争即内战是资产阶级革命为了达到目的所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内战是一种变态”。[1]考茨基认为并非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时候都能以民主制度为出发点,只有在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成熟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产业工人占人口多数并且有较高的阶级觉悟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用民主的方式。因此,考茨基认为西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无法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只有像俄国这样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国家,无产阶级才可能通过武装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

考茨基认为无产阶级能够通过“合法斗争”的议会道路夺取政权。按照考茨基的观点,在当时历史阶段,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到能够采取武装革命建立新社会的程度,认为武装革命后无产阶级无法对社会实施有效治理管理者,而且武装革命必然导致独裁者上台,使武装革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走到社会主义的反面。对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列宁认为“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内是这样,而且在最民主的共和国内也是这样。”[2]对于此,考茨基的看法与列宁完全不同。早在恩格斯逝世前,考茨基就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只有政治上的瞎子才会在今天还断言,即使在普选权的统治下,代议制仍旧保障着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且为了推翻这种统治,必须首先推翻代议制……真正的议会制度也能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正如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一样,这在现代已经是很明显的了。”[3]考茨基进一步强调了普选权和议会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正确途径,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不仅不能破坏代议制,而且要利用普选权在议会中获得胜利,所以,“在真正的议会制国家里,获得选举权是无产阶级革命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并且,“真正的议会制度也能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3]在议会道路的斗争策略上,考茨基认为利用议会开展“合法斗争”的关键是保障民主,因为民主越是在群众中扎了根越是占统治地位,采取“合法斗争”的议会道路成功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就更大。相反,如果少数当权者在政治上独裁专制,那么无产阶级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考茨基虽然强调走议会道路夺取政权,但是并未对议会道路采取绝对化的态度,“从现在起发展能够和平地进行,当然不是没有斗争,但是毕竟可以不经过大的灾变。无产阶级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利,通过工会运动,通过地方行政机构中的影响,通过建立合作社等等获得越来越大的经济权力,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将逐渐压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到后者有一天融化到社会主义为止。这一看法被人认为是愚蠢的。”[3]说明考茨基在未来革命道路的思考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策略的调整,避免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有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

恩格斯晚年从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在议会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写道:“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地的君主国”,认为无产阶级可能利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从理论上阐发“和平过渡”策略。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立足西欧发达国家工人运动的现实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和平过渡”的策略,不仅回答了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什么要走议会道路以“和平过渡”的方式夺取政权,而且阐发了实现“和平过渡”的途径和必然性,充分反映了西欧国家的国情,而且从理论上对资产阶级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进行了深入阐述,实现了对恩格斯“和平过渡”策略思想的开拓与创新。

二、深刻认识民主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恩格斯逝世后,西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普遍采取议会斗争的策略,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通过议会选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基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开展合法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考茨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革命基础上的政治民主革命,强调“我们把现代社会主义不仅理解为社会化地组织生产,而且理解为民主地组织社会”,突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即民主和社会主义是同等重要的。[3]考茨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在于“消灭任何种类的剥削和压迫,不管这种剥削和压迫是针对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性别,或是一个种族”。[4]考茨基在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佳方式是民主的同时,告诫无产阶级政党要看到无产阶级已经占据社会人口的多数、普选成为无产阶级对国家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方式的历史事实,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不要把民主看成洪水猛兽。考茨基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过程中并没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但它不是一种完备的社会制度,只是解构旧秩序中出现的一种过渡形态,而不是民主政治建构中的一个稳定特征,与社会主义本性相适应的国家政治制度只能是比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更加发达和完备的民主政治,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无产阶级具备运用民主的能力和政治上的成熟。正因如此,十月革命在考茨基看来不过是俄国的无产阶级通过武装革命的方式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不会给俄国带来社会主义。考茨基把十月革命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3]认为这样诞生出来的苏维埃政权只能是一个压迫人民的专制政权,而这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长久不了的,原因就在于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之后不但不能够发扬民主,而且日趋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考茨基预言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然会出现专制政府和特权阶层,在其后的苏联历史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考茨基的预言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启示,要避免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必须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协调发展,防止特权阶层的再次出现。

三、对考茨基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的评价

考茨基从西欧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承认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强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认为民主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正常道路。由于考茨基关于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验证了对于任何一种民主制度来说,要想实现社会发展的进步,不仅在于它建立了怎样的民主制度,而且在于执政党能否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民主,能否使民主成为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方式。在苏联七十四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始终没有建设起来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蜕变为“劳动人民中一部分人的专政,即集团的专政”,说明了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是迟早要被历史淘汰的,这样的社会主义政权注定要曲终人散、亡党亡国。[5]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正在于此,考茨基当年对布尔什维克的预感和批评,看似荒唐但却不幸被其言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高度出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巩固、扩大人民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意义上的可参与性和可经验性,使民主与专政一样,都成为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缺少的因素。[6]

[参考文献]

[1]王双金.对考茨基关于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的商榷——兼论考茨基与列宁策略思想的分歧[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2]王双金.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3]考茨基.考茨基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考茨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M].上海:三联书店,1973.

[5]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张庆

Kautsky’s Strategy for Power-seizing:Re-examination

ZHONG Chen-xing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22,China)

Abstract:Kautsky,a famous Marxist scholar of Germ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t the late 19thand the earlier 20thcentury,proposed to seize the power with the strategy of “peaceful transition” character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labor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is not only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democracy to socialism but also a guide for socialistic revolution in many countries. Kautsky’s theory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when the socialistic movement is at low ebb.

Key words:Kautsky;strategic ideas;revolution;to seize power

[收稿日期]2015-08-23

[作者简介]仲晨星(1985-),男,哈尔滨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007—03

[中图分类号]D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02

猜你喜欢
革命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机械革命Code01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迎接汽车新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