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六次产业”新高地

2016-03-23 08:17刘新国
决策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棚太阳能发电

刘新国

光伏与农业相结合,集低碳、节能、环保、观光旅游于一身,成为“六次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之一。

作为新兴产业,光伏农业在新农业、新能源、扶持新政等利好背景下,一经推出便受到行业追捧,被视为振兴光伏产业的“救星”。目前,各地对发展光伏农业积极性很高,各地光伏农业项目频频涌现,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等都呈现井喷之势。

光伏农业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农业设施三者高效结合,可以围绕光伏农业发展“六次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进而逐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新能源+新农业”

光伏农业将太阳能发电与农业的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过程相结合,集低碳、节能、环保、观光旅游于一身,成为“六次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这种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4年,国家能源局颁布新政,将与农业结合的光伏应用纳入分布式规模范围,且项目不再受6兆瓦、10千伏分布式指标限制。35千瓦—66千瓦、规模达20兆瓦的农业光伏项目均可纳入,同时一并享受与地面电站一样的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

2015年,国家又增强力度,大大增加入网指标,并逐步放宽很多限制。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光伏农业沐浴政策春风,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按照最新的电价补贴标准,投资光伏农业有利可图,稳赚不赔。据测算,一个投资超过1亿元的1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回收期为6—8年,年收益率10%以上。因此,大量社会资本纷纷涌入。特别是英利、保利协鑫、青岛昌盛等知名光伏企业纷纷涉足光伏农业项目,大大促进了国内光伏农业项目的发展。

目前,光伏农业项目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灌溉系统等四个大类、十几种模式。在各类项目中,光伏农业大棚的应用最为广泛。

光伏农业大棚由光伏电站、太阳能棚顶和温室大棚等构成,它的优点是结合了太阳能发电、智能温控、现代化高科技种植等技术。太阳能系统所发电力可供智能控温与灌溉、补光等功能使用,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和进行水产养殖,还能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同时,太阳能的利用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稀缺,适宜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但可用的屋顶资源又十分有限,还涉及到屋顶归属等法律问题,普及难度大。而农业大棚产权清晰,具备经济作物和光伏发电的双重价值,又没有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目前,光伏农业大棚项目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江西等省,这些省份有着大量的农业大棚。全国的蔬菜大棚面积保守估计在5000万亩左右。如果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光伏农业,短期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创新结合的地方探索

光伏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改变土地的使用属性。光伏农业模式创新,应当在不改变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利用农业设施发电,进而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附加值。

北京顺义区农村能源创新“太阳能加温大棚”模式。通过将太阳能加温系统与农业设施大棚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农业设施大棚冬季依赖煤、电等常规能源加温的模式,实现“新能源+新农业”的无缝对接。太阳能系统加温可提高大棚温度4-5℃,每个大棚1个取暖期可节约标准煤近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2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约0.2吨。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北京全市农业系统推广,通州区等5个郊区县6家生态农业园区共建设新模式试点大棚12座。

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让人们看到光伏农业的光明前景。2015年7月,汉能首个光伏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凭借全球领先的薄膜发电技术,汉能在安徽省安庆市建设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结合的新型温室大棚。

“安庆模式”致力于打造特色型光伏生态农业。该项目除了广泛适用在花卉园艺、蔬菜种植及育种育苗领域,并带来农民增收外,还将应用于农业宅基地、畜牧屋顶、渔光互补、牧光互补、观光旅游、景观温室等方面,为业主带来复合型回报。

山东青岛的即墨市在政府、企業等多方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以PPP模式打造光伏农业产业综合体”的即墨发展模式。它有三个特色:第一是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由即墨市骨干企业昌盛日电创新推出,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1+1﹥2的效果。

第二是太阳能小镇。以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为工业集聚模式,以研发、观光、旅游等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手段,开辟出一条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小城镇与新社区同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建成“低碳生活+和谐生产”的城镇化样板。

第三是光伏农业综合体。即墨市组建了PPP模式投资公司和光伏农业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园区内农业科技项目孵化、规划范围内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破解光伏农业发展面临的融资瓶颈;打造了国内首个农业创客空间,重点建设农业孵化器综合服务、智力人才支撑、科技投融资服务等12大平台,为创客及创客团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成立青岛农业创业大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资源;实施园区资源整合,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虽然各地发展光伏农业如火如荼,但中国的光伏农业发展还是起步阶段,很多模式都还不成熟,很多问题和瓶颈还有待破解。

光伏重点在建设,农业重点在运营。光伏发电性质决定了光伏电站建成后维护工作相对简单;而现代农业不仅初始投入大,后期园区经营管理和搭建农业产业链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光伏企业转型做光伏农业,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前后并重、统筹兼顾”,特别是少数企业拿到指标后重光伏、轻农业,对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现在光伏农业还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缺失,不论是技术标准还是管理标准。

国内没有明确文件规定光伏农业享受哪些政策,只是参照设施农业享受补贴,实际执行上存在地区差异、理解差异。另外,光伏农业在设计、规模上也缺乏专业标准。光伏农业涉及面广、领域交叉、地域差异性大,经营主体不同,利益关系复杂,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明确经营主体、相关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同时,光伏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中的最大“痛点”。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相关企业很难获得融资,自有资金占比相当大,企业往往很快面临无法维持的困境。

昌盛日电的模式是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光伏园区,将光伏发电业务和各地优势农作物种植相结合,同时设计了孵化器功能、开展“创客”大赛引入商业团队。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可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从而解决农业项目发展前期的资金困局,这种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发展光伏农业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农民,发展新农业,所以引导农民参与其中非常关键。农民应该是光伏农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主要经营主体,政府应当合理引导农民参与,吸引更多的农民与农业投资主体进来。光伏农业作为一个农业的经营项目,在经营上需要处理好农民的权、责、利关系,让农民以某种形式作为主人参与,从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参与。

光伏农业大棚要求投资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农户们可以单独或者抱团承包经营,或者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与光伏农业综合开发订立合作关系,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大棚太阳能发电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