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先进经验交流助力重庆蔬菜产业发展

2016-03-26 10:51况觅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01121
长江蔬菜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地蔬菜生产

况觅(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01121)



以区域先进经验交流助力重庆蔬菜产业发展

况觅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01121)

摘要:赴云南、贵州开展蔬菜产业实地调研,探明了两省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总结了两地的经验做法,以期为促进重庆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曰蔬菜曰调研曰经验做法

况觅(1987-),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生产、蔬菜技术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电话:15023543901,E-mail:279441336@qq.com

为掌握重庆周边地区蔬菜生产现状,促进相邻地区间蔬菜生产与布局的信息沟通与良性互动,学习和引进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切实推进全市蔬菜生产提档升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5年9月中旬组织下辖部分区县蔬菜业务站技术专家,共赴贵州、云南两省学习考察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以期对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有所启发。

1 云、贵两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云南、贵州两省地处云贵高原,均属我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1云南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云菜远销全国36个大中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5 a居云南出口创汇农产品首位,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93万hm2,居全国第10位,产量2 100万t,居全国15位,总产值420亿元。云菜出口品种超过60个,蔬菜为全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占农产品出口比重近30%,对全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形成了较大支撑,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云南省蔬菜产区逐步集中,实现了零星分散生产到集中优势产区规模发展,形成了以滇中、滇东及滇东北、滇西北为主的夏秋补淡蔬菜生产区,以及滇南、滇西南和干热河谷区为主的冬春蔬菜生产区,逐步形成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的格局。

1.2贵州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和交通方面的优势,依托大娄山区、苗岭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中高海拔区域基地,初步构建了杭瑞、兰海高速公路沿线夏秋耐寒、半耐寒、喜温蔬菜产业带。依托南、北盘江、红水河低海拔河谷区基地,初步建成了三都—兴义和镇宁—关岭一线冬春喜温蔬菜产业带。同时,地方名优特产蔬菜和食用菌的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1 28万hm2,产量2 881万t,平均667 m2产量为1 495 kg,总产值605亿元。全省主抓辣椒、夏秋喜凉蔬菜、冬春喜温蔬菜、名特优蔬菜和食用菌五大类外销优势产品和城镇、工矿区保供产品生产,以特色辣椒为代表的蔬菜加工制品销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因大面积直接推广运用新技术,综合实施科学选地、科学用药、科学用肥、安全采收、新鲜供菜、科学加工、加强监管、加强宣传、引导消费等配套技术和促进措施,使贵州特色生态蔬菜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2 考察点生产情况与主要做法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叶菜生产基地、安顺市保供蔬菜基地和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云南省昆明市崇明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玉溪市通海县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等,听取了当地企业、市蔬菜站负责人对当地蔬菜生产现状、标准化生产管理要求、产业发展优势、企业或协会运作模式、政府引导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2.1推行蔬菜单品种、规模化生产

在贵州贵阳市和安顺市的数个考察点发现,当地蔬菜基地多以蔬菜单品种规模化生产为主,如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的芦荻哨村,由华慧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的27 hm2速生叶菜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瓢儿菜、小白菜、上海青等速生叶菜,叶菜分批次播种,平均25 d出产一季,主供贵阳市场,可实现叶菜的周年供应;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芦车坝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保供蔬菜基地,规模400 hm2,仅种植白菜、黄瓜、茄子、辣椒等主要品种,单品种面积在33~233 hm2;位于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夏云镇等地的贵州盛禾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建有芦笋示范园33 hm2、山药示范基地53 hm2,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山药面积超过330 hm2。单品种大规模的发展,皆因规模化种植更有利于生产的精准管理和技术的主攻应用,也便于搭建稳定的供应链,获得市场主导权。

2.2综合应用配套设施,实现节本增效

在考察基地中发现,除基本的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外,一系列节本增效的设施和栽培手段也在各基地有不同的增设、应用。如清镇市叶菜基地内叶菜全部撒播,省掉育苗、定植所需耗费的大量人工,在生产管理期间,利用全面覆盖的肥水一体化配套设施,也大幅降低了用工成本,缩短生产时长,提高供应量,节本增效;以生态观光农业生产为主的贵州长津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机,将作物秸秆、尾菜、畜禽粪便、厨余垃圾、蓝藻、水葫芦等农业废弃物,经杀菌、发酵、除臭、制肥等全过程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不仅节约用肥成本,提高有机肥质量,而且也大幅改善本基地内生产环境,治理面源污染、改良修复土壤。

2.3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提高农户积极性

降低农民生产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创造蔬菜产业最大价值,是避免蔬菜产业劳动力流失的有力手段。考察中发现2种企业与农民间较典型的合作模式。

①包租+返租模式如贵州高山大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平坝县杨关屯合作社先以12 000元/hm2的租金从农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统一制定蔬菜生产计划,统一指定蔬菜生产品种,然后愿意种植蔬菜且技术过硬的农户再以11 250元/hm2的价格返租土地。农户根据自身种植、管理能力确定租用土地的面积,考察点中农民返租土地面积3.3 hm2起,生产物资可自购,也可由企业统一采购。在销售方面,农民既可自销,亦可由合作企业或合作社对蔬菜产品统一收购销售,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对承租农户的蔬菜产品实行保底收购,切实保障农户利益,降低农民种植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责任心。

②自种+统销模式如云南玉溪市通海县的20 000 hm2土地皆由当地一家一户667~1 334 m2的种植单元构成,政府负责统一修建路、沟、渠、池等公共基础设施,而各家则负责自家的菜地,精耕细作,科学种植,保障蔬菜高产量和好品质。而后,再由通海县各大蔬菜经销企业按品种、质量标准、需求量对菜农的蔬菜进行收购,统一包装,最后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也正因为种植户精细化管理生产出的高品质蔬菜和营销企业畅通的销售渠道,使得各种植户月均收入超过一万元,这无形中也推动了通海蔬菜产业的良性循环。

2.4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保障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基地的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生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云、贵两省不同市县对当地蔬菜基地都有不同程度引导、补助,如贵州清镇对基地喷灌设施补助40%;云南通海统一修建路、沟、渠、池等公共基础设施,为每家安装喷灌设施、化肥池等;贵州安顺为落实当地蔬菜保供任务,由政府直接划定蔬菜保供生产区,同时对保供基地提供季节性资金补助,按3 000元/hm2补助标准保障春淡蔬菜供应,1 500元/hm2补助标准保障秋淡蔬菜供应,对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2.5发挥蔬菜协会社会服务性功能

通海县是云南省有名的蔬菜大县,为减少蔬菜价格风险、提高菜农积极性,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2000年8月,当地蔬菜营销人员和部分种菜大户自发组建通海蔬菜协会。协会自成立以来,在蔬菜营销、新品种试验示范、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维护、协调蔬菜农户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蔬菜产业的内外矛盾,被誉为“蔬菜市场的110”,对促进全县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协会现有会员415人,下设9个组织,包括叶茎菜会、萝卜丝条、洋葱、进出口4个专业委员会和废弃菜叶清运、调处、科技、冷储加工、广州江南办事处5个服务中心,其中,调处服务中心在面对蔬菜市场矛盾纠纷频繁多样的情况下,主动作为,积极调解,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调处相结合。十余年来,通海蔬菜协会调处服务中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 000多起,电话调解、约见调解、集中调解率达98%;涉及资金2 100多万元,追回欠款300多万元,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障了菜农、菜商的合法权益,带动了通海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考察体会与建议

云南、贵州作为全国夏秋冷凉菜重点产区以及补充重庆春、秋淡季蔬菜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其蔬菜产业发展中有众多先进经验值得重庆市学习、借鉴。

3.1加大政府对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设扶持力度

明确划定保供基地,针对保供基地设置特定补助,尤其在春、秋淡季重庆地产菜产出量锐减的时期,加大补助资金投入,完成保供任务,实现重庆蔬菜“淡季不淡,四季保供”的目的。

3.2探索企业与农民间新型合作模式

提高生产者积极性,创造蔬菜产业最大产业效能是农民致富、蔬菜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除改进现有的土地入股、技术分红等合作模式外,重庆市可借鉴应用云贵地区“包租+返租”、“自种+统销”或少数地区采用的新型农业工人服务队等模式,搭建企业与农民间合作共赢的良好模式,推动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3.3用产业高收益留住青壮年劳动力

从业人员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技术性不强,是致使多地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除增加机械化设备应用、减少人力投入外,最重要的是加大蔬菜新优技术应用水平,提高蔬菜产业效益,增加从业人员收入,让更多的青壮劳动力自愿投身到蔬菜产业中来。

3.4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蔬菜协会作用

改变长期以来“空壳协会”只设立不作为的现状,将政府管理机构从蔬菜协会中脱离出来,只发挥指导作用。同时,让企业、种植户等市场主体共同构建一个由民间社会团体组成的蔬菜协会,让协会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更有针对性、更迅速地解决蔬菜产业的内外矛盾,以及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有效的服务。

3.5加大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通过土地划拨、土地流转补贴、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手段支持农技推广部门、农科院等机构在市内重要蔬菜产区进行一定规模的新优品种种植、高新技术应用的试验示范,以带动周边蔬菜种植农户和企业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切实发挥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在行业中的引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龙荣华,潘丽云,浦恩达,等.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01-104.

[2]邵宇,龙明树,张绍刚,等.贵州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184-187.

[3]溥凤,杨飞运,刘天成,等.浅析通海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2-23.

Using Reg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to Promote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field research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Yunnan and Guizhou, we found out the bas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n vegetable industry of the two provinces, and summed up the main experience and measures of the two provinc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Key words:Chongqing city; Vegetable; Survey; Experience and measures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6.06.033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06-0089-03

猜你喜欢
基地蔬菜生产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我的基地我的连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