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机制在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6-04-04 21:38吴爱萍张子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病理性转移性四肢

吴爱萍, 张子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江苏南京, 210029)



风险预警机制在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效果分析

吴爱萍, 张子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江苏南京, 210029)

目的 观察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病理性骨折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96例,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常规组(n=29), 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的为干预组(n=67), 观察2组患者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情况。结果 常规组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10.71%, 干预组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性骨折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体系可有效降低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

病理性骨折; 风险评估; 分级预防; 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

在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骨骼病变基础上出现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约10%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易发生病理性骨折[2]。转移性骨肿瘤多为溶骨性破坏,一旦骨皮质破坏至一定程度后,病理性骨折在所难免,难以预防控制[3]。而对于住院期间患者非自发性病理性骨折,通过护理干预,预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4]。本科自2014年1月—2015年8月对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取病理性骨折风险评估和分级预防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干预,降低了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Mirels病理性骨折危险因素评估表[5], 对本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的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评分,其中Mirels≥7分者,骨折风险率≥4%共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7月患者29例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8月—2015年8月患者67例为干预组,按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要求实施护理。常规组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5±16.99)岁。身高(172.2±10.68)cm, 体质量(121.5±38.92)kg。干预组男39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8±17.53)岁。身高(169.6±11.34)cm, 体质量(119.8±41.15)kg。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经影像学检查及活检确诊为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 ②患者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均行保肢手术; ③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伴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② 严重心、肾、肝等疾病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 ③ 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1.2.1 预警机制的建立:根据Mirels病理性骨折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新入院四肢骨肿瘤患者进行评估,评分内容根据肿瘤部位、疼痛程度、病变性质、病变大小进行评分。评估标准:肿瘤部位上肢、下肢、转子周围分别为1、2、3分;疼痛轻微、中等、疼痛影响功能分别为1、2、3分;病变性质成骨性、混合型、溶骨性分别为1、2、3分;病变大小<病骨直径1/3、病骨直径1/3~2/3、>病骨直径2/3分别为1、2、3分。评分分值与骨折风险率的相关性: 7分=4%、8分=15%、9分=33%、10分=100%。所有住院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活检后或病情变化时进行动态评估。Mirels危险因素得分≥7分时,建立本科设计的预防病理性骨折护理记录单,向患者做好安全宣教,患者或家属在记录单上签名。

1.2.2 病理性骨折分级预防: Mirels评分7~8分为低危风险,启动Ⅲ级预防,告知患者和家属其上肢病理性骨折风险一般,床头插上Ⅲ级预防病理性骨折风险的标识(蓝色),外出检查时带上“有病理性骨折风险,请多关照”的安全提示牌,若为上肢骨肿瘤患者可下床活动,但不能做提水瓶、移床、搬凳等负重动作,下肢肿瘤患者从事一般轻的活动,患者不负重,下床需家属挽扶。(Mirels评分=9分为中危风险,启动Ⅱ级预防,执行预防病理性骨折长期医嘱,床头插上Ⅱ级预防病理性骨折风险的标识(橙色),告知患者及家属其病理性骨折风险较大,平时尽量卧床,外出检查时带安全提示牌,活动时要有保护措施,搬动要轻柔,下床活动时需有家属在旁保护。Mirels评分≥10为高危风险,启动Ⅰ级预防,执行预防病理性骨折长期医嘱,床头插上Ⅰ级预防病理性骨折风险的标识(红色),告知患者及家属其病理性骨折风险高,绝对卧床,搬运时平托患肢,或用“过床易”转移,外出检查时带安全提示牌,下肢临时石膏或支具固定,协助其在床上完成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预防潜在的护理并发症,对不执行医嘱患者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科室成立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护士长总负责, 3名核心成员为组长。在科室开展同质化培训,加强提高病区护士对病理性骨折危险防范意识,认识到对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风险分级预防的重要性。做好患者和家属对病理性骨折疾病知识宣教。检查骨肿瘤患者病理性骨折风险分级预防和护理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月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 病理性骨折应急预案: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突然疼痛或擅自下床后出现疼痛突然增加者,怀疑自发性病理性骨折时立即启动“病理性骨折应急预案”。预案步骤: ① 患者应立即到床边,医护人员了解疼痛原因及部位,评估伤情,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意识,测量呼吸、脉率、患肢活动、功能、肿胀、畸形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注意保护患肢,妥善固定,明确骨折部位前,勿随意搬动。② 立即汇报医生,配合检查,明确骨折部位,配合医生处理拍片。③ 及时通知家属,做好家属的沟通与安抚工作,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④ 观察病情做好记录:观察患者意识、情绪,生命体征、疼痛及患肢情况,加强安全指导。⑤ 做好交接班。⑥ 科室召开安全分析会,分析原因,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1.2.4 体系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中有安全小组成员,并专项负责。定期进行防病理性骨折相关知识培训。每月在护士长工作小结中记录病理性骨折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总结分析各类病理性骨折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矫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常规组病理性骨折4例,未发生骨折25例,病理性骨折发生率10.71%。干预组病理性骨折1例,未发生骨折66例,病理性骨折发生率1.50%。干预组患者病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3.1 缺乏病理性骨折风险分级标识的危害

病理性骨折风险的患者,主管医生只是医嘱“预防病理性骨折”,但是无风险分级,医护没达成强制预防手段,医生不下医嘱护士一般不会主动去干预。而责任护士对于病理性骨折风险防范相对意识薄弱,临床上没有对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风险进行分级预防或未认识到分级预防的重要性,缺乏病理性骨折风险分级标识,护士在交接班时无直观感性认识,有时宣教不到位。所以,建立病理性骨折危险因素评估及分级预防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6]。

3.2 风险预警的必要性

风险预警是通过数据输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相关指标权重以及阈值限定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价与分析,最后发出警示信号的过程[7]。实践证明,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能够降低多种护理风险,是一种可靠、可控、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8-13]。病理性骨折风险评估和分级预防管理体系提高了护士对高危患者的警惕性,降低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14]。护士、家属、患者3个层次的教育、预防措施为防止病理性骨折提供了保障。本院实施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由10.71%降为1.01%, 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保障了住院患者安全,同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该体系实施过程中,部分患者依从性和执行性不强,仍有不遵嘱而自行活动的情况,甚至导致骨折。研究[15]表明,患者依从性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就医期望值、疼痛评分和陪护人员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医护人员临床工作认可度等因素有关,个体化的依从性考量若加入本体系中,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病理性骨折风险因素评估及分级预防管理体系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四肢非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同时,该体系要求护士注重细节管理,细节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做到有预见的护理[16-18]。此外,该体系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姚长海. 病理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临床骨科杂志, 1999, 2(2): 151-153.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12): 1177-1184.

[3] 董扬, 史思峰, 张春林, 等. 四肢转移性骨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治疗的对策[J]. 肿瘤, 2010, 30(5): 438-442.

[4] 幸永明, 王振林, 陈昌伟, 等. 医源性骨折的预防与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2): 155-156.

[5] Mirels H. Metastatic disease in long bones, a proposed scoring system for diagnosing impending pathologic fracture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 12 (249): 256-264.

[6] 赵军, 杨吉龙, 杨蕴, 等. 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12, 32(8): 762-767.

[7] 吴茜, 龚美芳, 田梅梅, 等.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5): 581-584.

[8] 叶志霞. 医院护理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1): 41-42.

[9] 冯国和, 张燕萍, 封亚萍, 等. 风险预警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教育, 2011, 10(1): 23-25.

[10] 杨莘, 王祥, 邵文利.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2): 130-132.

[11] 龙艳芳, 李映兰, 郭燕红.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5): 16-20.

[12] 施雁, 段霞, 毛雅芬, 等. 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的设计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2): 1107-1109.

[13] 朱晓萍, 龚美芳, 施雁. 输液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与高危预警系统的实践应用[J]. 中国医院, 2013(6): 14-15.

[14] 王丽华, 陈亚红. 预警机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医院管理论坛, 2008, 25(10): 42-45.

[15] 廖灯彬, 叶霞, 刘晓艳, 等. 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1, 18(23): 1-3.

[16] 刘思文, 马继红, 郭云萍, 等. 重视护理细节落实患者安全目标[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10): 88-90.

[17] 张泽华, 张帅, 罗飞, 等. 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及类瘤病变的随访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1): 1213-1216.

[18] 莫燕兴.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5): 61-62.

Effect of risk precaution system in the limbs of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bone tumors

WU Aiping, ZHANG Zifeng

(DepartmentofOrthopedic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thologic fractures risk scor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graded precaution system in the limbs of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bone tumors.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bone tumors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were in control group (n=29) and the others with pathologic fractures score and graded precaution nursing we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67). The morbidity of pathologic fracture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morbidity of pathologic fractures was 10.71% in control group and 1.50%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athologic fractures risk scor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graded precaution system can reduce the morbidity of pathologic fractures of the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bone tumors.

pathologic fracture; pathologic fractures risk scoring system; graded precaution; non-metastatic bone tumors if limbs

2016-06-05

张子凤

R 473.6

A

1672-2353(2016)22-087-03

10.7619/jcmp.201622027

猜你喜欢
病理性转移性四肢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