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行“粮改饲”试点
——以黄冈市发展为例

2016-04-03 06:11湖北省农业厅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冈市青贮饲料肉羊

■ 文/湖北省农业厅



着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行“粮改饲”试点
——以黄冈市发展为例

■ 文/湖北省农业厅

3月18日—20日,湖北省农业厅组成调研组,赴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武穴市开展了“粮改饲”发展情况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养殖场、青贮饲料基地、青贮饲料公司、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并与当地农业部门、畜牧部门进行了座谈。总体来看,黄冈市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处于全省第三位,肉牛(含奶牛)存、出栏量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肉羊存、出栏量均列全省第四,且“粮改饲”已起步,选取黄冈市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放眼全省,着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行“粮改饲”很有必要。

一、主要粮棉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首次出现了买方市场。这种情况下,种植业结构也势必要相应调整。从增加粮食总量,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为主,转变为为生活提高质量、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为外贸提供商品,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从这个意义而言,是为致富而种,为高效而种。2015年,湖北省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成绩显著,但主要农作物市场收购价格低迷,农民增产未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棉花种植效益大幅下滑,不种棉花种什么?

自2014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棉花市场持续低迷,市场籽棉均价从3.8元/斤跌至2.8元/斤,跌幅接近30%,农民收益持续下滑,且受进口冲击,持棉难卖,植棉面积逐年萎缩。据农情调度,2016年全省棉花种植意向面积360万亩,创近40年植棉面积新低,比近10年种植面积最高年份2008年减少454万亩。武穴市刊江办事处陈高村农民陈连吉,2014年、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8亩和5亩,2016年计划种植2亩。不种棉花后,农民大多选择种植玉米、大豆等,但从2015年开始,玉米价格走势低迷。武穴市基层农技人员反映,进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最怕棉农问:“明年种什么好?”开展“粮改饲”,棉田改种青贮饲料是选择之一。

二是油菜收储政策调整,保持油菜稳定发展靠什么?湖北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800万亩左右,总产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受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农民种植油菜收益大幅下滑。2015年夏收时节,全省19个基点县、150个村、1700农户成本调查,油菜亩均纯收益57.92元,同比下降71.9%。种植效益较低倒逼油菜产业发展必须向多功能性发展,青贮油菜是其中一项很好的选择。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的多年研究表明,饲料油菜在2个月—3个月生长量比苜蓿、箭舌豌豆等青饲料高一倍以上,且蛋白质含量高、料肉比好于豆科牧草。保持油菜产业稳定发展,防止冬季良田大面积抛荒,因地制宜发展饲料油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路径选择可行

一是青贮饲料比较效益有优势。以调查对象黄州区恒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例,流转黄州区堵城镇耕地2100亩,种植两季青贮玉米和一季青贮小麦,平均年亩产玉米5吨、小麦1.5吨,青贮玉米销售均价386元/吨,青贮小麦410元/吨,年亩产值2545元,扣除生产资料成本、农机作业费、运输费等合计平均1520元/亩(其中一季玉米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270元/亩、机械投入200元/亩、运输成本75元/亩;一季小麦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250元/亩、机械投入150元/亩、运输成本30元/亩),每亩年均收入1025元(以不计土地流转成本计算)。以黄冈市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来论,一般种植一季玉米和一季小麦。按照玉米亩产800斤,2015年单价0.75元/斤计算,亩产值600元,扣除生产资料成本和机械成本465元/亩,亩纯收入135元;小麦亩产600斤,按2015年国家最低收购价1.18元/斤(实际农民市场售价0.9元/斤)计算,亩产值708元,扣除生产成本340元,亩纯收入368元,合计每亩年纯收入503元(以不计土地流转成本计算)。比较种粮与种青贮饲料,种植青贮饲料收益是种粮的一倍有余。

二是青贮饲料市场需求有空间。2015年湖北省肉牛出栏167万头,肉羊出栏568万只,牛羊总饲养量达到3500万个羊单位,每年需要的优质青饲料总量在3000万吨以上,每年青饲料缺口在1000万吨以上,尤其是冬春季节牛羊青饲料缺乏情况更为明显。以研究对象黄冈市为例,2015年全市肉牛存、出栏量分别达到107.64万头和53.46万头(其中奶牛3.77万头);肉羊存、出栏量分别达到102.4万只和80.6万只。按照奶牛年消耗青贮饲料7吨/头,肉牛年消耗5吨/头,肉羊年消耗1吨/头计算,黄冈市主要草食动物年消耗青贮饲料约需822万吨。目前,黄冈市年生产青贮饲料约90万吨,主要供应奶牛和少量肉牛、肉羊,肉牛、肉羊养殖企业较少使用青贮饲料,对青贮饲料提高生长速度和肉的品质认识不够、推广力度不强,若肉牛、肉羊使用青贮饲料范围扩大,将有较大缺口,青贮饲料发展有更大空间。同时,黄冈市青贮饲料种植大户纷纷开拓省外市场,黄州区恒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今年已与福建省南坪市长富乳业等牧场签订合同1.3万吨,口头协商7000吨(即合作社运送过去对方全部收购,若产能不够,不送不违背合约)。武穴市应顺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年销往广州牧场青饲料1万吨左右。概括言之,青贮饲料省内外都有市场,可以形成青贮饲料新产业,由向外供应粮油变为供应青贮饲料也是一种好的市场取向。

三、“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尚需行政引导扶持

从调研情况看,在实际生产中上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三难”:饲草收储难,因为饲草收储有时限,受劳动力和收割机械的影响,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储完成,同时湖北省4月—5月、7月—8月雨水较多,更是影响饲用农作物的收割与青贮;合作社贮运难,因为缺乏资金支持,种植合作社和农户一般都是散运,没有打捆包膜,受收获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的影响容易变质腐烂;种植户利益保障难,因为现代大型牧场一般只与规模化种植大户和经纪人签订合同,千家万户的农民种植青贮饲料利益无法保障、承担风险较大。

为化解青贮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湖北省青贮饲料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

一是开展“粮改饲”工作试点。湖北省农业厅正在积极争取将饲料油菜纳入农业部“粮改饲”试点内容。建议省政府出台“湖北省‘粮改饲’试点工作方案”,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或镇(乡、办)开展试点工作,以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草食畜牧业发展为载体,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努力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二是强化青贮饲料技术支撑。加快青贮饲料产学研结合,组织相关行政、科研单位构建饲用农作物生产、青贮和饲喂一体化技术体系。统筹开展主要农作物青贮品种选育,加强推广应用酶制剂添加技术、打捆包膜青贮技术、袋式灌装青贮技术等新技术,提高青贮饲料、青贮小麦、青贮油菜等品质,推进标准化种饲养畜,力促种养双赢。

三是加快培育青贮饲料专业化生产市场主体。要持续优化“粮改饲”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养殖企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各地建立专业化青贮饲料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通过规范化市场运营,保障农户利益。

四是围绕大食物观促进消费升级。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农业、大食物”的新观念。加大草食畜禽特别是地产优质羊肉周年消费宣传力度,培植消费群体,培养消费习惯,以消费引导草食畜禽发展,以草食畜禽发展带动“粮改饲”产业逐渐壮大,为“粮改饲”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

(调研组成员:邓干生、肖长惜、郭安国、叶俊)

猜你喜欢
黄冈市青贮饲料肉羊
两种不同青贮剂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青贮饲料在猪日粮中的的应用研究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黄冈市老促会工作定位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