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匠人精神”面面观

2016-03-23 08:17张琼林
决策 2016年3期
关键词:哈德洛克匠人

张琼林

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

中国游客的“爆买”让日本百货商场的生意格外火爆,在感叹中国人惊人购买力的同时,“爆买”也引发对中国制造的集体反思。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的即是匠人精神。与日本制造坚定信仰匠人精神不同,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这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比如盛行的互联网思维。不少中国企业家将互联网思维视为救命稻草,而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呼唤匠人精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日本的匠人精神犹如一股清风,是“醒脑”所必需。

“自负”的日本匠人

关于日本的匠人文化,很多人并不熟悉,只是从各种动画片、电视剧里得到一点零星的印象。日本影视作品经常有类似这样的台词:“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面”、“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伤”、“和果子的制作需要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哦”……日本人对于各种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的执着追求,正是日本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和骄傲。

在日本,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普通的拉面师傅,虽然“外壳”不同,但核心气质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匠人。“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

从江户时代起,日本就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匠人文化。匠人們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他们,工作做得好坏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认真。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正是由于这个独特的“人间国宝”认证制度,战后日本的工业产品迅速脱颖而出。人间国宝的技艺很好地融合到社会大生产当中,顺利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释放出来的不仅是日益积累的物质财富,更是全世界都钦羡的文化底蕴的提升。

实际上日本人的“匠人气质”,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被培养的。例如,日本小学生每天去上学,光是鞋子就得准备三双:一双出家门时穿的运动鞋、一双进学校玄关时更换入室的白色布鞋、一双在室内体操场上课的体操鞋。绘画课要用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用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这种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成人后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讲究。

专注做好一件事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人命关天。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呢?小小的螺母让若林克彦彻夜难眠。它突然在脑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想到就干,结果非常成功,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哈德洛克螺母永不松动,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得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百分之三十,自然,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可若林克彦认死理,决不放弃。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日本也有许多铁路公司在苦苦寻觅。若林克彦的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二十年。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仅在日本,甚至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哈德洛克螺母已被各国铁路所采用。

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合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

工作是有灵气的生命体

在获得奥斯卡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里,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日本职场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份”,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份的,必须的。

日本宗教哲学家铃木大拙说:“禅宗以外的佛教各流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范围,几乎仅仅限于日本人宗教生活方面,只有禅宗超越了这个范围,这是意义深远的事实。禅深入到国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层次中。”的确,在日本,禅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而是和所有的艺术,如美术、音乐、花道、茶道、文学、剑道等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人生咨询、精神医疗、健康保健、日常生活等联系在了一起,禅是日本的灵魂。

日本人认为,历代佛祖皆凡夫,佛道就是实践,悟道不要老执迷高大上的事情和工作,每件细小的事情和工作中都包含着悟道的契机。日本于是产生了“工作禅”,意思是说你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之境,就达到了禅的意境。

虽然工作可能会使你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但是如果全身心投入,将你的智慧,你的祈愿全身全灵地忘我投入,你就会得到一种生命的整体性,“神动天随”,与自然万物在“顿悟”般的灵感中合一,正是禅宗所说:“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禅僧铃木正三提出“工作坊就是道场”的禅修理念,提倡人们在工作中磨炼自己的心性。铃木正三的著作被奉为日本企业家的“圣经”,被广泛阅读,而有“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还提出了“管理禅”概念。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哈德洛克匠人
寻找最美味的胡萝卜
寻找最美味的胡萝卜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童心造就成功
莫哈德担任美宇航局常务副局长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