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问题研究

2016-03-16 10:52吴国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营业绩股权激励高管

秦 腾,吴国强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淮南 232038)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问题研究

秦腾,吴国强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淮南232038)

[摘要]文章着重从股权激励角度对高管激励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介绍当下高管激励的发展状况,阐述高管激励的内容,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点明高管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经营业绩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当下公司最为显著的特征。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但他们并不对公司财产进行直接的控制;公司的经营者,他们帮助所有者运营和管理公司,但他们不承担决策的风险。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不一致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最终目标必然会有差异:所有者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则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因为这种目标差异的存在,导致公司的运营状态难以达到最佳。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机制来平衡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问题,由此,股权激励应运而生,它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公司高管在促进自己的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司价值,从而实现公司价值和个人利益最大程度上达成一致。

一、研究背景

1.从发展速度看,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

近年来,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猛。从2006-2014年底,就有将近700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股权激励方案。而从2015年开始至2015年5月5日,在短短的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已经有将近6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自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草案。在2014年10月7日,重庆银行也发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并在股东大会上有高达99.80%的股东投了支持票,一旦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这就是从2009年以来金融业国企股权激励被叫停之后,上市银行将薪酬变为股权的一次大胆尝试。

2.从所有制角度看,以民营公司为主力军

2014年度,在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民营公司达到132家,而国企仅为22家。究其原因,国企在施行股权激励方案时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业绩要求高,方案设计管制多,激励对象的收益有规定的上限,而民营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条件则宽泛很多。

3.从地域发展看,集中在北上广一带

股权激励方案的实行地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其中,广东有40家,浙江有23家,北京、上海各为15家,湖南则有14家。这些地方经济发达,许多上市公司规模不大,成立时间短,并且多从事高科技行业,人才在这类公司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很多这类公司早就施行了股权激励方案。其次,这些地方多处于沿海地段,股权激励的概念引入的比较早,受到的关注度更高。

4.从行业分布看,涉及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在2014年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各个行业均有涉及,但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制造业独占鳌头。这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的公司数量基数较大,占比自然较高。

二、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综述

(一)高管激励的内容

1.薪酬激励

高管的薪酬一般情况下是由基本工资和风险收入组成。其中,基本工资是用来保护执行的日常需求,但真正的激励作用是风险收益。薪酬可以很好的反映员工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们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所以好的薪酬激励的实施能够对高管产生很直观的激励作用,能够刺激高管短期内更加用心的工作,尽可能的实现业绩增长。它是直观的,易于控制,风险相对较小,短期效应强。

2.股权激励

薪酬激励是短期性的,并且激励作用有限,它无法改变身为所有者的雇主和身为经营者的雇员之间的这样一种雇佣关系,所以许多高管并不仅仅满足于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的出现有效的满足了高管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物质上,公司的所有者根据激励对象对公司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股份,使得激励对象的角色实现从经营者向公司股东的角色转变;在精神上,激励对象的社会地位以及享有的权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所以,这些激励对象不仅可以享受正常应得的工资和奖金,还能根据所得到的股票来分享公司的利润。

(二)高管激励的作用

1.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价值

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激励,只要员工能达到激励的相应条件,那么必然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实行薪酬激励的公司,高管可获得相应的薪资报酬,而对于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可获得事先约定好的股票,就精神激励方面,业绩达到标准,这已经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对于激励对象的激励也会刺激非激励对象更努力工作,在公司内部实现一种良性竞争。

2.对激励对象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股权激励的这一作用相对而言更明显。股权激励将所有者和经营者变为一个整体,二者利益相关联,若高管好好经营,努力工作,公司获得较好的收益,那么高管本人相对而言也会得到更多的收益,相反,如果高管决策失误或工作不积极,那么其收入将会大大缩水。

3.降低高管离职率

如果在别的公司都设有良好的激励方案的条件下,而本公司没有或者方案不合理的话,那么公司的高管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而跳槽到别的公司。因此,良好的激励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高管离职率。

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内部制度不健全

1.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还身兼管理层经理的职位,这种核心职位的兼任大大削弱了股权激励的作用。此外,大多数上市公司虽然设有独立董事一职,但往往由于选拔机制不够完善,聘任标准不够明确等各种因素导致独立董事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监督高管防止内部人控制的作用。没有合理、规范的公司结构和监管制度,就很难形成科学、高效的高管激励机制。

2.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完善对于高管激励起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采用财务指标,即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价来作为考核高管的指标,但是这种体系仅仅是建立在财务指标上,它很少涉及到非财务指标,这就导致它无法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公司的业绩,还特别容易受到高管的控制,反而失去了绩效考核最初的激励意义。

3.内部监管不到位

激励机制的运作无法离开良好的监督机制。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公司内部财务的开展、高管绩效考核等工作都缺乏监控。由于有效的监督机制的缺失,许多公司高管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对自身有效的短期行为,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往往可能会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

4.忽视非物质激励

在马斯洛的五大层次的需求理论中,精神上的需求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对于高管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公司一味的强调物质激励,导致对文化、精神以及制度等非物质方面激励的忽视。如此一来,造成公司文化缺失,凝聚力下降,高管功利心太强,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质激励的成本。

(二)市场机制不完善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存在的混乱局面,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在实施的主体、评价的依据等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高管激励的相关政策,规范激励的实施,包括对激励方案的审批、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限制条件等。并且针对股权激励中的违法行为也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严厉打压。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

在股权激励方案的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披露不规范。虽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都会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但采用图表、文本各种方式的都有,披露的顺序也不一致,不利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二是信息披露过于简单。部分上市公司把股权激励计划作为商业秘密,不愿意进一步披露。然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于公司利益、股东个人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全面、科学的信息披露。

四、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建议

(一)优化公司内部治理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股权激励顺利实施的基石。在制定绩效考核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避免考核标准定的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只有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方能准确的预测出公司的潜力和发展状况。

2.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结合

公司在用物质激励满足高管物质方面的需要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励,在公司内部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激励回报体系。通过公司文化和氛围的建设来提高公司的凝聚力;通过优秀活动的开展、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方式提升高管的归属感;通过对公司不断的优化改革提升高管对公司的认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员工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物质投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这不仅对高管自身是一种激励,也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软实力。

3.完善公司内部结构

为了不让激励制度变成公司高管以权谋私的工具,必须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加强公司内部监管。最应该的就是尽快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治理问题,建立独立董事会,规范独立董事会的聘任制度,加强独立董事会的独立性,有效发挥其监管职能,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其次,对公司的激励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在进行股权激励时,要对授予的股权、行权价格、行权时间和终止条件等进行科学规定。所以要落实和健全内部监管体系,制定明确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健全相关外部环境

1.健全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施行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司价值,而股权激励的实施依赖于资本市场才得以实现。所以一个高效、规范的市场是施行高管激励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资本市场,管理层的工作业绩能够被客观公正的评价。其次,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高管激励的操作规范,使高管激励机制得以规范化运行。此外,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工作要做好,对上市公司呈递的激励方案要从严审批。最后,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不良交易的打压,防止高管走上炒作公司股票的歧途,并对在实施高管激励机制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进行查处严惩。

2.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有序高效的经理人市场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为公司能够选到真正的所需之才提供了保证。同时,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也会让经理人有危机感,并在经理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进而提高经理人的整体素质。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来构建并完善一个科学、公平的经理人市场,促使人才合理有序高效的流动,并推进其聘任选拔公平公开客观的运作,从而使股权激励作用最大化的发挥。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1.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在股权激励方面,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是模糊宽泛的,尤其是在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的会计核算当中,股价的波动等参考因素非常重要,但我国的会计制度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会计准则。

2.建立良好的税收制度

高管激励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成长期,尤其股权激励制度刚刚起步,一定的税收优惠将有利于股权激励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税法中不仅要求对股票交易这一行为收取印花税,而且对于收到的股息红利等收入也需缴纳相关税费,所以税收优惠的实行很有必要。此外,可以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对税收法进行改革,建立税率与持股时间相关联的机制,让激励对象可以在不同的持股时间按不同的税率进行税务缴纳,从而鼓励激励对象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更好的实现长期激励的作用。

五、结语

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考核基础上,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尽可能的保证绩效考核标准的全面性、高效性。此外,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进行有赖于高效的市场环境,证监会需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操纵股票市场行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对股权激励的各要素的实施标准予以明确规定,让股权激励有法可依。最后,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也是不可或缺的,会计制度的完善、税收政策的优惠都能够从制度上保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有效实施,发挥其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汪福京.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浅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

[2]张曦,许琦.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2,(3).

[3]李小敏.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基于万科的案例分析[J].金融天地,2014,(6).

[4]黄杰.浅谈知识经济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管理,2012,(2).

[5]许琦.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3,(3).

[6]张晓亮.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对薪酬福利及持股比例机制的探讨[J].财会通讯,2013,(4).

[7]赵鲁燕,田治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4,(10).

[8]于悦.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激励的现状和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12,(12).

[9]张红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力资源,2013,(1).

[10]潘鹏杰,周方召,范德成.不对称股权结构、法律保护与薪酬绩效敏感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预测,2012,(3).

[11]Aggarwal,R.K.and A.A.Samwick.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2011,(6).

[12]Aigbe Akhigbe,Ann Marie Whyte.Does the use of Stock Incentives Influence the Payout Poli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2.

[13]Yisong S.Tian.Ironing out the Kinks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Linking Incentive Pay to Average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3,(2).

责任编辑:谷晓红

Executive Incentive in China’s Public Companies

QIN Teng,WU Guo-qiang

(Research Center for Resource-based City in Anhui Province,Huainan 232038,China)

Abstract:The issue of executive incentive i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ecutive incentive system is introduced concerning the content and problems caused by interior control and exterior contro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Key words:senior executive;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business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5-07-10

[基金项目]2015年度淮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xj25。

[作者简介]秦腾(1987-),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会计研究;吴国强(1971-),男,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会计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027—04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07

猜你喜欢
经营业绩股权激励高管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浅议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