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化

2016-03-16 10:52黄光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功利化

黄光健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论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化

黄光健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677000)

[摘要]族群认同往往伴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驱使族群自身进化。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族群自身的特性,族群认同多在自身体系孕育下缓慢发展。进入近代社会,族群认同被泛政治化特性所缠扰,给原本脆弱的族群认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功利化、一体化、国际化、非传统化等,泛政治化特性给今天国际社会的族群认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加之战争、贫穷、恐怖主义、疾病等社会因素的存在,致使当今社会的族群认同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国际社会命题。

[关键词]泛政治化;族群认同;功利化;非传统化

在当今世界,族群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困境。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今天的文明社会,不管在西方世界,还是在东方世界,族群的冲突和对立都正在变成一个令国际社会困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完整、系统地对民族下了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族群、种族、民族建构起当今的社会体系。本文所探讨的族群认同正是民族机制下千百年孕育的民族发展历程和自身价值体系。千百年来,族群认同以自有的方式在不断完善,也无形的净化着世界民族的复杂的政治体系。如近代社会以来,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和重商主义的泛滥,亚非拉族群在战争和殖民霸权的阴霾下被人为的无情分割和随机重构,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将这个原本脆弱的族群认同带入了历史的死角。大战虽已远去,殖民主义已宣告终结。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泛政治化思想却深深地扎根在族群认同的机制中。泛政治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在现实社会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本文以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化为切入点,展开泛政治化的认同分析,力求寻找国际社会族群认同的破解之道。

一、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功利化

16世纪,伴随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到来,殖民主义无情的割裂了部族千百年来长久的心理联系,殖民战争和政治摧毁了部族之间脆弱的情感,从而毁掉了世界民族为之奋斗的心灵家园。譬如,非洲、拉美、东南亚、巴尔干、中东原本是部族的自在家园,近代的殖民战争迫使这些区域经历了分裂、重组、掠夺以及屠杀等。今天非洲的种族屠杀、内战和贫穷,还有果敢族问题的遗留、阿拉伯世界的战火等正吞噬着世界的和平。正是这种族群认同过程中被附加的殖民化和功利化,才导致族群认同的道路愈加艰难。正由于强权利益所在,而居于这一地的部族既无法避免被功利化,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成族群认同。这就是今天的非洲为完成族群的认同仍在流血,而这种被赋予的殖民化将长久的弥漫在族群认同的行进中。因而,在族群发展、认同的道路中,消除殖民主义危害,摆脱殖民主义带来的战争、贫穷,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发展经济建设,这是族群认同的唯一出路。

功利化,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而变得更加的隐秘。今天国际社会的边界纠纷、种族屠杀、恐怖主义等危害世界和平的行为,正是殖民主义功利化延伸的结果。因而,打击变相的泛政治功利化就是扫清国际殖民主义的遗毒。非洲、拉美、东南亚、巴尔干、中东、东欧等地的问题,已不再是一国一地的问题,而是战略全球化的一部分。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艰难地族际认同中往往逃脱不了国际殖民主义功利化的引诱和围困,从而致使简单的族群认同复杂化、战争化,将本应发展民生的国家拖入战争泥潭,既加剧了贫困,又激发了民族的相互仇恨意识,给国际社会的人道援助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国际社会只有全面清理这种源自泛政治化的功利思想,坚决打击国际新殖民主义,才能还这些经受长久战争病痛的种族一块安宁的栖息之所,从而实现国际社会的平衡发展。

二、族群认同的泛政治一体化

(一)族群认同是长期过程

千百年来,无论欧洲的部族纷争到民族融合,还是大中华区的族群认同到国家认同,无一不经过漫长的历史涤荡而得以实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一部从族群认同到民族融合的历史巨著。譬如,从汉唐的民族和亲到元明清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完成了从族群简单粗暴的认同到华夏民族融合的伟大历史蜕变。从战争到和亲,从仇恨到政治建构,这一民族的心路历程化解了千年的民族积怨,融合了边疆少数民族,为大中华圈的稳定增加了边疆维稳保障,继而为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本

放眼世界,千年的民族发展史,就是族群认同的一部进化史。纵观世界史,国际族群认同既需要时间去涤荡更需要时间去见证。如果在族群认同的历程中,人为的缩短本该漫长的历程,那将会毁坏族群认同的自身体系,从而改变族群认同的发展流向。譬如,泛伊斯兰国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它的流向,但目前的战争和政治手段非但解决不了这一族群认同,反而加剧了这一认同的不确定性。

(二)族群认同是族群的自我心路历程

在历史长河中,只有在族群自觉形态下形成的认同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由于政治的功利化,今天族群认同的历程中,往往被附加了政治一体化进程。站在民族学的角度,从族群认同到政治认同,从国家认同到一体化进程,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人为缩短这一进程,势必带来族群认同道路上的困难;如果在族群认同的脆弱历程中强行附加一体化进程,势必引来族群的心里对抗,导致一体化进程受阻。譬如,缅北族群认同引发缅北战争,正是认同中族群的心里对抗所引发的后果。从统一的角度,缅甸一体化固然没错,缓慢的果敢族群也无错,但无休止的战争解答不了这一族群认同的课题,更化解不了多年的民族积怨。可以说,政治一体化是族群认同的归宿,但从族群的自觉到政治的自觉既需要时间,又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今天,且不论缅北战事持续多久,但缅甸当局的政治形态完善到什么程度、如何接纳新成员才是解决缅北问题的关键。

一体化是国家政治的必然结果。政治学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而国家往往是由小的社会细胞、社会组织和一些部族构成。特定时刻,在社会局部相互认可乃至部族的族群认同从自我认同向族外认同中,往往不具备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乃至促成一体化进程。因而,一体化需要的不仅仅是族群认同,还要经济、文化交流、政治认可等社会因素的齐备。

三、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国际化

族群认同是部族自我心理的内化调试过程。伴随殖民主义的百年阴影和国际霸权主义干扰,让当今族群认同越加显得复杂化。譬如,美国在中东漩涡的弱化及在亚太战略的回归,给这些地区的族群认同和民主化进程增添了国际因素,也在小国纷争中看到了大国的身影,无形中这种泛国际化给族群认同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乃至恶化一定区域内的认同环境。利比亚、叙利亚问题,泛伊斯兰国问题、乌克兰问题以及缅北问题,在认同过程中都有国际因素存在,这也使得这一些区域的族群认同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战争在强化地域控制的同时,往往无形地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恶化,从而使国家主体陷入战争泥潭。[3]站在贫民的角度,我们要控诉国际霸权主义的泛滥,正是霸权主义的存在,才让原本是部族内化的进程演变为国际性的战争;正是霸权主义的存在,才让世界各个部族失去了美好的心灵家园。从人类发展学的角度,每个民族都想找回自己的心灵家园,只是在泛政治化环境下,族群在迷失方向的前提下认同已散失族群自我,加之战争、贫穷所导致的疮疤,从而演变为族群认同在泛政治国际化下的自毁历程。

国际化是国际社会相互妥协的过程。社会发展脱离不了国际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虽然一些小国、一些区域在认同的道路中由族群认同演变为族群纷争,并且随形式的恶化超出了国家、区域控制的范围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但这些都不足以国际社会肆无忌惮的横加干涉,从而演变为国际战争的下场。泛政治国际化的存在和延续,这无疑是政治、经济利益的诱惑,更是国际社会缺乏国际统一干预机制下被某些大国利用的悲惨结局。从近现代频繁的族群战争可以洞悉,缔造国际统一干预机制是避免更多流血冲突的唯一出路。

四、族群认同的泛政治非传统化

在传统安全的模式下,对族群认同造成威胁的往往是战争和暴动,因而,传统预防在传统安全模式下可以保障族群认同的安全。伴随卫星技术、计算机网络、媒体通信技术的更新,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威胁着边疆地区民族的进化和认同。因而,今天族群认同除需应对传统带来的战争打击外,还需要应对非传统模式下信息机制所导致的泛政治化威胁。这就要求今天的国际主体在应对非传统威胁时,除对手机承载的微信、飞信、QQ等非传统通信方式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及时梳理并加以应对,还需对来自国民教育、大众教育中政治意识形态变迁所引发的关注。尤其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冲突、民族战乱事发突然,往往给非传统威胁锲入带来更多的机会,也给边疆民族地区预防、控制带来更多的困难。

非传统化,是颠覆传统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趋势,而且在各方利益诱惑下这种意识形态正迅猛向政治领域渗透。如何防范这种族群认同的泛政治非传统化带来的危害,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难题。金融危机、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并非源于某个确定的行为主体,其威胁的形成过程也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使防范的难度明显增大。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人口爆炸、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因而,新安全观是在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淡化排他性的安全合作,强化共同安全,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观念,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

如何破除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化,寻求族群认同的平稳过渡,是现今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4]消除功利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国际化上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设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致使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一体化上广泛深入人文交流,互鉴共荣不同文明,促使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总之,只有搭建国际互信平台,倡导国际互助机制,完善国际运营体系,才能消除族群认同的泛政治化危害,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国际族群认同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斯大林.柯雪飞.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A].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卷[M].上海:上海扬子江书店,1933.

[2]〔苏〕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3]李鹏.姜海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概念辨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1).

[4]张景明.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蒙元金银器发现与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1).

责任编辑:张庆

On Politicalization Phenomenon of Ethnic Identity

HUANG Guang-jian

(Wester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Lincang 677099,China)

Abstract:Ethnic identity makes a constant driv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thnic group. In history,ethnic identity develops with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modern society,it has been involved with policalization,and thus there is uncertainty for the identity. Politicalized characters,such as utilitarianism,integr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d non-tradition,make it difficult for ethnic id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urthermore,social factors,such as war,poverty,terrorism,and illness,make ethnic identity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Key words:politicalization;ethnic identity;utilitarianism;non-tradition

[收稿日期]2015-09-01

[作者简介]黄光健(1976-),男,云南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024—03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06

猜你喜欢
功利化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功利化问题及改进对策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大学生权利意识功利化倾向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新建本科大学必须形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精神
关于小学奥数热的原因探析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道德冷漠的教育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