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武器文化内涵刍议

2016-03-29 09:26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房桂祥等
航天工业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型号战术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 房桂祥等

战术武器文化内涵刍议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 房桂祥等*

什么是文化?一切由社会成员所享有的知识、思想、价值观及物质财富都可称之为文化。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形成的;文化由社会成员获得并得到社会的认同,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生理及精神需要的方式。文化具有分界线的作用,它可以区隔出不同的组织。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化还是一种表达方式,组织成员用它来表达对组织的认同感。文化使组织成员愿意将对组织的承诺优先于个人利益,从而提升组织运行的稳定性。此外,文化还具有指导并塑造组织成员行为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规章制度、思维方式、工作作风、传统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缺乏凝聚力,没有共同的目标,企业文化表现得破碎零乱的便是企业弱文化;反之,企业文化拥有很强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目标了然于胸,并有为之奋斗的意愿,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强文化,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是企业文化中的强文化。

一、航天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强文化

什么是航天文化?广义而言,航天文化是指航天人通过多年实践,在航天事业发展中所创造出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而言,航天文化是指具有航天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及制度。

航天工程是多学科、多专业有机结合的大型系统工程。我国航天事业始于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当时整体工业水平非常落后,老一代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重重挑战,相继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老一代航天人身上的集中体现。航天文化作为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航天人的深刻认同,在航天战线内部营造出一种内聚力,使员工的行为高度一致,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企业强文化是通过对员工个体意识的改造整合而成的,员工对这种价值观的信仰越坚定,企业文化的强度就越高。在航天文化的感召之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为信仰,不惧困难、刻苦钻研,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推出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航天产品,为富国强军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航天文化是典型的强文化。

二、战术武器文化是对航天文化的继承

1957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诞生。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成为我国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总结,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航天文化成为研究院员工的共识,成为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凝聚力和动力。

1.战术武器文化的精髓是对航天文化的继承

20世纪80年代,国家调整战略武器研制方针,研究院科研任务量明显减少,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研究院领导集体纵观全局,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谋求新出路,提出走军贸出口之路。新一代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的航天文化传统,利用现有研制队伍及设施,开发研制固体战术导弹。在一无资料、二无固体战术导弹研制经验、三无国家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历时18个月,某战术型号初样产品首飞获得圆满成功。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某战术型号由军贸出口转国内列装。从80年代方案论证到90年代型号定型,某战术型号在此期间经历了由军贸出口转国内列装的曲折过程,可谓“十年磨一剑”。

进入21世纪,我国周边态势日益复杂,研究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以丰富的战术导弹研制经验为本,把握各军兵种需求,相继研发了多型导弹武器,开创了我国常规导弹武器领域的多项第一,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30多年来,研究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秉承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忘我的工作热忱投入科研生产,勇于攀登、无私奉献,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为国家提供主战装备、“杀手锏”武器的同时,战术武器型号队伍以实际行动传承航天文化,并将航天文化作为文化精髓,为型号队伍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战术武器文化是航天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融合

文化的变迁性决定了文化时刻处于变化当中,航天文化与先进的时代文化发生碰撞会衍生出新的文化。当今社会是竞争型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企业的发展。与战略武器相比,战术武器不仅仅是一种威慑手段,还要更多考虑如何满足未来战争的实战需要。从外部环境来说,战术武器领域的市场份额有限,且市场化程度较高。战术武器型号的技术创新、技术更迭迅速,因为需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必须缩短研制周期。为提升装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探索联合研制生产模式,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与高校联合建立战术导弹发展战略与技术研究中心,推进研发创新能力的发展,争取确立在国内战术与常规导弹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

从内部情况来看,战术型号没有战略和宇航领域的光环,在争取内部保障资源时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战术武器在研制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类成本的管理。例如,在设计方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主动转变观念,推行定成本设计,从设计源头上进行成本控制,剔除冗余配置,不过度追求高等级原材料、元器件,通过系统性设计、综合集成和生产保证来造就满足未来战争需要的好产品。

引领航天人前行的航天文化作为一种强文化,需要吸取时代文化中的养分,而竞争文化作为当代企业文化的主流,已经深深融入研究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的工作中,成为战术武器文化的一部分。由此,也形成了具有竞争文化特色的战术武器文化。

3.战术武器文化成为航天文化新的发展

按照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将迎来新一轮常规导弹武器建设的高潮,同时,国内战术与常规导弹武器产品竞争激烈,在各大领域、各军工集团形成了拼技术、抢市场、占未来的全面竞争格局。

面对这样的全面竞争格局,战术武器型号产品时刻面临着失去优势,甚至被对手取代的危机。为应对挑战,型号队伍主动出击、超前规划,基于用户需求和上级部门发展战略要求,采取技术领先、成本优化和服务优质的战略,立足国内战术武器市场,为多军兵种提供性能优越、质量可靠、价格相对便宜、服务优质的产品,提高战术武器型号在国内军方市场的竞争力。

研究院战术武器型号队伍从管理入手、大胆创新,打破内部利益壁垒,在研制阶段实施多单位竞争和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符合航天系统工程规律的技术和产品供应链体系,打造全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取消型号里程碑付款,将任务按市场化原则转化为合同约定,按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运作,推行保证金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用经济手段来确保产品质量和进度,确保合同履约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试点项目管理为牵引,建立经济指标贡献与人工成本联动机制,设立战术领域突出贡献专项奖励,全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卓越人才团队。同时,战术武器型号队伍以“一带一路”为机遇,放眼国际军贸市场,设计师系统致力于加强产品集成优化能力,提升产品的通用性,用采购成本低、作战效能高的产品争取国际军贸市场和用户,增强研究院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航天文化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凝聚人心、坚定信念、促进发展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航天企业执行严格的保密规定,肩负着国家责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航天文化的相对封闭。融入竞争文化的战术武器文化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养分,为航天战线激发出新的活力,也成为航天文化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战术武器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优质强文化,是航天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战术武器文化,有助于总结具有战术武器领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持战术武器文化的活力,为战术武器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其他作者:周之翔、王彩霞、王瀚颉、王欣、李蓓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型号战术
犬用战术头盔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