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多发表皮样囊肿1例

2016-03-25 15:38高英杰刘宝林贾国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窦道角化承德

高英杰,刘宝林,贾国璞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河北承德 067000)

骶尾部多发表皮样囊肿1例

高英杰,刘宝林,贾国璞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河北承德 067000)

骶尾部;表皮样囊肿;大汗腺炎;误诊;手术治疗

患者男性,48岁,主因骶尾部肿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10年入院。曾于本地及北京多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大汗腺炎”,并予切开引流、换药等处理,切口均于愈合后1月左右再次复发。患者于2013年9月16日由我院门诊以“骶尾部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36.0℃,P78次/分,R18次/分,BP100/80mmHg,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骶尾部可见10cm×10cm片状瘢痕增生,颜色灰暗,质硬,可见多个破溃口,溢脓性分泌物,并可见多处手术瘢痕;指诊肛门括约肌张力正常,未触及占位,肛镜未见异常。治疗经过: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以探针由破溃口探入,以确定窦道走形及深度,然后沿探针切开,切开后可见质硬组织,并可见多个小囊肿,约2-3mm大小,包含奶酪样物,标本送病理;同法处理其余窦道,窦道之间皮岛内亦见上述性质小囊肿,遂完全切除骶尾部感染范围组织,预备植皮。病理回报:(骶尾部)表皮样囊肿伴慢性炎。术后予以外科换药,手术2个月后创面愈合,无功能障碍,未予植皮手术。

讨论 化脓性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表现为大汗腺化脓的皮肤毛囊疾病,多发生于腋窝、会阴部及肛周等大汗腺丰富部位。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较为少见的病种,肛周皮下的毛囊和汗腺通过导管相连,和淋巴管相通,炎症沿着导管和淋巴管向臀部、会阴方向扩散,形成蜂窝织炎,许多继发的脓肿可扩展至阴囊、阴唇、骶尾部、臀部、腰部及大腿,在反复感染后,皮下逐渐形成复杂的瘘管、窦道,窦道期治疗应以彻底的清创切除为主,并且深度和范围一定要足够。其病理表现为皮肤角化性阻塞,导致脓疱、窦道、瘢痕形成[1]。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表皮囊肿或称为角质囊肿,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主要见于皮下组织和真皮内,两者在临床上易混淆而误诊。

表皮样囊肿分属于体表肿瘤范畴,先天性表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附属器中原始的且能分化的上皮细胞,多发于阴囊、会阴、骶尾、眉外缘、鼻梁、口底、颅内、颈、锁骨等部位。后天性表皮样囊肿多为皮肤外伤所致,如竹片扎伤或者外科手术时表皮组织碎屑被带入真皮里,继而增殖,逐渐生长而形成,常发生在手指指腹、手掌、足跖和手术创口的部位,成年人多见,而骶尾部多发的表皮样囊肿比较罕见[2]。表皮样囊肿所包含的内容物多数是奶酪样物,或是银色鳞片状物,呈灰白色,主要成分是角化物质、胆固醇、鳞屑、脂肪等。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囊壁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依次至外层是角化层细胞及颗粒层细胞,囊腔里是角化物质。囊壁一旦破损,便可导致异物肉芽肿反应[3]。治疗上,表皮样囊肿宜行完整摘除,需将整个囊肿完全剔除。术中剥离要细心,以防破裂,避免囊壁残留,否则容易复发。本例患者曾有多次骶尾部手术史,故不除外手术致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1]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08.

[2]杨凌洪,宋炳文,凌光烈,等.骶尾部表皮样囊肿1例[J].中国现代医学,2009,47(11):144,149.

[3]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1.

R739.93

B

1004-6879(2016)02-0168-02

(2015-06-29)

猜你喜欢
窦道角化承德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