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探思 再实践
———《搭配中的学问》磨课手记

2016-04-02 03:42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助手规律情境

郁 红

【第一次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PPT出示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

师:老师要去参加聚会,瞧,如果一件上衣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环节二:问题探究,感悟有序,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表达。

2.学生作品汇报,相互交流(从无序到有序)。

预设1:画图连线法。

预设2:字母搭配法等。

教师小结:虽然同学们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找到了所有搭配衣服的方案,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请大家想一想,他们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分小组讨论。

3.讨论如何按顺序解决问题,理解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

4.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的简洁。

5.小结方法。

通过有序地思考解决问题(3个2和2个3,用乘法解决问题)。

环节三:巩固练习,应用方法

这样的教学,倒也通顺流畅,可我总觉得缺了什么,请教前来听课的老师,大家也有同感,整节课不温不火,知识点看似并不复杂,学生似乎早已知晓,即使是符号化思想,也只需要一点就通,那究竟应该从哪入手让课“活”起来呢?

【反思——在疑问中思考】

思考一:是否使用衣服搭配或早餐搭配做导入?

搭配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打电话、安排比赛、照相等等,都需要运用到相关知识。因此,在学习搭配问题时其问题情境并不难找。但绝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衣服搭配或早餐搭配做导入。那么这样的问题情境是否是最好的呢?

思考二:是否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做练习?

很多教师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的方法,最常见的活动如:穿衣服、吃早餐、凑卡片、破密码、数路线、照合影、组词语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都在活动中忙活,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小组探究,看上去热闹非凡。那么这样大量的活动是否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呢?

思考三:是应用规律还是经历过程?

本节课在探究搭配的方法之后,学生大多能掌握两类事物有序搭配的规律,能体会用乘法原理解决此类搭配问题,并在后面的练习中都容易应用。那么,在练习中究竟是应该巩固应用其中的规律,还是应该着眼于其有序思考的过程呢?

【探思——在实践中求证】

探究一 :改头换面,变“衣服搭配”为“我当小助手”

如前所言,“衣服搭配”、“早餐搭配”都是很好的教学情境,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由于问题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深思”,仅通过对题目的直观操作就能完成,这也就造成他们更追求结果而忽略了对过程的感悟,思维的体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因此,当改变情境,出示较大数据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遭遇问题。缺乏思维的锻炼,模型在学生脑海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也就难以有效迁移。

那么,能不能创设一个直观可操作同时又略有难度的场景,帮助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去思考去体悟呢?一次数学小助手的竞选给了我启发,不论男同学、女同学都想做小助手,这里面不就包含着搭配的问题吗?何不就用学生自己作为素材,创设情境呢?

探究二 :去繁就简,变“量”为“质”

丰富的活动虽然让学生看上去很忙,但细细观察,却发现他们流于表面,走马观花。诸多的活动往往导致亲历体验过多,而深刻感悟和深层交流严重缺失。这样的活动,很难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可见,活动目标的达成不是个简单的活动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取决于活动的质量。

那么,怎样设计练习呢?首先是“量”上的削减,严格将练习活动设计在三道之内,同时,注意每一道练习的点,并注意物尽其用,加强质的把关。

探究三 :化静为动,变“应用”为“验证”

应用规律不应该成为本节课的重点,重要的应是面对搭配的问题情境,脑海中能完成相应的建模,而“建模”就必须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那么,在设计此课时就要绕开规律,引导学生对这个看似合理的“规律”质疑,“这个规律到底对不对呢?”“能不能根据自己想到的方法,把所有搭配找出来?”从而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在验证中经历过程。

【第二次教学】

环节一: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师:咱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我的小助手,有几种可能?如果老师要请一位男同学做小助手,有几种可能?如果是请一位女同学呢?

师:我想选一男一女当我的小助手,又有几种可能呢?

学生猜测:22种、23种、45种。

师:遇到难题,你们想自己解决,还是老师帮助?

生:自己解决。

师:那数字很大,你们觉得可以怎么样?

生:选小一点的数字。

师:就地取材,如果老师要在小组中选择一男一女做老师的小助手,那该怎么办呢?

环节二:探究规律,验证规律,构建模型

1.小组合作,展示结果。

在分配小组时,有意按照每组男女生人数不同进行分配,每组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2.统计结果,初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你们非常迅速地完成了小组中男女生搭配的可能,老师把你们的结果呈现在表格中(略)。

师: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有几种可能)

3.质疑规律,开展验证。

师:那这个秘密是不是正确的呢?应该怎么办?

生:不一定,可以尝试、验证。

师:那老师再给你一组:4,3,请你验证。

4.作品展示,实现建模。

展示两幅作品,

作品一:有序地数一数

作品二:

师:为什么只连4根?这个4表示什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女生有4种搭配,看到了3个4。

5.自主建模,挑战难题。

师:回到最初的问题:男:23人,女:22人,选一男一女,有几种可能?

环节三、实际应用,以点到面,避免定势

1.芳芳起床穿衣服。

师:你是怎么想的?

2.芳芳选早餐。

师:可以用哪幅图表示?

3.芳芳去学校有几条路?

师:字母和数字相结合表示。

师: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都可以用乘法解决?

生:都在解决几个几。

4.变式。

师:如果老师增加一条路,你猜猜有几条路?加在什么位置呢?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题目都用乘法,我们要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猜你喜欢
助手规律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护患情境会话
巧解规律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