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哲学追问

2016-03-19 08:59汪永智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潮理想信念理想

汪永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会议综述

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哲学追问

汪永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思潮负面影响以及自媒体时代负面影响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必要性。由于“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内涵、特征以及实现路径上的契合性,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具有了可能性。积极探索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梦;理想;信念

一、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市场经济的影响及挑战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宏观调控下对生产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比如,经济活动市场化,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企业经营自主化,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不遗余力地开拓市场,为了各自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等等。同时,它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比如,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国家计划与市场导向两种手段的优点。国家在建立、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产生市场经济自身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以及滞后性等问题。当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尚未完全确立完善之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便会出现理想信念上的真空。这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本质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当代中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了很多丑陋的、不道德的乃至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这些都不断地挑战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攻坚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必然会引起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巨大改变,造成了有些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包括理想信念在内的观念上层建筑的改革。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内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发展,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西方思潮负面影响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即意识现象,使世界呈现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25这表明,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用马克思关于意识的理论分析西方思潮,可见,发端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西方思潮,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各类尖锐矛盾的集中反映。西方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西方思潮实质上是西方社会文化意识的表征,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之总和的基础上,由学术文化观点及其相应的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当代西方思潮派系复杂、理论众多。从学科的角度分类,社会思潮可表现为经济思潮、政治思潮、哲学思潮、文化思潮等等。具体到各个领域表现为,经济思潮分为国家干预主义、货币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等等;政治思潮分为政治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自由主义等等;哲学思潮分为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文化思潮分为抽象主义、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等等。这种区分也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为有些社会思潮同时涉及多个领域,比如全球化思潮既包括经济全球化,也包含文化全球化,还涉及到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各种思潮内部派别林立,这些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在社会的某个层面占有一席之地,在各自的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西方思潮的思想体系贯穿着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这些思潮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通常在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激荡地呈现出来的。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背景下,伴随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进程,西方思潮的意识观念开始在国内迅速传播。高等学校是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渗透西方思潮的重要场所。他们通过各种隐蔽的途径和伪善的模式向当代大学生传播西方思潮,不断地变化反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各种手段,妄图达到“西化”和“分化”的目的,妄图让当代大学生全盘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西方思潮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是由于各种思潮本身具有复杂性、迷惑性以及欺骗性,当代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充分辨析它、抵制它,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混乱、同化和模糊的思想倾向。因此,必须针对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意识状况的深刻影响,结合当代大学生意识发展的表象、特征、规律等特点,有效地抵御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构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

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自媒体的影响及挑战

有人把自媒体称作公民媒体,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向不确定的大众传递规范性或者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统称,这意味着传播者的自主化与平民化。自媒体平台包括:各种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是由普通大众普通百姓主导的信息传播实践活动,由传统的“一个点到一个面”的点面传播,转化为“一个点到一个点”的点点传播。同时,自媒体也是指为个人提供信息的生产、信息的积累、信息的共享的传播方式。因此,自媒体与专业媒体机构的信息传播有较大的差异性。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大部分来自各种行业,这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从事传播的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来讲,可以说是覆盖面更为广泛。自媒体的传播主体绝大部分来自社会底层人员,因此,有人用“草根阶层”来称呼自媒体的传播者。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把话语权让渡给草根阶层,让渡给普通民众。这种普遍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然而,随着自媒体主体的普遍泛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这条“尾巴”的力量越来越积聚成长。从“局外者”“旁观者”变成为“局内者”“当事人”,每个个体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 “网络电视”(播客)、“网络广播”以及“网络报纸”(博客)等等。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芸芸众生展现出千姿百态,代表着个体的自媒体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良莠有别。人们可以独立自主成立“个人媒体”,充当媒介的主宰者,随心所欲地编辑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对学术问题的探索及思考,有的是对时事政治的评论与阐述,有的是对生活琐事发牢骚表感慨。优秀的自媒体可以让大众得到生活的启迪或者人生的法则,让人们发现普通生活中蕴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大部分的自媒体只是一些简单的“复制粘贴移植”,记录一些鸡毛蒜皮不痛不痒的生活内容,甚至一些不太健康的东西也被移植过来。

综上所述,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维度,自媒体上的各种信息一经发布,就可能通过连续不断的转发迅速在自媒体空间中传播扩散,某些突发事件一旦传播出去,很容易引起集体恐慌或者较大的社会反响。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不能用“中国梦”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必然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迷茫,从而导致他们政治信仰的淡化。

二、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能性

1、“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内涵上的契合性

2013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2]50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具体内容,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本质以及内涵。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牢记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由此可见,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在理论内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理想、信念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信念能点燃个体人生的激情,激发个体的聪明才智,激励个体奋发有为。理想是有多类型的。从对象上分类,有个体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体理想是处在一定历史时空和社会联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的种种向往、设想以及筹划安排等等,包括个体具体从事什么职业、生活伴侣的选择、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的是在全社会占统帅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决定并且制约个体理想。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越接近,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大相径庭,就不容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和危害。个体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实现。个体理想就是“个人梦”,社会理想就是“国家梦”“民族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2]49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2]35

2、“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特征上的契合性

其一,都具有实践性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以及广度不同,民众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千差万别。然而,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对实践产生反作用。它一方面对人生的进步起着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修补和完善。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如果想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反复实践。离开社会实践活动,再美丽的想象也不能称为理想,而是空想、幻想。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劳动。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44

其二,都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体的超前反映。理想不是幻想,它是科学的、理性的,代表的是思考、追求。理想来源于客观现实,又高于客观现实。理想的内容还不是现成的东西,不是现存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客观现实认知、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以观念意识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想,以预见和预知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图景,是指向未来图景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客观现实进行观念意识性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意识上也给予想象性的勾勒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客观现实的特征,并成为人们追求光明未来的动力。“中国梦”的提出同样具有超越性,中国梦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梦”起到引领的作用,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显而易见,它不是现实。但是“梦”又是立足于现实,是对现状的不满足所形成的对未来的筹划与期待。“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以及“个人梦”的总称,是一种对未来的筹划与设计。这个梦想是我党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通过全党全国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3、“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路径上的契合性

其一,教育路径的一致性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即“民族梦”“国家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是一致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同时,对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以及积极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明而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精神上、道义上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争取最终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规律等,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全球瞩目、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既贫又弱,人民饱受沧桑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的庄严使命。我党团结和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以及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启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活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美好图景。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富强民主文明而贡献青春的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的奋斗中谱写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歌。

其二,实现路径的一致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根本就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152可见,与其说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有人说,此岸代表现实,彼岸代表理想,只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理想不是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曲折之路,有赖于持之以恒地奋斗。实践,唯有实践,才是到达理想彼岸的桥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大业,服务普通人民,立志为祖国的崛起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认同服务人民是荣、背离人民是耻,在为实现“国家梦”以及“民族梦”而奋斗的历程中实现“个人梦”。“个人梦”只有同国家未来的前途、民族未来的命运相结合,个体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以及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如果个体不顾及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以及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梦”等同于自我个人的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失误的,而且这种所谓的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以及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变成现实的。我们强调“个人梦”要顺应“国家梦”“民族梦”,并不是要解构“个人梦”,而是要摆正“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关系。“国家梦”和“民族梦”是“个人梦”的提升,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并具体体现在每个个体在为实现“个人梦”而进行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中。当“国家梦”和“民族梦”与“个人梦”有冲突的时候,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梦”服从于“民族梦”以及“国家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51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51

三、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1、结合“中国梦”创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首先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实在来之不易,它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传承中探索出来的,它是在对中国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国发展进程的深刻总结中开发出来的,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开拓出来的,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我们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个个体都能在为“中国梦”和“民族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意味着中华儿女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其次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是确立牢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摒弃历史传统、丢掉祖宗根基,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沉淀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精神追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的保证,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凝聚亿万国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鞭策我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把中华儿女坚强地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结合“中国梦”改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一方面是社会实践。“一勤天下无难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毛泽东认为:“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4]284事实确实如此,人们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实际地改造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无法产生认识。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来自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可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目的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创造更高质量的精神财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毛泽东认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4]284可见,真理不是自封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形成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变成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形成自觉践行的信念理念。

另一方面是虚拟实践。结合“中国梦”改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要积极利用好虚拟实践。人类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发展,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愈来愈丰富多样化,实践活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而且深入。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形式。虚拟实践与信息化和网络化相伴而生,其实质是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主客体之间在虚拟时空里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主要存在于网络世界,具有间接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虚拟实践的产生,为改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由自主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自由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必须看到,虚拟实践是社会物质实践的派生形式,只具有相对独立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加以合理引导。

3、结合“中国梦”优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

其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结合“中国梦”优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要求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为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构建平台。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为每个当代大学生点燃梦想、放飞梦想,让更多的当代大学生心怀梦想、实践梦想,让每个当代大学生都能为实现“国家梦”和“民族梦”增加巨大青春正能量;要用“国家梦”和“民族梦”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动员当代大学生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积极为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提供服务,认真倾听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努力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结合“中国梦”优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还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营造公平以及公正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上下层之间流动,不断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活力、创造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创业以及就业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帮助当代大学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5]39。改革开放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川]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of Uti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to Lead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ANGYong-zh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negative influence from market economy,western ideological trend and the self-media age.Thus,at present,it is necessary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be guided by the Chinese Dream because the latter corresponds with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faith in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Therefore,it is desirable to actively explore a realistic path for the Chinese Dream to be used to guide such an education.

the Chinese Dream;ideal;belief

G 412

A

1672-402X(2016)04-0001-07

2016-01-11

2014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研究项目“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教育研究”(项目主持人:汪永智;项目编号:WT1443)阶段成果。

汪永智(1963-),男,河南信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潮理想信念理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