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016-03-19 09:09陈洪波
高教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实验室

黎 霜,韦 畅,陈洪波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1 )



浅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黎霜1,韦畅2,陈洪波1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广西南宁530001 )

文章对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提出拓宽创新培养渠道、建立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导师团队等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路。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科研创新能力,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并用创造性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获得,没有捷径,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培养,高等教育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各高校、各专业都在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革[2]。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培养方法。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 现有主要培养模式

1.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的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根据国家的扶持力度,又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之分。由于主要经费来源的不同,又分为国家、省/直辖市(部)级、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各个不同的级别。这类学科或者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来源充足,有相对完善的实验场地、设备和设施。 凭借这些自身的特点及资源优势,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的培养模式,一直是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引领者。有研究表明,重点学科/实验室中,科研项目的指标与团队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0.9266,科研人员的能力、态度、业绩等与团队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均大于0.8[3-5]。说明科研项目对于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科研人员的能力、态度、业绩等则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软环境。

2.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的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力。教育部、财政部每年对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进行一定额度的创新资金支持[1]。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辅助,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动力”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本科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目前进入计划的高校有120所[6,7],在我国高等学校占比约为10%。

3.以各种竞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目前,教育部和地方高校针对大学生组织的全国性竞赛有: 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挑战杯”竞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物理竞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科技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出现的科技竞赛活动,为普通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指明了一条道路,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8,9]。

4.导师制培养模式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10]。1938年的浙江大学,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倡导推行这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仅应用于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后,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的引领下,一大批高校在本科生中再次试行这种制度[11]。导师制主要是通过导师与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的交流,引领学生进入实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养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12]。

二、存在问题

上述培养方法培养了大量的科研创新人才,但也存在局限性。

1.对于80%以上的高校而言,重点实验非常少,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六个,而在校本科生数量约2万人,实验室能够接纳的本科生数量有限。

同时,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的培养模式,其特点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培养,局限性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科研工作相对繁重,要求本科生的科研课题需与实验室老师的研究方向或者课题有很强的相关性;学生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动性,缺乏与老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2.许多本科院校都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部,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管理,就我们学校而言,每年参与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不足500人,不到在校学生人数的1%。这种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平台的培养模式,覆盖面小,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

3.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每学期都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活动,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实验直接进入本校的“挑战杯”选拔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即可获得进入国家级 “挑战杯”的竞赛资格。

这类以科技竞赛活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部分学生为了获奖而参加,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同时,科技竞赛资源零散、覆盖面小、激励措施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各高校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制约了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4.以专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辅导,以提高本科生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但是,实行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培养目标模糊、运行机制缺失和师生比失调等问题[13]。对此,有学者提出:根据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差异化特点,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分阶段指导的思路[12],在这个过程中,辅以导师团队,分别在生活、学业、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方面进行指导,方可避免本科生导师制成“摆设”,使该制度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建议

1.拓宽创新培养渠道,充分利用课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的课外实训基地,特别是对于工科类学生,可以弥补学校实验场地不足、设备缺乏的短板,也可以将创新创业实践的覆盖面拓宽。例如,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依托桂林中族中药有限公司、桂林三宝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试验场地,试验设施,试验经费等,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成果等又可用于生产的改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在2014级的学生中,有53%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试验当中,35.7%的同学获得了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通过成绩调查显示,在参与创新试验的同学中,83%的同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如果高校能够用好这些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和实验场地、设备,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感性上对现有的工程类企业有所认识,增强其工程意识,达到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14,15]。

2.建立合理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大部分的高校,依然沿袭高中的学习评价体系,主要采用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优秀学生的考核也是通过成绩绩点的高低进行评选。这种分数主导的评价模式,导致学生更看重考试的分数而忽略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课题的答辩情况等,对于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这个评价可以换算成兴趣学分或者科研素质学分,计入总成绩,对于成绩优秀者,甚至可以替换某些课程学分。使得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参与各项竞技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还可以减少学分的负担,愿意将时间更多地分配到科研训练过程中。

3.形成导师团队,将高年级学生纳入到团队中,弥补师生比例的不足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科研指导团队,到科研基地轮值,这样,既可以弥补老师自身的不足, 又可以保证随时有老师进入科研基地,及时解答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疑惑,有效缓解师生比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带动,在科研方向上建立起梯度团队,形成良好的科研传承。如:四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领会教师的意图;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正是想要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跃跃欲试时期;一、二年级的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缺乏完备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较弱。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每个四年级学生指导1-2名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课题的解决方案提出方向性的判断,完成主要技术路线的归纳和设计,将任务具体分解、安排。 三年级学生则根据四年级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结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理解,完成对课题核心问题的解决,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并负责2-3名二年级或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进入实验室,熟悉常用的仪器设备,参与试验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提高兴趣。由此建立起呈梯度的科研团队,形成稳定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减少参与科研训练时的盲目性[16]。

四、结束语

学生中蕴涵着巨大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却是一个十分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惟有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辅以优质的师资,方可激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指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能动性的机会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引导。创新没有止境,创新教育的探索同样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徐建平)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 6号)[EB/OL]. http://www.doc88.com/p-7873106400914.html.

[2] 高思.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 中国大学教育,2007(2):5-10.

[3] 罗宏海,张旺锋,蒋桂英,等.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培养农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79-180.

[4] 季敬璋,吕建新. 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 2009(1):70-71,77.

[5] 冯海燕.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水平与团队创新能力关联度分析[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3,30(12):203-205,209.

[6]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5,105.

[7] 马玉香,宋朝晖,赵亚红,等.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236-237.

[8] 任大伟. 从“挑战杯”竞赛透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 2013(3):58-60.

[9] 鲍存惠.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4):109-110,124.

[10] 王瑾红,罗玮来,陈满娥. 论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64-65.

[11] 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1(2):22-24.

[12] 杨红官,晏敏,曾云.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9-101.

[13] 刘宏青,颜凌芳.对国内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反思[J].高教论坛,2014,6(6):44-47.

[14] 黄伟,黄大明,文冰,等.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一体化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26-129.

[15] 张红岩,林小军,马青丽. 依托课外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5(5):51-52.

[16] 朱诚. 大学生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4):119-121.

Study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LI Shuang1,WEI Chang2,CHEN Hong-bo1

(1.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v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2.Guangxi Nanning Senior School of Technology,Nanning 530001,China)

In this paper,the primary training mode was sum up, which concern the academic education on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ses the lessons. Meanwhile, some ideas were recommended. Such as broaden the training fields, established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formed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undergraduate;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mode

G642.0

A

1671-9719(2016)7-0025-03

黎霜(1968-),女,壮族, 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造。

2016-04-12

2016-04-30

广西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三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及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2013C02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依托校企医合作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JGZ124)。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实验室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