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实现“知识的融合”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二)

2016-04-02 03:42孙静霞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比划列式路程

孙静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过程】

一、重温知识,感知“任务”

师:第五单元时,我们用线段图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看这两条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师: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生:一共要种180棵树,已经种了60棵,还要种多少棵?180-60=120(棵)。

生: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70×5=350(千米)。

师:在这个算式中,70、5 和350分别表示什么?可以写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线段图能让我们清晰地理解题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线段图学习新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聚焦“任务”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第68页第7题)

(1)学生读题,找关键字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题目中哪几个词语很重要?

生:同时,相遇。

师:哪位同学能比划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走的?

(学生动手比划行走的过程,教师揭示:像这样的题目在数学上称为相遇问题)

师:如果我们把小明和小芳家之间的距离看作一条线段,从图上可以知道,小明在学校的( ),小芳在学校的(),那么学校大约在哪个位置?

师:学校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明和小芳走的时间一样,小明的速度快,所以小明走得多。

(2)围绕任务,动手试一试。

师:你能用线段图来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吗?

(学生画线段图,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逐步呈现画线段图的完整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用线段图整理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如果我们把题目隐去,看着这张线段图,你能说说题目吗?

对比:比较文字和线段图,哪个你更能理解题意?

揭示:线段图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3)沟通理解,说思考过程。

师:你能根据自己整理的结果,说说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可以先算什么?

①可以先求小明走了多少米,再求小芳走了多少米,然后把他们的路程相加。

②可以先求小明和小芳1分钟走了多少米,再求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根据汇报,让学生上台分别指一指,课件相机闪烁线段图的对应部分。

师:同学们刚才上来说想法的时候,为什么都是指着线段图来说?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时,线段图能更形象的反应题目中的信息。

③现在你会列式计算了吗?动手列式。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再想一想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种解法:70×4+60×4=280+240=520(米)

第二种解法:(70+60)×4=130×4=520(米)

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解法所表示的意义。

④同学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揭示两种解法之间符合了乘法分配律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

追问:在这两种解法中70、4、60、280、240、520 分别表示什么?(速度、时间、路程)引导学生得出:

第一种解法: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甲路程+乙路程

=总路程

第二种解法:(甲速度+乙速度)×时间

=速度和×时间

=总路程

(4)列表整理,换种方法理解。

师:同学们,除了用线段图来整理题目,我们还可以列表整理(出示表格)。

①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对应表格。

②根据列表整理的信息,谁也来说说怎么列式?

2.回顾过程,知识再现。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一:解答这类问题时,可以画线段图,也可以列表来整理。

预设二:画线段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预设三:这题既可以分别求路程,再加起来,也可以先求出速度和,再求总路程,而且两种解法有一定的联系。

小结:用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根据整理的结果确定应先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3.学习试一试,理清思路。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了解题目中的信息。

师:想一想,他们是怎样走的?你会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先让学生比划,教师再边比划边说:他们是背对背走的,是相背而行)(板书:同时,相背)

师:这题你也能用线段图来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吗?

出示学生的线段图:这位同学的线段图能反映题目中所有的信息吗?

师:请你根据线段图,列式计算。先完成的同学,说说你先求的是什么。

4.知识对比,初步建模。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题,它们有什么不同?

(例题是同时出发,相对而行;而试一试是两人相背而行)

师:那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生:解答的时候方法是差不多的。

师:为什么解法会一样呢?它们都是求的什么?(总路程)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张线段图看成是一张线段图。(课件合并两张线段图)

小结:线段图在数学中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顺利解决了相遇问题中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三、题组呈现 明晰“任务”

只列式不计算:

1.王超和李明同时从两地沿一条公路面对面走。王超的速度是68米/分,李明的速度是65米/分,6分钟后两人相遇。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2.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3.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张的速度是4米/秒,小李的速度是6米/秒,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4.小星和小明从家出发到纪念塔。小星的速度是60米/分,走了5分钟;小明的速度是64米/分,走了6分钟,小星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

问:这几道题都能用这条线段图来表示吗?分别指一指每段表示什么?再列式。

5.第4题中:如果两人同时从纪念塔向少年宫走去,经过6分钟,小明到了少年宫,这时小星离少年宫还有多少米?

问:这题能用这条线段图来表示吗?那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老师把你们比划的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怎么列式?

比较:这两题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拓展:看来,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但找到关键字,画出线段图我们就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猜你喜欢
比划列式路程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你来比划我来猜
多走的路程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你比划我来猜
你比划我来猜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每筐多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