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辩证性格

2016-03-16 22:44亓庆凯李东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好汉水浒武松

亓庆凯, 李东菊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论《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辩证性格

亓庆凯, 李东菊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历来深受欢迎,融合了众多水浒好汉的特点,并体现出众多性格特点,历来也是品评的对象,甚至被认为是天神般的形象。但是辩证而言,武松形象并非片面的仅体现积极方面,其身上同样存在某些消极甚至落后的特质。对立式的特征辩证统一于武松形象之中,文章通过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忠义良善与残暴血腥等三方面进行展现,以此来表现武松性格中的辩证对立。积极和消极方面并存于一身,方才使得武松形象更为丰满真实,并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武松; 辩证对立; 矛盾性格

《水浒传》作为首部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进入成熟大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故事的结构方式,语言的流畅通俗,还是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都体现着《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而《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其艺术成就的有力体现。《水浒传》中塑造了诸般人物,如英雄好汉,佞臣贪官,地主豪绅以及市井细民等。其中,作者主要刻画的是各类好汉形象,他们拥有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而在这些水浒好汉当中,作者的刻画重心也不尽相同。金圣叹将水浒众位好汉分成上中下等诸般等级进行品评,仅有武松、鲁达、李逵等九位被视作上上人物,其中打虎英雄武松,更是金圣叹首位品评的好汉,足见武松形象塑造之成功。金圣叹认为武松是豪杰不受羁靮的粗鲁个性,对武松的评价则是“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金圣叹将武松视为天人,兼具水浒众好汉的特点于一身,是《水浒传》刻画的一等人物。武松得到诸多赞誉的原因除了集众人之长,被赋予神性之外,还有重要原因便是其身上也散发着人性光辉,有常人的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表现。武松身上体现着丰富的性格特点,通过诸多对立性格表现出来,这些矛盾冲突的特点辩证统一于武松形象之上,武松不再是单纯“高大全”式的天神形象,反而更像常人般有着冲突对立的性格特点,易于大众接受。

武松登场时,恰逢宋江避祸而流落到柴进庄上,巧遇在此寄居的武松。柴进向宋江介绍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三人于酒席中交谈甚欢,此处便通过宋江的第三者视角,对武松形象有较为细致的描述,但见其“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通过他人视角将武松的英武神貌展现出来,用雄狮、貔貅等神兽作比,更是凸显出相貌庄严,勇武过人的好汉武松形象。在作品中,武松形象和性格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成长型的角色,人物性格也伴随其经历有发展和改变。同时,武松的事迹体现着传奇性,其性格特征也存在矛盾对立,而这也恰是武松形象得以真实塑造和体现的源泉。周锡山先生在《金批〈水浒〉武松论》中认为,金圣叹认为武松性格中存在着辩证统一的方面,并分别通过急躁与稳重、勇武和怯懦、忠厚及狠毒、端庄与幽默等对立方面表现出来。欧阳健先生在《水浒新议》中也认为,武松不仅是体现市民理想的英雄,同样也是沾染了市民阶级庸俗情趣的英雄。辩证对立的性格体现使得武松形象更为立体和真实。

1 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

武松形象最突出的便是勇武豪放的特征,这也是大多数梁山好汉的共性,而作者在塑造武松形象时尤为着力。武松的豪放勇武有多方面表现,首先便体现在豪放坦荡。在武松登场时,其外貌的细致描写以及宋江视角的侧面烘托,暗示其豪放坦荡的性格。景阳冈上店小二告诫“三碗不过岗”,武松豪饮十五碗并不顾劝阻执意过岗;十字坡上让孙二娘只管上酒,连大馒头都要二三十个;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八字血书,以证明敢作敢当;最后出家六和寺,武松亦将资财散于寺中以充公用。诸多事件正展现出武松的豪放坦荡,使之成为水浒英豪中粗豪坦荡的代表。

武松的豪放勇武其次还体现在勇武善斗的方面。若按武力排行,武松定在水浒众好汉中位居前列。石碣受天文时位居天罡星十四位,名号为天伤星行者武松。从众好汉的名号与性格特征联系来看,二者有着深层次的联系,宋江位居寨主之位,故称天魁星;吴用足智多谋,故称天机星;公孙胜淡泊闲散,故称天闲星。武松的名号为天伤星,“伤”字亦暗示其冲动伤人,勇武善斗的特点。景阳冈上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狮子楼中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为报施恩的照料之情,醉打蒋门神,诸般事件都表现出武松的勇武善斗。

此外,武松的勇武豪放还体现在嗜酒的特点中。《水浒传》中时常描述好汉饮酒的场面,这也成为凸显人物性格的有效方式。宋江浔阳楼上醉酒吟反诗,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活阎罗倒船偷御酒,杨雄醉骂潘巧云等诸多事件都与饮酒有关,而武松嗜酒特点的描述也成为其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形式。武松的生平介绍时,便铺垫其时常嗜酒闹事,宋江与其结识后也是每日饮酒相陪;景阳冈上武松不顾劝阻豪饮十五碗;醉打蒋门神之前,武松更向施恩定下“无三不过望”的规矩,痛饮几十碗酒之后方与蒋门神争斗。武松嗜酒是其豪放勇武性格的体现,更能凸显出武松身上的英豪气,表现出一种洒脱与狂放,也是其好汉气概的重要表现。

武松形象体现着豪放勇武的特点,同时其也体现着怯懦妥协的对立特征。其怯懦妥协体现于两方面,首先便是对于强势或不可抗力的妥协。武松无疑是《水浒传》中武力超群的好汉,更被金圣叹称作“天人”,但武松身上也具有人性特点,尤其表现在面对强力时的屈服。武松性格豪放坦荡,但也并非无所畏惧,小说中诸多事例暗示着武松怯懦妥协的特点。景阳冈打虎后见到假扮老虎的猎户,武松道:“啊呀!我今番罢了。”精疲力竭的武松再次见到老虎一阵惊呼,认定自己性命堪忧,也是表现出了畏惧心态;明明知道知县贪赃枉法,却要替知县外出送礼;中秋宴上面对张都监等众人,武松独处一旁,更显唯唯诺诺;被诬陷偷盗而被捕,公堂上武松也是被屈打成招,无意反抗。这些事例也表现出武松在强大不可抗力面前,无论性格如何坚定都会表现出畏惧心态,这也是对于其神性光辉的削弱,更突出其人性的真实,使之更能接近常人心态。

除了面对强力时的畏惧,武松的怯懦妥协还体现在面对曲意逢迎时的屈服。这种屈服表现在被称赞或认同时,武松往往会骄纵自大而放弃原则,进而无意反对他人请求。这不仅表现出武松内心的骄枉自傲,更说明了武松性格中对于被肯定和认同的渴望,这种被肯定后的盲目也成为其性格缺陷而被人利用。与宋江分别时,宋江的屡次相送使得武松产生拜服心理,对于宋江的称呼也由疏远的“尊兄”过渡为亲近的“哥哥”,随后更与宋江结拜为兄弟。暂且不论是否为宋江的御人之术,武松却因获得认同感而臣服于宋江。武松义夺快活林也可以理解为因施恩对其认同和肯定,便将施恩与蒋门神俱为一方恶霸的实质弃之不顾。若初到孟州时,蒋门神表现出对武松的拜服,那武松随后的行为也定会另当别论。张都监令武松担任亲随,武松便跪下称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仅是张都监的认同,便使武松丢掉其秉持的骄傲,先是跪称小人,又尊称对方为恩相,更要鞍前马后的伏侍对方。这与武松的英武形象极为冲突,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两种对立性格也同时在武松身上得到有力体现。

2 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

除了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两种对立性格之外,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也是武松对立性格较明显的体现。武松的沉稳善谋表现于沉稳庄重与善谋机智两方面,其沉稳庄重也有诸多方面的体现。初见潘金莲时对其敬重异常,但见“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之后潘金莲时常言语撩拨他,但“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却不见怪。”足见武松的庄重自律。被潘金莲诬陷时,武松也无意解释,更显其耿直沉稳。得知兄长的死讯,武松并未莽撞寻仇亦或手足无措,表现的却非常理性,先阻止装哭的潘金莲,然后便围绕兄长死因询问:“我哥哥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时间、死因以及证人都有涉及。面对至亲兄长的离世其内心定是悲痛异常,却并未显露出来,而是沉稳细致的询问缘由,表现出武松遇事时的沉着稳重,次日武松又再次询问死因以便探访实情。为兄报仇后,安排四邻变卖武大家产以备己用,亦足见武松的先见之明。跟随鲁智深探望史进,知晓史进被捉,武松便劝阻鲁智深切勿鲁莽报仇,要请求梁山援助以便稳重行事,却被鲁智深责备为慢性之人。

其次,机智善谋也是武松性格特点的重要表现。相较于李逵式的莽汉英雄,在粗莽性格之外,武松更体现着机智善谋的特点。面对武大离世,武松步步为营,顺藤摸瓜般从何九叔找到郓哥,又从郓哥口中得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最后推断出武大的死因。十字坡面对孙二娘,武松也是佯装中计而诱敌深入。醉打蒋门神时,武松便佯装酒醉以麻痹对手。被张都监陷害而被刺配时,面对施恩警惕押送公人的告诫,武松回应道:“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原来武松早已料到到对方诡计而有所提防,成竹在胸,粗中有细正是武松沉稳善谋特点的有力体现。

另一方面,武松沉稳善谋相对的是其痞性急躁的特点。梁山好汉大都急躁莽撞,这或许是众好汉的共性。金圣叹评价武松的粗鲁为豪杰不受羁靮,这有时能体现豪放坦荡,也能揭露武松的性格缺陷。武松素来嗜酒闹事,以至于流落江湖,在柴进庄上因宋江惊扰便要与其厮打。景阳冈上因店家不肯卖酒,便焦躁闹事叫道“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逃往青州途中,因酒店缺少酒肉招待,又眼馋孔亮享用自家酒肉,武松便不分青红皂白打伤店家,又因口角之争将孔亮打伤。陈太尉招安梁山之时,因御酒被偷换而惹恼武松众人,便发作起来使得招安落空。

其次,武松身上还存在江湖人士的痞性特质,这种气质又与沉稳庄重的性格形成强烈反差,更突出武松的对立性格。武松的痞性表现于对待女色的态度中,水浒故事中对于女色往往持有排斥态度,而对于好汉的定义也是不近女色。但相较而言,武松对待女性的态度并非如同鲁智深和李逵一般坚定,尤其是十字坡上与孙二娘的交谈时,武松对孙二娘的几番的调笑更显低俗,与武松天人形象十分冲突,更多体现的是江湖匪气。在中秋宴上,面对张都监要将玉兰嫁于自己的要求并未坚定回绝,反而拜谢张都监,更因此引出后文被诬陷为盗贼而被捉。重夺快活林时,对于蒋门神的小妾也是一番调笑。此外,武松的痞性气质还表现在流氓式的杀人越货,实在是有损好汉形象,血溅鸳鸯楼将杀害张都监家十余人后,却将张都监家的银酒器等物顺走,与鲁智深在桃花山将顺走金银酒器相比,鲁智深的行为是为惩戒李忠,而武松的行为却仅为私利。这便看出武松的人物缺陷,因此说武松身上体现着沉稳善谋和痞性急躁两种对立性格。

3 忠义良善与残暴血腥

水浒好汉因忠义思想相聚梁山,秉持替天行道的主旨。众多好汉形象被塑造为情义代表,武松身上同样也体现着此种特点。武松忠义良善的品质首先表现在重情义方面,与宋江分别时义结金兰,自此便为宋江鞍前马后,随其征战南北。与武大的兄弟情义更体现着武松重情义的特点,与武大重逢时的欣喜,暂别时的垂泪,得知其死讯时的惊异,以及为兄报仇的坚毅都表现着二人深切的兄弟情义。此外,在对待他人时,武松重情义的品质也有体现。刺配孟州途中,慷慨解囊与押送公人吃酒。十字坡上武松仗义相护使得押送公人得以保命。孟州城为报施恩照料之情,助施恩重夺快活林。跟随张都监时,为报恩助张都监捉贼,反误中奸计遭到陷害。

武松忠义良善性格中重情义大多表现于对待兄弟亲友时,而其良善一面则表现在对待弱势时。移居于武大家中,便宴请四邻以表心意。为使郓哥作证指认,便出钱照料郓哥老爹。蜈蚣岭上斗杀飞天蜈蚣,救得妇人性命,并将资财留给妇人以作家用。征讨方腊后,将金银赏赐纳入六和寺中以充公用,自己愿作清闲道人。诸般事例说明武松面对弱势时,往往也会施以援手,表现着武松具有同情弱者的良善之心,也表现武松秉持着梁山替天行道的主题思想。

与其忠义良善方面相对立的则是其残暴血腥的特征。《水浒传》中常有残暴血腥场景的描述,杀人场面也是细致描写的对象,一是对于当时市井文化中某种独特审美兴趣的满足,展现出一种暴力美学式的场面,二是对元末之后社会动乱大背景的暗示。林冲雪夜怒杀陆虞候;杨雄卖刀杀牛二;杨雄大闹翠屏山,血杀潘巧云等都是《水浒传》中细致描述的杀人场面,场景表现也是异常血腥残暴。在有关武松的情节中,也有对于其残暴杀人场面的细致刻画。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对于杀人过程的描写尤为细致: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一系列诸如“揪”“扯”“剜”“挖”“抠”等动词的运用,将血腥残暴的杀人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寒而栗,同时也将武松残暴嗜杀性格显露无遗。十字坡上只因张青夫妇的拜服,便不顾其杀人事实与其结拜,对其杀人越货行为置之不顾。对于店中人肉作坊的描绘,更是增添了血腥阴森气氛:“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在剥人凳上。”血溅鸳鸯楼时,武松的残暴血腥又得到印证,文中描述:“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连丫鬟下人,妇女幼童都不放过,一连砍杀十余人方才罢休,对于武松的这种残暴杀人场面的描述与其好汉形象极为冲突。此外,蜈蚣岭上只因戒刀未曾发市,便要找人试刀,连小道童都不放过一并杀掉,其嗜杀特点更是表现出暴力式的宣泄。曾良先生的《〈水浒〉英雄的滥杀无辜及其悲剧意义》中也指出,武松的复仇式的杀人,其基本性质是正义的,但方式也是有些过分,有些过头。诸多事例的描述,使得武松形象在忠义良善之外更体现出残暴血腥的特点。

4 结语

《水浒传》中塑造出特立于众好汉的天神般的武松形象,同时种种对立思想又被赋予在武松身上,使武松在神性之外又体现着人性光辉。武松不再是超然物外又触不可及的形象,同样拥有常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从某种方面而言,这样的刻画方式是对于武松形象神性的弱化,以突出其人性特点,而这也使得大众对于武松形象更易于接受,同样削弱其强势形象对于读者的精神威胁,各种人性特质的赋予又使人物更加真实自然。运用对立辩证的思想分析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特性,发现其隐藏的性格特征,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由小及大,运用辩证思想来分析其他水浒人物,对于了解好汉形象的创作模式,整体把握水浒主题思想以及创作意图也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1] 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2] 施耐庵.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欧阳健,萧相恺.水浒新议[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144-151.

[4] 张桐林.明镜照物 妍媸毕露:试论武松的性格缺陷[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118-122.

[5] 周锡山.金批《水浒》武松论[J].明清小说研究,1989(3):31-40.

[6] 曾良.《水浒》英雄的滥杀无辜及其悲剧意义[J].明清小说研究,1992(1):58-66.

[7] 傅继馥.论武松形象[J].江淮论坛,1983(3):47-52.

责任编辑 王红岩

The dialectical character of Wu Song's image in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QIQingkai,LIDongju

(College of Literature,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

Wu Song in the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has always been popular, wh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y other heroes and reflects more outstanding character. He has been the object of evaluation and even considered to be God's image.But in terms of dialectic, Wu Song's image is not one-sided to reflect the positive aspects, there are still some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being in the image of Wu Song. Three aspects of the article show the dialectical opposition in Wu Song's character including bold brave but cowardly compromise, calm but lack of impatience, loyal but brutal.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coexist in one body, which makes the image of Wu Song more full, and reflects the glory of human nature.

Wu Song; dialectical opposition;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2016-07-06

亓庆凯(1992— ),山东莱芜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李东菊(1990— ),辽宁朝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6.023

I 206.2

A

1671-7880(2016)06-0082-04

猜你喜欢
好汉水浒武松
梦回水浒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又”字歌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我家里的武松
武松:喝酒好赚钱
走一走“好汉桥”
武松的醉与不醉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