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三联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之一

2016-03-19 09:09陶剑飞
高教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工类卓越工程师

梁 军,陶剑飞,游 立

(桂林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三联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之一

梁军,陶剑飞,游立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在对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三联动”的模式 ,首先政府为主导,为企业与高校展开人才联合培养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双方搭建平台;其次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协作,一方面是高校根据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个方面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高校科研资源,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三联动

201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一、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重理论知识,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办学模式使人才培养的诸多弊端凸显,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针对地方经济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紧密,因此出现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化工类专业由于专业特性,实践过程存在不可逆的特性,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高危险性,为此学生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实验、课程见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众多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为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广西区高校及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华东地区高校为对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450份网络问卷调查,对35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同时访谈了中国有色桂林地质矿产研究院等中大型企业25家,广西区教育厅等地方政府部门10个,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地域差距大经济差距大导致教育水平差距大,广西区教育水平及教育资源与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硬件方面的差距,如实践基地数量、实践教学实验室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等,但除硬件条件外影响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实效的主要问题还有三个方面:

1.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效性不强

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有企业实践经验特别是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将实践步骤、操作方法等完全告诉学生,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是单纯模仿,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锻炼价值大打折扣。

2.企业与高校合作顾虑多,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内容有效性不够

企业并没有责任一定要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又因为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企业在接纳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学习时需要承担安全责任,同时,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践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匹配企业的需求。因此,多数企业都不会主动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践方面积极性并不高,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3.高校与政府的沟通不足,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不强

在通过当前政府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推进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例,按教育部要求,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政策及部分经费支持,并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创建平台,但经过对10个地方政府的访谈发现,地方政府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知之甚少。卓越工程师计划本身宣传力度不足,政府并没有对该项目中企业需要做的工作进行明确,且无政策导向,造成很多企业并不知道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为高校提供支持。且地方政府与高校分管单位不一样,很多高校是教育部直属或省直属,行政等级与地方政府齐平或者高于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权力对高校进行行政管理。

三、构建高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三联动”的“1+2”模式 ,全面提升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化工类专业实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加强化工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我们提出了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的“三联动”模式。首先是政府为主导,为企业与高校展开人才联合培养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双方搭建平台;其次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协作,一方面是高校根据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个方面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高校科研资源,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1.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创建平台

石油化工产业的高危险性,设备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使企业通常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这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企业与高校,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以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为例,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可考虑从资金、政策方面为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支持,促进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可考虑为企业的加入制定鼓励政策,给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业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有责任为社会的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有效运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者资金支持,如免税减税等,打消企业对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而造成经济消耗的顾虑,有效地激发企业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的热情,地方政府应主动承担联络员的角色,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人才战略计划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借助地方建设的平台,真正走到基层一线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利用辖区内高校的人才资源,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打造具有专业特点、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吸引高校毕业生为地方经济、文化、科技建设服务。

2.高校根据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近年来通过充分调研广西石化产业,特别是钦州、北海等地位核心的大型石化产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分析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具体差异,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愿望调整现有教学计划中相关课程体系,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合理的改革,努力构建校、企需求一体化,课堂、车间不间断,理论、实践学习全过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增强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最终为企业培养契合度高、质量高的优秀人才。

针对我院卓越工程师计划,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实践,第一,从课程结构入手,将卓越工程师班级的课程调整为以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并行,以实践促进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体系。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开展优良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根据要求保证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经费投入。第三,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实践实习环节质量。主动将企业内有经验的工程师请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实践课程培训,再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卓越工程师的优势。推进了“双导师”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导师到校讲学指导,弥补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第一感受。

3.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高校科研资源,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化工专业学生在校所接受的理论教学与到企业进行的具体实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与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错位,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企业具有社会责任,在不影响自身发展的情况下,理应为社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我院化工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项目为基础,优选企业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的人员作为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建立企业导师制度,担任本科生的联合指导教师,承担各层次专业课程教学;企业可积极发挥和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包括实验资源和人才资源,推动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接收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提升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结合性,实现校企共赢;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相关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吸引高校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四、结语

我院近年来积极推进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硬件建设。2015年我院建成“化学工程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16年1月经教育厅审批,获批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包括工科基础化学仿真实验、化工原理单元实体与3D仿真实验、化工工艺实体与虚拟仿真实训、微型化工工厂实体与仿真实训、大型仪器实体与仿真实验、化工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与虚拟仿真实验等6大平台,并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食品工程、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等15个专业开设35门实验(实训)课程。在两年一次的“广西区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中,2013年荣获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5年荣获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二等奖2项。

在与企业深入合作中,我院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与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如我院与企业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并通过与企业协作,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竞赛活动,如我院与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联合实验室,并承办该企业举办的学生科技竞赛。在2014年举办的“广西第二届优利特杯创新设计大赛”中,我院学子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鼓励奖5项;在2015年举行的“广西第三届优利特杯创新设计大赛”中,获生化组一等奖1项。

(责任编辑:夏璐)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Linkage”

LIANG Jun,TAO Jian-fei,YOU L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This article bases on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proposes the Three Linkage of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First, the government led, to provide funding and policy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joint training of talented person.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On one hand, universities reform teaching system and build perfec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On the other hand, enterprises play their own advantages of u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inally realize the goal of high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three linkage

G642

A

1671-9719(2016)7-0018-03

梁军(1969—),男,广东高州人,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6-04-28

2016-05-16

`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广西石化产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JGZ129);2015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卓越计划视角下校企合作对化工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机制研究”(JGY2015080)。

猜你喜欢
化工类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